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涛

作品数:86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5篇骨折
  • 24篇关节
  • 18篇手术
  • 12篇踝关节
  • 11篇手术治疗
  • 10篇外翻
  • 10篇跟骨
  • 9篇入路
  • 8篇后踝
  • 8篇骨折固定
  • 7篇拇外翻
  • 6篇平足
  • 6篇平足症
  • 6篇腱断裂
  • 6篇踝关节骨折
  • 6篇内固定
  • 6篇跟腱
  • 6篇跟腱断裂
  • 6篇骨折固定术
  • 6篇固定术

机构

  • 86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克拉玛依市中...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6篇于涛
  • 74篇杨云峰
  • 73篇俞光荣
  • 60篇李兵
  • 47篇赵有光
  • 42篇朱辉
  • 27篇张明珠
  • 27篇陈凯
  • 21篇周海超
  • 16篇夏江
  • 11篇张英琪
  • 9篇尤春芳
  • 8篇刘务朝
  • 8篇陈伟
  • 6篇唐申妃
  • 6篇袁锋
  • 6篇吴军录
  • 6篇张宇雷
  • 3篇周家钤
  • 3篇陈大伟

传媒

  • 11篇第十七届全国...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足踝外科电子...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外科研究与新...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外科(汉斯)

年份

  • 5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2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距下关节制动矫治儿童平足症的应用进展
目的 总结距下关节制动术在儿童平足症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距下关节制动术在儿童平足症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距下关节制动术的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对于有手...
于涛杨云峰俞光荣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及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选择主要取决于断端缺损大小;手术方法较多...
于涛杨云峰李兵俞光荣
文献传递
微骨折技术在治疗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总结微骨折技术在治疗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其优劣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微骨折技术治疗踝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微骨折技术简单有效、但长期随访结果差强人意,容易发生功能退变...
于涛杨云峰李兵俞光荣
文献传递
后踝骨折与固定对踝关节旋转稳定性影响的定量评估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定量评估后踝骨折与固定对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膝上截肢新鲜尸体标本20个(10具),解剖并测量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复合体在胫骨后方的附着范围;以韧带复合体在胫骨后方附着区为基础建立旋后外旋Ⅲ度后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模型,经力学加载分析胫骨后方韧带附着区不同投影面积的后踝骨折和固定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后踝骨折胫骨后方投影面积截点值SF;测量单纯后踝固定与单纯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踝关节的刚度。结果所有标本均存在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结构。下胫腓后韧带在胫骨后方的附着范围相对较广,附着于胫骨后外侧,最高点距离关节面(45.2±5.6)mm;下胫腓横韧带附着于胫骨后方远端,其最高点距离关节面(5.5±1.0)mm。下胫腓后韧带、横韧带复合体在胫骨后方的附着区宽度随距离关节线距离增大而减小。后踝骨折胫骨后方投影面积截点值SF为1/4S。单纯后踝固定的刚度为(0.264±0.080)N·m/°,单纯下胫腓联合固定的刚度为(0.164±0.061)N·m/°;单纯后踝固定可恢复的刚度百分比(60.9%±10.2%),大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固定的(37.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9,P<0.001)。结论后踝骨折手术术式的选择需同时考虑恢复或维持胫距关节的轴向稳定性和下胫腓联合的旋转稳定性:当下胫腓联合不稳定且后踝骨折在胫骨后方韧带附着区投影面积比≥1/4时建议行单纯后踝骨折复位固定、投影面积比<1/4时建议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稳定手术指征仅取决于其对胫距关节轴向稳定性的影响、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的面积及骨折移位程度,不必考虑后踝骨折块在胫骨后方投影面积大小。
李勇奇李兵夏江于涛周海超赵有光李振东和文宝黄辉俞光荣杨云峰
关键词:骨折
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患者12例(13侧),男10例,女2例;年龄20 ~ 39岁,平均30.5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单纯半螺纹螺钉固定(8侧)或微型钢板固定(5侧). 结果 10例患者(11侧足)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11周).无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9~14周(平均12周)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为84 ~100分,平均90.4分. 结论 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确切固定是维持足跟正常形态、恢复足跟负重重心和足弓功能的关键.需根据骨折移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李兵杨云峰陈大伟朱辉陈凯张明珠于涛赵有光俞光荣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器
