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淑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地层
  • 5篇层序
  • 4篇层序地层
  • 3篇早白垩世
  • 3篇恐龙
  • 3篇恐龙足迹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白垩世
  • 2篇地层研究
  • 2篇东昆仑
  • 2篇早二叠世
  • 2篇海平面变化
  • 2篇二叠世
  • 2篇奥陶纪
  • 2篇白云岩
  • 2篇层序地层研究
  • 1篇地层层位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层特征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作者

  • 18篇龚淑云
  • 6篇王永标
  • 5篇杜远生
  • 5篇林启祥
  • 5篇徐桂荣
  • 4篇苏文博
  • 3篇李志明
  • 3篇王尚彦
  • 3篇陈建强
  • 3篇孟德保
  • 3篇秦松贤
  • 2篇彭冰霞
  • 2篇韩欣
  • 2篇雷汝林
  • 2篇杨家騄
  • 2篇李全国
  • 1篇周道华
  • 1篇王家生
  • 1篇袁伟
  • 1篇顾松竹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中...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非金属矿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黔交界娄山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传统上认为湘黔交界处的中寒武统—下奥陶统娄山关组为均一性极强的厚层白云岩,可分性极差。但笔者新近研究发现,其顶、底均为古岩溶不整合面,并有大量颗粒(鲕、豆、核形石)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夹层,还有许多鸟眼构造、叠层石构造、交错层理、帐蓬构造存在。据其垂向组合规律,将娄山关组分为三段。认为娄山关组由7个三级层序组成,层序界面为古岩溶不整合面或暴露带,每个层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
王尚彦杨家騄孟德保龚淑云林启祥秦松贤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地层
北祁连玉门旱峡一带志留系震积岩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是一个强烈的古构造活动带。在晚加里东期同造山过程中,北祁连-河西走廊地区处于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响应北祁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玉门旱峡及肃南梨园河、民乐扁都口等地的志留系发育典型的地震事件沉积-震积岩。在震积岩发育最好的玉门旱峡一带,旱峡组背景沉积为碎屑岩潮坪沉积。地震事件沉积以砂泥岩脉、微断裂、微褶皱纹理、负荷构造和火焰构造及地震角砾岩等为特色,形成震裂-震褶-液化砂泥岩脉的复合震积岩、自碎屑角砾岩和内碎屑副角砾岩等不同的震积岩类型。
杜远生龚淑云韩欣王家生顾松竹林文姣
关键词:志留系震积岩造山带角砾岩
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礁岛海的沉积模式被引量:10
2001年
通过4年的野外调查, 在东昆仑山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山之间前人认为是早三叠世池塘群中发现了较深水相的中薄层状灰岩及■灰岩, 其中的■类化石有Schwagerina sp., Neoschwagerina sp. 及Verbeekina sp.. 与此同时, 在阿尼玛卿山地区也发现了早二叠世深水相的放射虫硅质岩. 据此认为本区早二叠世灰岩山与其周围盆地相的中薄层灰岩及放射虫硅质岩为同期异相沉积. 本区早二叠世同期异相沉积主体上可分为浅水碳酸盐建隆相、盆地相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相三大类型. 碳酸盐建隆相、盆地相和过渡相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沉积类型. 其中碳酸盐建隆沉积可分为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灰岩; 盆地相可分为中薄层或极薄层灰岩、蓝绿色深海软泥、紫红色深海软泥及与之相伴生的放射虫硅质岩; 过渡相可分为礁麓相和台裙相两类. 根据不同相带在空间上的展布和组合, 认为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时属于一种礁岛海沉积环境. 礁岛海的主要特点是礁岛或碳酸盐建隆与盆地相间列、海底地形复杂、相变剧烈, 并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
王永标徐桂荣林启祥龚淑云
关键词:早二叠世东昆仑薄层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生物礁
湘黔交界中—下寒武统角砾化白云岩的动力学成因被引量:10
1999年
以实际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角砾化白云岩基本特征的论述及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其动力学成因既不是重力滑塌也不是断层破碎,而是高孔隙岩层内异常流体高压所导致的水压破裂作用这一新认识;区内中一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熬溪组中的角砾化白云岩,岩性独特,层序稳定,以大量方解石贯入胶结为标志,是湘黔边境著名汞矿带的主要含矿层。
秦松贤杨家■孟德保林启祥龚淑云王尚彦
关键词:动力学成因白云岩
甘肃靖远─景泰泥盆系湖相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37
2001年
