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标

作品数:49 被引量:42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18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二叠纪
  • 11篇生物礁
  • 11篇二叠世
  • 10篇三叠纪
  • 9篇东昆仑
  • 7篇三叠
  • 7篇二叠纪-三叠...
  • 6篇生物岩
  • 6篇微生物岩
  • 6篇化石
  • 5篇早二叠世
  • 4篇地层
  • 4篇地质
  • 4篇三叠世
  • 4篇晚二叠世
  • 4篇灭绝
  • 4篇古地理
  • 3篇地球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机构

  • 43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9篇王永标
  • 10篇徐桂荣
  • 9篇张克信
  • 8篇殷鸿福
  • 8篇林启祥
  • 7篇谢树成
  • 7篇杨浩
  • 6篇龚淑云
  • 4篇王国灿
  • 4篇李国山
  • 3篇黄咸雨
  • 3篇何磊
  • 3篇童金南
  • 3篇颜佳新
  • 3篇黄俊华
  • 3篇龚一鸣
  • 3篇廖卫
  • 2篇宋海军
  • 2篇卢宗盛
  • 2篇张素新

传媒

  • 13篇地球科学(中...
  • 7篇中国科学(D...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四届全国沉...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科技资讯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9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岩的古地理背景及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24
2010年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在华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上普遍形成一套微生物岩。微生物岩所代表的是一种以蓝细菌和其他底栖生物为主体的独特的生态系。蓝细菌作为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的基础,种类单调的小型腹足类和介形虫等广盐性多细胞生物和灾后残存的有孔虫则是该生态系中的主要消费者。根据所处的古地理位置不同,华南微生物岩的分布可分为3个主要地区,即上扬子地区、中下扬子地区及南盘江地区。上述3个地区微生物岩分别产出在生物礁顶、一般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和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且不同地区微生物岩所在剖面的沉积序列也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地区微生物岩在宏观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岩微相组合上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层纹状微生物岩、叠层石微生物岩、花斑状微生物岩、树枝状微生物岩及穹窿状微生物岩。不同微相类型的微生物岩在沉积水深、蓝细菌化石、底栖群落组合上仍存在差异,其中树枝状和穹窿状微生物岩沉积时所处水深最小,花斑状微生物岩和层纹状微生物岩沉积时所处水深可能相对较大。对不同地区微生物岩的研究为认识二叠纪末全球事件期间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何磊王永标杨浩廖卫翁泽婷
关键词:微生物岩碳酸盐岩微相古地理二叠纪-三叠纪
海西-印支早期东昆仑造山带南侧古海洋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王永标
关键词:生物礁古海洋地球化学东昆仑造山带
湖南慈利高峰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生物礁
王永标
东昆仑造山带龙什更公玛混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重塑被引量:1
2006年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南部的龙什更公玛混杂岩(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按岩性可分为3类岩片:复理石岩片、碳酸盐岩岩片、玄武岩岩片,其中复理石岩片根据其形成年代不同分为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和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对复理石岩片、玄武岩岩片的沉积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什更公玛混杂岩中的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为洋盆斜坡浊积扇环境的产物,新元古界玄武岩岩片为火山岛弧环境的产物,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为有限小洋盆浊积扇远端相或远洋环境的产物。研究区龙什更公玛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混杂岩建造代表东昆仑造山带晋宁—加里东阶段陆壳裂解—闭合的洋陆转化过程,新元古代-加里东早期为洋盆裂解期,加里东中晚期洋盆由扩张状态转变为汇聚收缩状态,加里东晚期的中志留世末为小洋盆碰撞闭合期。