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比较单侧钢板(外侧解剖锁定板)和双侧钢板(外侧解剖锁定板结合内侧重建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钢板组(20例)和双侧钢板组(1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3例均获平均24个月(14~36个月)随访。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膝内外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钢板固定相比,双侧钢板固定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遵循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固定更稳定,固定强度更高,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效果更显著。
马宁夏江赵宏谋于涛俞光荣袁锋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骨折接骨板内固定
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骨折线分布特点被引量:3
2021年
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损伤机制尚未阐明。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4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及临床资料,利用Mimics 17.0软件将所有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3-Matic软件在所有患者的第五跖骨立体图形中一一标识骨折线,绘制骨折线热图。探讨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中的骨折线三维立体分布特点,为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和文宝张英琪杨云峰周海超于涛夏江赵有光朱辉李兵俞光荣
关键词:跖骨足损伤
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大龄儿童柔性平足症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通过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跟腱或腓肠肌松解及足内侧软组织紧缩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患儿20例,22侧足。其中男13例,15侧足,女7例,7侧足。2例男性患儿为双侧柔性平足症。患儿年龄8~12岁,平均9.5岁。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和患足负重位X线摄片对手术前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8例患儿20侧足获得随访18~36个月,平均25.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足部疼痛,足弓塌陷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Meary角由术前的(17.5°±4.4°)改善为术后(4.1°±1.2°)(P<0.05),X线正位片第一跖距角由术前的(15.3°±3.1°)改善为术后(4.8°±1.3°)(P<0.05),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6.6±5.8)分改善为术后(88.6±7.9)分(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6±0.6)分改善为术后(1.7±0.3)分(P<0.05)。结论 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能更好的矫正畸形,恢复力线,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满意度。
李兵俞光荣杨云峰于涛赵有光周海超朱辉
关键词:距下关节平足症
锁定接骨板在足踝外科的应用概况
锁定接骨板以其提供较好的角稳定性和对血运的保护为主要优点,用于治疗人体大多部位的骨折.在足踝外科领域,锁定接骨板的应用范围逐年增加,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我们的应用经验,发现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足踝部骨折的固定、骨关节炎...
赵有光于涛陈凯张明珠李兵朱辉杨云峰俞光荣
以后踝韧带结构及踝关节稳定性为基础的后踝骨折分型及其病理解剖学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提出后踝骨折新分型系统,进一步阐明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方法选择20例形态正常的下肢新鲜冰冻尸体标本,解剖并测量后踝相关联韧带胫骨附着区的范围。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96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并测量患者后踝骨折占关节面百分比、后踝骨折向近端移位程度及距骨向后脱位程度。将后踝韧带结构解剖测量值与后踝骨折的CT影像学特征相关联,结合后踝韧带结构、后踝骨折块的形态学特征及损伤机制创建后踝骨折新分型系统。共分为3型:Ⅰ型为下胫腓横韧带胫骨附着区骨折;Ⅱ型为下胫腓横韧带及下胫腓后韧带胫骨附着区骨折,依据后踝骨折是否伴有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压缩或Die-Punch骨块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型;Ⅲ型为下胫腓横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及胫距后韧带胫骨附着区骨折,按照后踝骨折块数目分为ⅢA和ⅢB两个亚型。观察后踝各韧带结构胫骨附着区的尸体解剖学特征、后踝骨折CT成像的影像学参数及对应分型情况。同时,将后踝骨折新分型与Haraguci分型及Mason分型相对比。结果后踝韧带结构从后外侧至后内侧依次为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及胫距后韧带。下胫腓后韧带附着于胫骨后外侧,最高点距离关节面(45.2±5.6)mm。下胫腓横韧带附着于胫骨后方远端,最高点距离关节面(5.5±1.0)mm。胫距后韧带附着于内踝后丘或丘间沟,中心距丘间沟(2.5±0.6)mm。296例后踝骨折患者中,Ⅰ型、Ⅱ型及Ⅲ型分别为36例、229例(ⅡA 150例,ⅡB 79例)及31例(ⅢA 11例,ⅢB 20例)。ⅡB型后踝骨折占关节面百分比、后踝骨折向近端移位程度及距骨向后脱位程度明显大于ⅡA型后踝骨折[23.7(18.6,28.8)%∶18.4(12.7,21.7)%、4.1(2.1,6.0)mm∶1.9(0.2,3
李勇奇夏江李兵于涛周海超和文宝李振东俞光荣杨云峰
关键词:踝骨折韧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