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云峰

作品数:327 被引量:1,406H指数:2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1篇期刊文章
  • 105篇会议论文
  • 2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8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5篇骨折
  • 105篇关节
  • 75篇手术
  • 53篇手术治疗
  • 48篇跟骨
  • 39篇踝关节
  • 37篇固定术
  • 34篇内固定
  • 33篇畸形
  • 32篇骨折固定
  • 31篇骨折固定术
  • 30篇跟骨骨折
  • 27篇生物力学
  • 26篇愈合
  • 25篇疗效
  • 23篇外翻
  • 23篇复位
  • 21篇距下关节
  • 19篇畸形愈合
  • 16篇入路

机构

  • 298篇同济大学附属...
  • 42篇同济大学
  • 3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1篇上海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工业...
  • 4篇克拉玛依市中...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宁波市第六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宁波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25篇杨云峰
  • 217篇俞光荣
  • 137篇李兵
  • 79篇朱辉
  • 76篇于涛
  • 57篇周家钤
  • 49篇赵有光
  • 43篇张明珠
  • 42篇陈凯
  • 34篇周海超
  • 33篇袁锋
  • 29篇夏江
  • 28篇王簕
  • 23篇李海丰
  • 22篇陈大伟
  • 20篇陈雁西
  • 18篇黄轶刚
  • 18篇程黎明
  • 16篇梅炯
  • 15篇赵宏谋

