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丘辉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9篇切除
  • 7篇腹膜
  • 7篇腹膜后
  • 6篇肠癌
  • 5篇肉瘤
  • 5篇切除术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腹膜后肿瘤
  • 3篇脂肪肉瘤
  • 3篇入路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腹膜后脂肪肉...
  • 3篇肝转移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息肉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大学肿瘤...
  • 4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19篇丘辉
  • 11篇吴剑挥
  • 7篇郝纯毅
  • 7篇叶颖江
  • 6篇王杉
  • 6篇刘峭
  • 5篇李成鹏
  • 5篇吕昂
  • 5篇郝纯毅
  • 4篇钱红纲
  • 4篇尹慕军
  • 4篇姜可伟
  • 4篇李成鹏
  • 4篇刘伯南
  • 3篇杨晓东
  • 3篇郭鹏
  • 3篇钱红纲
  • 2篇许峰
  • 2篇周静
  • 2篇刘岩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与髂内动脉吻合重建可行性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收治的5例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5~8 cm)髂外动脉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未使用人工血管,而采用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重建。结果5例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为380~540 min,术中出血600~400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平滑肌肉瘤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肿瘤最大径为15~23 cm,均为R0切除。无腹腔感染、腹腔出血、消化道或泌尿道瘘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增强CT检查示动脉吻合通畅,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3(12~45)个月,重建动脉均保持通畅,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膜后肉瘤联合大段髂外动脉切除后可选择与同侧或对侧髂内动脉进行吻合重建,安全可行。
丘辉吴剑挥李成鹏吕昂刘峭刘伯南郝纯毅
关键词:腹膜后肉瘤髂外动脉髂内动脉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临床应用研究(附2例报告)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进展期肝脏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ALPPS的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围手术期指标和随访资料评价疗效。结果 2例病人第1步手术时间分别360、300 min,术中出血分别500、400 mL,第2步手术时间分别为270、330min,术中出血分别为600、4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第1步手术后第28天剩余肝脏体积分别较术前增大67.7%及66.7%。2例病人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15个月,均无新发肝转移。结论 ALPPS为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进展期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李成鹏钱红纲张霁冷家骅丘辉吴剑挥刘伯南魏锰刘峭吕昂郝纯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
腹膜后肿瘤手术中Cattell-Braasch入路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Catte|l—Braasch入路在腹膜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术中使用Cattell—Braasch入路的47例腹膜后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总手术时间110~835min(平均320min),Cattdl—Braasch入路所需的时间一般为10—15min。术中出血量50~4500mL,肿瘤最大径为3-2—39.5cm。术中无一例因该手法造成腹腔器官或血管的意外损伤。结论Cattell—Braasch入路可提供满意的腹膜后间隙术野显露,提高腹膜后肿瘤整块切除的安全性。
李成鹏钱红纲冷家骅丘辉吴剑挥郝纯毅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腹膜后间隙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在原发癌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3个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的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对1、3、5 a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应用生存寿命表法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姑息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和发现时间、肝外转移的存在以及原发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原发癌的TNM分期、术前CEA、肝转移灶的大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长期生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手术治疗,特别是手术联合全身化疗、肝动脉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比单纯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
赵霞叶颖江尹慕军郭鹏丘辉武将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预后
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经验体会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在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行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的1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肿瘤中位最大直径29cm(13~43cm),中位手术时间660 min(429~9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0 ml(300~6000 ml)。术后Clavein-Dindo分级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8%,中位总生存期41.0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32.6个月。结论右半腹腔脏器切除术有利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完整切除,手术并发症可以控制。