甘肃靖远景泰一带泥盆系雪山组和沙流水组以河湖相碎屑岩为主 ,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 (包括渠铸型、槽筑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平等层理、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等 )。雪山组和沙流水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包括 3种岩相类型 :A底部具渠铸型或槽筑型的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砂岩。 B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岩。C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上述岩相 A,B,C分别代表风暴事件沉积中风暴流行作用 -风暴后的快速悬浮沉积 (事件沉积 ) ,它们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甘肃靖远一带晚加里东 -早海西期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 ,泥盆纪雪山组 -沙流水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泥盆纪湖相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处于低纬度 (5°~ 2 0°)的风暴作用带。中、晚泥盆世北祁连造山带构造隆升渐弱 ,海拔不高 ,不足以阻隔风暴作用对山后湖盆的侵扰。因此在近海湖盆中形成风暴岩沉积。该沉积对于认识北祁连 -河西走廊泥盆纪的古地理。
杜远生周道华龚淑云韩欣
关键词:风暴岩泥盆纪古地理地层层位
定量生物地层学与物种进化序列
2001年
把物种进化序列引入定量生物地层学,无论在研究生物进化,地层对比和恢复地质历史事件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用的.建议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物种消失事件:(a)由生物地层末次事件逼近物种消失事件;(b)求母种的生存期,以确定物种消失事件.这两种方法互相校正,是目前确定物种消失事件的最好方法.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的成种序列和其他重要化石的生物地层序列为例,用族群矢秩相关检验方法比较四类计算的两种序列,检验假设的标准序列,并找出异常.按照异常的不同情况,修正标准序列,最后确定成种和物种消失序列,以及物种的生存期.物种进化序列的引入可大大提高生物地层学事件序列的可靠性.在地层对比中事件序列比生物延限带更为精确.这项工作为生物进化理论研究和高精度地层对比,提供了基础.
徐桂荣龚淑云王永标袁伟
关键词:生物进化地层对比
协同进化——生物发展的全球观被引量:7
1998年
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生物界的协同发展是主导,生物间的斗争或竞争是次要的。自然选择的中心是环境变化,生物进化是克服环境的限制,协同地完善抗熵机制。新灾变论排除了“优胜劣汰”的理论,也警告人类必须保持生物多样性。
徐桂荣王永标龚淑云
关键词: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
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来源与成因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论述了对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的新认识。 1在前人所称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薄层生物或生物碎屑灰岩 ,其中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早二叠世类化石。所以该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与其周围砂板岩及中薄层灰岩之间应属于同期异相沉积。 2该区早二叠世礁灰岩之下常伴生有砾岩及砂砾岩 ,而非礁相灰岩周围则常常缺乏砂砾岩。这种分布特征是礁相体系沉积的必然结果 ,但很难用推覆体来加以解释。 3通过对砂砾岩与灰岩块体之间的地层序列研究 ,发现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沉积接触关系 ,而非推覆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对于该区大地构造的解释至关重要 ,因此这些新的发现将引起人们对该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进行重新思考。
王永标徐桂荣林启祥龚淑云
关键词:早二叠世地层序列
进化序列系统学——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为例被引量:2
2000年
进化序列系统学是古生物学中研究物种间和类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研究物种或类别间的亲缘关系 ,并确定它们形成的先后序列 .表型 -分支系统学是该系统学的基础 .分支系统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在该系统学中加入了时间的含义 ,例如 ,认为最亲近的姐妹种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会超过它们母种的生存期 .姐妹群和性状镶嵌分析是进化序列研究的主要方法 ,而理解性状镶嵌分布是关键 .这些分析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作为研究进化序列系统学的实例 ,该类在特提斯地区广泛分布 .通过对瓦岗珊瑚类的特征分析确定了 17个性状用于研究 ,并且每一性状确定了几个变化状态 .根据最广布的性状状态、化石记录和个体发生等原则分辨出近祖性状状态 ,并根据性状在系统发育中的重要性确定性状分级 .然后 ,确定了姐妹群间的关系和物种间的进化序列 .在姐妹群与进化序列分析相互检验中可发现性状退化、平行演化和多向分支等古生物学重要现象 ,并分辨出物种的异常顺序 .在检验生物地层学首次出现事件讨论中推测了一些化石首次出现的可能层位 .
徐桂荣龚淑云王永标
关键词:二叠纪古动物
湘西北奥陶纪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有关奥陶纪层序地层研究,在湘西北地区尚属首次.通过对11个剖面详细的野外露头层序界面的辨认、追索以及对亚层序(subsequence)的划分和堆叠形式的识别,将奥陶系初步划分为两个中层序(mesosequence)或二级层序,11个正层序(orthosequence)或三级层序.根据层序所确定的海平面升降曲线,可与北美、澳大利亚、华北等地进行对比.
李志明陈建强苏文博龚淑云李全国
关键词: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奥陶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