骆满生张克信殷鸿福王国灿王永标陈能松侯光久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古环境东昆仑造山带
东昆仑-阿尼玛卿-巴颜喀拉地区早二叠世的生物古地理特征被引量:21
2003年
东昆仑、阿尼玛卿、巴颜喀拉地区早二叠世生物的古地理分布自北向南可明显地划分出3个小区,即东昆仑南坡小区、阿尼玛卿小区和巴颜喀拉小区,东昆仑南坡小区和巴颜喀拉小区在生物组成及生态特征上十分相似,生物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十分丰富,并广泛发育生物礁,而处于两者之间的阿玛卿小区的生物种类则相对单调,含量也较低,造成本区生物古地理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早二叠世时阿尼玛卿洋的阻隔作用。在阿尼玛卿地区,具相当厚度且不受陆源物质污染的早二叠世紫红色深海软泥和放射虫硅质岩的广泛分布,说明当时的阿尼玛卿洋已具相当的规模,宽阔的深水洋盆对某些底栖生物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得只有一部分生物能够到达洋盆中的孤岛。狭小的岛屿生存空间和恶劣的环境条件又进一步影响到生物的丰度和分异度,通过对玄武岩地球化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上述3个地区玄武岩所反映出来的大地构造背景与生物古地理分区呈现良好的耦合关系。
王永标杨浩
关键词:古生物地理学早二叠世生态分布
湖北秭归中二叠世茅口组化石群落与沉积环境演化
中二叠世末的地质事件导致华南大部分浅水台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由此影响了这一事件在不同剖面上地质记录的完整性。湖北秭归链子崖剖面中二叠世地层出露清晰,化石和沉积相类型丰富,为认识中二叠世末海洋生物和环境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朱科宇王檀易智星王永标
关键词:化石群落沉积相中二叠世
放射虫等生物群在非史密斯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东昆仑阿尼玛卿混杂岩带为例被引量:26
1999年
造山带混杂岩地层构成的主要特色是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各阶段的不同来源、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变形变质程度、不同大小的各种构造岩片 (块 )或重叠、或位移、或缺失 ,形成现今统一的混杂物质场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方法则通过混杂堆积中的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 ,着重了解各构造岩片的原生生成时代、相环境、古大地构造背景和变形变质历程 .根据在东昆仑阿尼玛卿混杂岩带中新发现的放射虫、孢粉、遗迹化石等资料 ,对该混杂岩带的构造岩片 (块 )时态、相态进行了研究 ,为阿尼玛卿造山带的演化历程提供了精细解剖新资料 .
张克信黄继春殷鸿福王国灿王永标冯庆来田军
关键词:非史密斯地层放射虫混杂岩带造山带生物群
东昆仑二叠纪生物礁基本特征及其与扬子区二叠纪生物礁比较
东昆仑山地区二叠纪生物礁规模巨大,横向上断续分布于整个东昆仑地区,垂向上厚度巨大,最厚超过4 000m,岩石类型比较齐全,包括礁核相块状古石孔藻粘结灰岩、管壳石粘结灰岩,缺乏骨架岩,也未见障积岩;并发育礁前相礁前角砾岩,...
林启祥张克信王国灿王永标
文献传递
湖北崇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钙质微生物岩的时代及基本特征被引量:27
2006年
湖北崇阳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礁相绝灭界线之上,绝灭界线之下即为晚二叠世长兴期的海绵礁灰岩、棘屑灰岩及藻有孔虫生物碎屑灰岩.微生物岩基本上由中粗晶-微晶方解石组成,主要沉积构造有“花斑状构造”及藻叠层构造.目前微生物岩中发现的化石主要有球状菌藻类化石、介形虫、微型腹足、双壳、鱼牙及分类位置尚无法确定的棒状微型化石.微生物岩中已发现有牙形石化石:Hindeodusparvus,H.typicalis和H.latidentatus,从牙形石的类型及产出层位分析,崇阳钙质微生物岩的下部属于晚二叠世长兴期,上部为早三叠世.崇阳微生物岩在沉积特征、生物组成及牙形石带上均基本可与华南其他地区已发现的微生物岩进行对比.
杨浩张素新江海水王永标
关键词:微生物岩牙形石二叠纪末早三叠世
巴颜喀拉及邻区中二叠世古海山的结构与演化被引量:16
2005年
巴颜喀拉地区中二叠世古海山主体由火山岩基座和碳酸盐岩顶盖所组成。古海山基座中的主要岩石有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复成分角砾岩;而古海山顶盖则主要由块状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礁灰岩所组成。碳酸盐顶盖与火山岩基座之间呈整合或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通过对古海山结构和岩石组成的分析,本区古海山的演化至少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岩基座的诞生、第一期碳酸盐岩顶盖的形成、古火山的活化及第一期碳酸盐岩顶盖的破坏、紫红色钙质泥岩的沉积、第二期碳酸盐岩顶盖的重建。在其中一个海山中,第二期碳酸盐岩顶盖形成后又出现了一次火山活动。在火山岩基座和碳酸盐顶盖中均发现有大量的Neoschwagerina craticulifera Schwager,Schwagerina sp.及Verbeekina sp.等蜓类化石,表明古海山的形成和演化时间均为中二叠世的茅口期。
王永标
关键词:中二叠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