传媒

  • 58篇中华创伤骨科...
  • 21篇第十六届全国...
  • 20篇第十七届全国...
  • 17篇中国修复重建...
  • 17篇中华创伤杂志
  • 10篇中华骨科杂志
  • 10篇足踝外科电子...
  • 10篇2013年上...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外科研究与新...
  • 4篇第八届足踝外...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9篇2023
  • 20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22篇2016
  • 9篇2015
  • 48篇2014
  • 40篇2013
  • 22篇2012
  • 19篇2011
  • 26篇2010
  • 20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3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弓内翻足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目的 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评价成人高弓内翻足畸形的中、短期手术疗效.方法 对获完整随访的17例(21足)高弓内翻足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男9例,女8例;年龄16~57岁,平均33.2岁.临床评估包括疼痛...
杨云峰李兵张明珠朱辉陈凯俞光荣
Pilon骨折的入路选择
目的:比较分析各种Pilon骨折手术入路的优劣,分析如何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Pilon骨折基础和临床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Pilon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以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骨折方...
于涛杨云峰李兵俞光荣
3D打印在上颈椎不稳和畸形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上颈椎不稳和畸形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30日至2016年7月30日我科收治的上颈椎不稳或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CT薄层扫描+CTA检查后应用3D打...
陈凯杨云峰
关键词:3D打印上颈椎畸形不稳症
第三跖跗关节间接固定在高能量Lisfranc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高能量Lisfranc损伤中第3跖跗关节间接固定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15例高能量Lisfranc损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29~73岁,平均44.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28 h,平均8.8 h。根据Myerson分型标准:A型6例、B2型4例、C1型1例、C2型4例。开放损伤8例。影像学检查示患者第3跖跗关节均受累;跖骨间韧带完整7例,第2、3跖骨间韧带损伤6例,第3、4跖骨间韧带损伤1例,第2、3以及第3、4跖骨间韧带损伤1例。13例术中未行第3跖跗关节固定,仅通过固定第2、4跖跗关节来间接固定;1例跖骨间韧带损伤严重,1例第3跖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通过克氏针固定第3跖跗关节。术后X线片复查评估骨折脱位复位情况,判断第3跖跗关节有无再移位。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足部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术后13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6个月。1例切口浅表感染,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为0~3分,平均1.1分;AOFAS评分为70~99分,平均87.5分。影像学复查示,12例跖跗关节达解剖复位,1例距骨第1跖骨角增大,出现轻度前足外展;第3跖跗关节随访期间复位无丢失,末次随访时2例发生自发性融合。结论高能量Lisfranc损伤患者只要跖骨间韧带和跖跗关节骨性结构未完全破坏,第3跖跗关节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固定邻近跖跗关节来获得,无需常规固定。
夏江李兵周海超于涛俞光荣杨云峰
关键词:LISFRANC损伤高能量损伤内固定
B-30 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于跖筋膜切断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在足部100多条韧带中,跖筋膜对足弓结构的维持作用最为显著.一方面,深入研究跖筋膜维持足弓的生物力学机理对平足症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临床上针对马蹄内翻足、慢性足跟痛等足部疾病经常采用跖筋膜切断的手术.在有...
牛文鑫杨云峰俞光荣丁祖泉
关键词: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平足症
文献传递
经皮跖骨远端截骨矫正躅外翻畸形
2005年
背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适用于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畸形。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经皮第一跖骨头下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 方法:自1996至2001年,采用经皮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治疗82例(118足)有疼痛症状的轻、中度[足母]外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9个月。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118足患足中107足(91%)疗效满意,AOFAS评分为(88.2±12.9)分,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足母]外翻角、第一跖骨间角、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及籽骨的位置,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p〈0.05)。3足(2.5%)外翻畸形复发,8足(6.8%)第一跖趾关节僵硬但无疼痛。1足(0.8%)并发深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消退。 结论:经皮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轻、中度疼痛性[足母]外翻畸形方法被证实可靠有效。其临床疗效可与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相比,且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由于开放性手术而带来的并发症。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杨云峰俞光荣
关键词:外翻畸形第一跖骨截骨矫正远端第一跖趾影像学结果
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7例,其中开放性跟骨骨折22例,有15例15足获随访,男9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4.7岁。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按照OCIS分型,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所有患者急诊行伤口清创,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根据伤口情况I期闭合或临时覆盖,患肢临时固定,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急诊或择期行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随访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6.4个月,AOFAS评分(74.6±10.4)分(58~94分),有4足需要筋膜瓣或皮瓣覆盖伤口。有5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有4例为GustiloⅢ型,2例深部感染和1例骨髓炎,无患者需要截肢治疗。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如果早期合理清创,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把握内固定的时机和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率。另外,对于GustiloⅢ型和OCISB型骨折,应避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俞光荣赵宏谋周家钤袁锋李海峰杨云峰朱辉
关键词:跟骨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6例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2~52岁[(44.3±5.2)岁]。按照受伤至收治时间分组,伤后8 h内收治的14例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分期组),Ⅰ期手术均为急诊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行复位和克氏针临时内固定术,待肿胀消退后Ⅱ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后超过8 h收治的12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择期组),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分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7.3±5.6)min、(14.3±2.2)d、(12.3±1.2)周,短于择期组的(101.5±7.5)min、(20.3±5.2)d、(14.3±2.2)周(P均<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VAS显著降低,AOFAS中足评分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期组术后1,6个月VAS分别为(4.4±0.8)分、(2.1±0.4)分,低于择期组的(6.0±1.0)分、(3.5±0.6)分(P均<0.01)。两组术前AOFAS中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组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分别为(67.6±4.5)分、(75.7±5.2)分、(83.6±2.2)分、(85.9±4.3)分,高于择期组的(60.2±3.9)分、(70.2±3.4)分、(75.4±3.3)分、(78.7±4.4)分(P均<0.01)。分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14),低于择期组的33.3%(4/12)(P<0.05)。结论与传统择期手术相比,分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快减轻
李兵和文宝夏江赵有光周海超杨云峰俞光荣
关键词:跖骨跗关节关节脱位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下胫腓联合损伤是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下胫腓联合复杂的解剖结构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术前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中的加压试验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下胫腓联合损伤应积极治疗,避免引起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治疗方法以内固定为主,包括金属螺钉、可降解螺钉、弹性固定及混合固定等方法,金属螺钉固定仍是当前主流,但以Suture-button为代表的弹性固定更符合踝关节生理特性,且二次手术率低,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修复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至关重要,如何更精确、更简便地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以及如何增加复位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黄辉杨云峰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0
2011年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4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7.7岁。扭伤17例,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12例,其他伤2例。左踝25例,右踝21例。单纯后踝骨折6例,外踝及后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22例,外踝及后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5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Ⅲ度13例,Ⅳ度9例;旋前外旋Ⅳ度18例。后踝骨折按照Naoki分型:后外侧斜型29例,内侧延伸型11例,小块撕脱骨折型6例。7例急诊手术,39例择期手术。结果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3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3个月。术后1个月1例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9例负重或行走时出现踝关节疼痛不适,加强康复锻炼及止痛药物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获优17例,良21例,中8例,优良率为83%。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5分,平均1.9分。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
俞光荣赵宏谋杨云峰周家钤袁锋李海丰
关键词:踝关节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