李成鹏吴剑挥刘道宁王震王笑鹏孙荣泽侯枫桦丘辉吕昂郝纯毅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RLMS)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1—2020年收治的41例RLM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肿瘤病灶数目:单个病灶28例(68.3%),多个病灶13例(31.7%);FNCLCC分级:G12例(4.9%)、G224例(58.5%)、G315例(36.6%)。41例患者中,40例(97.6%)患者实现完全切除,1例因腹盆腔肿物多发融合而无法实现完全切除。有38例(92.7%)患者行腹膜后肿物联合脏器切除术,共切除155个脏器,联合切除的脏器主要有结直肠、输尿管、大血管、肾脏、小肠、子宫、脾脏、胆囊、胰腺体尾部等,其余3例为单纯腹膜后肿物切除。未联合大血管切除的患者有26例(63.4%);联合大血管切除的患者有15例(36.6%),包括联合切除下腔静脉6例、髂动脉+髂静脉4例、髂静脉2例、下腔静脉+髂动脉1例、下腔静脉+髂静脉1例、肠系膜上静脉1例,其中有9例患者因血管缺损长度较大,需使用人工血管置换完成重建(4例下腔静脉、5例髂血管)。切除肿瘤的中位长径为10(7,19)cm,中位手术时间为5.7(3.9,7.1)h,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0(200,15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14(10,20)d。7例(17.1%)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Ⅰ级1例(2.4%),为行人工血管置换患者;Ⅱ级4例(9.8%),包括1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患者;Ⅳ级有2例(4.9%),包括1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0.0(32.6,71.5)个月,无失访患者,随访期间1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1例患者出现远隔转移(单纯肺转移4例,单纯肝转移3例,肝肺同时转移3例,肢体转移1例),10例患者死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5年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7%及54.5%。结论联合脏器切除(包括�
李阳丘辉吴剑挥李成鹏刘伯南刘峭郝纯毅吕昂
关键词:腹膜后平滑肌肉瘤联合脏器切除
肝细胞肝癌术后大量腹水预测评分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大量腹水形成相关因素的分析,建立一套预测术后大量腹水形成的评分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2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术后腹水发生情况,男性282例,女性42例,年龄17~84岁,中位年龄54岁。根据腹水量的多少,将患者分为两组:大量腹水组(n=78)和少量腹水组(n=246)。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与术后腹水形成密切相关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因素,并建立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大量腹水组患者有无肝硬化、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浆白蛋白及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术前指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浆量、术中输红细胞量、半肝(含半肝)以上切除等因素,与少量腹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小板计数、天冬氨酸转氨酶、是否行半肝以上(含半肝)切除、术中输注血浆量、术后第1天尿量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是术后产生大量腹水的独立相关因素。依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评分系统,预测腹水产生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2%。结论肝细胞肝癌术后腹水生成与术前、术中及术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建立的评分系统可较准确地预测术后大量腹水的生成。
魏锰钱红纲丘辉吴剑挥李英杰周国权张霁郝纯毅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腹水评分体系
Dapper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urvivin介导的细胞凋亡的调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Dapper1(Dp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urvivin介导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pr1 mRNA的表达情况;用RT-PCR检测SGC7901细胞转染pcDNA3.1-Dpr1质粒前后Dprl和survivin 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Dvl-2、β-catenin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SGC7901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本组30例胃癌组织中17例DapperlmRNA表达下调,发生率为57%,且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转染pcDNA3.1-Dpr1后SGC7901细胞中Dpr1 mRNA表达水平上调,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下调;Dvl-2、β-catenin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量降低;转染pcDNA3.1-Dpr1质粒后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升高。结论Dpr1能够通过经典WNT通路抑制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在胃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丘辉王杉姜可伟叶颖江许峰崔志荣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肠系膜纤维瘤病合并结肠多发息肉一例被引量:3
2007年
患者女,17岁,“下腹部腹胀3个月,盆腔B超发现肿物2d”于2006年8月8日收入院。该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满胀不适,未特殊诊治。入院前2d于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下腹部盆腔混合性肿物。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月经规律。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一般状况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
申占龙叶颖江尹慕军杨晓东姜可伟郭鹏丘辉刘岩王杉
关键词:肠系膜纤维瘤病结肠多发息肉入院体检月经规律心肺检查腹部膨隆
腹腹股沟切口入路治疗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15例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腹股沟切口在巨大髂窝软组织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对15例髂窝巨大肿瘤病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行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R0切除13例)。手术时间360~720 min,术中出血500~8000 mL,联合患侧髂外动(静)脉切除重建10例,结肠或直肠切除13例,肾脏切除9例,膀胱部分或全切除4例、患侧附件或睾丸切除4例。R0切除率87%,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1例(6.7%),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腹腹股沟切口治疗巨大髂窝肿瘤暴露清晰,肿瘤切除完整,手术安全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并研究。
丘辉吴剑挥李成鹏吕昂刘峭刘伯南钱红刚郝纯毅
关键词:髂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