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俐

作品数:19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气象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降水
  • 3篇暴雨
  • 2篇凝冻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干旱
  • 2篇强降水
  • 2篇极端降水
  • 2篇干旱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优势度
  • 1篇雨涝
  • 1篇雨强
  • 1篇越冬
  • 1篇越冬作物
  • 1篇灾情
  • 1篇植被
  • 1篇日数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

机构

  • 16篇贵州省气候中...
  • 7篇贵州省山地气...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州省安顺市...

作者

  • 19篇龙俐
  • 7篇张东海
  • 4篇白慧
  • 4篇李霄
  • 3篇段莹
  • 2篇李忠燕
  • 2篇吴战平
  • 2篇王代懿
  • 2篇周文钰
  • 1篇严小冬
  • 1篇容丽
  • 1篇帅士章
  • 1篇周涛
  • 1篇吴兴洋
  • 1篇陈娟
  • 1篇刘子琦
  • 1篇熊康宁
  • 1篇梅再美
  • 1篇潘徐燕
  • 1篇许丹

传媒

  • 6篇贵州气象
  • 3篇中低纬山地气...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城市道桥与防...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仁市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探明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降低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提高大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铜仁市气象局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各县(区)气象观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及地面雨量观测记录数据对贵州省铜仁市中东部2013年9月10日的局地大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混合降水云系中,分散积层混合型回波在较长时间内聚集稳定、少动,并呈"准静止状态"和"列车效应"的回波现象,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2)在混合降水回波中存在多个对流回波柱、且强回波核位于云体中下部的回波垂直结构特性是识别、判断局地大暴雨天气的重要特征。3)在暴雨发生前,对流层的辐合强度和厚度增强,并出现高层辐散;在降水减弱阶段,低层辐合减弱并逐渐变为辐散,高层辐散也逐渐减弱最后转为整体下沉的回波径向速度特征反映了局地暴雨天气的演变发展过程。
方标严小冬严小冬龙俐陈关清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大暴雨天气雷达回波列车效应风廓线
近53a贵州极端降水事件气候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贵州省81个测站1961—2013年53 a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近53a贵州省极端降水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的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存在地域差异,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5—9月是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出现的月份,特别是7月和6月。2贵州的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例趋于增大。3年暴雨日数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21世纪至今呈相对明显的下降趋势。4暴雨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21世纪开始至今表现为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但暴雨降水量比例呈上升趋势。5 5 min极端降雨量强度多为中雨,局地出现大雨,10~20 min大部分达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30~60 min大部分地区为暴雨,局地出现大暴雨;60~90 min大暴雨范围扩大,90~180 min大暴雨范围扩大到全省大部分。
陈静龙俐段莹
关键词: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在贵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日气候标准值和1980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气象局2012年11月1日制定实施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2012)在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划分和当年气候季节划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可以明显分为无夏区、无冬区和四季分明区,无夏区主要集中在省西部地区,无冬区主要集中在省西南部边缘;常年春季和夏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南部边缘,然后逐渐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入季,秋季和冬季最早开始于省西北部,随后逐渐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入季;1981~2013年逐年气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春、夏、冬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春、夏入季日期整体略偏早,秋季入季日期不服从正态分布,异常偏早概率较大;通过对逐年入季日期异常偏早的成因分析发现,贵州地区季节交替期间气温起伏较大,季节内气温变化规律不稳定,且"标准"中对逐年入季日期判断条件中没有限定起始目的最早阈值,是该"标准"对贵州地区春、夏、秋入季日期确定偏早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该"标准"对贵州地区常年气候季节的划分比较合理,具有可适用性,但对当年春、夏、秋入季日期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能完全适用于贵州地区当年气候季节的划分。
张东海白慧周文钰龙俐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及治理效果被引量:16
2005年
采用室内计算机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实施的多项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大量野外实验,对喀斯特峡谷区的水土流失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建立了示范区水土流失数据库,为今后的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从中得到了几点收获:(1)初步改变了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2)喀斯特地区所表现出来特殊的土壤侵蚀规律:从基岩类型上来说,砂岩和泥岩>石灰石;从土地利用类型来说,耕地>其他用地,其中裸地>稀疏植被覆盖区>浓密草被覆盖;从地貌形态来说,沟蚀为主的区域>面蚀为主的区域;从坡度来说,3°以上>3°及3°以下;(3)从石漠化等级角度来讲,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地区的是控制该区土壤侵蚀的重点地区。(4)另外,在野外监测方法上还有待于寻求更为恰当的修正值。
龙俐熊康宁王代懿刘子琦
关键词:水土流失
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在贵州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从气象干旱出发,考虑前期干旱指数衰减累积效应,在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标准化统计学方法,对SAPI算法进行了简化,定义为SAPI*.通过对SAPI*在贵州省的适用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SAPI*有效刻画出贵州省2009—2010跨年干旱和2011年的夏秋连旱过程的干旱累积效应,客观反映干旱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没有出现"不合理旱情加剧"的问题;SAPI*旱日频率在各季节的主要发生时段是夏季和春季,且贵州省降水较少的季节或者地区,较易发生一般性干旱,而在贵州省降水较多的季节或者地区较易发生重型干旱.SAPI*对无雨日数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无雨日较少、降水较稳定开阳站SAPI*对旱日的敏感较高、对降水的敏感性也较高,即旱情发展较快、缓解也较快,所以一般性干旱出现的概率较大;相反在无雨日较多、降水较集中的兴义站对旱日的敏感性较低、对降水的敏感性也较低,即旱情发展略慢、旱情缓解也较慢,所以重性干旱出现的概率较大.
白慧吴战平龙俐周涛
关键词:气象干旱
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选取并计算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共11个时段逐年最大降雨量样本,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和《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014版)技术要求,对贵阳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推求,得到以下结论:三种频率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耿贝尔分布曲线优于皮尔逊Ⅲ型和指数分布;在形式上分别给出了贵阳市暴雨强度总公式、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和区间(任意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和总公式重现期2-20 a暴雨强度平均绝对均方误差及平均相对均方误差,结果均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3006,2014版)提出的精度要求,但区间公式精度明显优于总公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贵阳市暴雨强度区间公式。
张东海段莹周文钰李扬龙俐
关键词: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
贵州省2009年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特征分析
2010年
利用FY-3A陆上气溶胶日产品,结合ENVI遥感影像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软件的相关模块,处理和分析了贵州省2009年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由此计算出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贵州省2009年冬季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55μm波段内的旬变化幅度为0.28~0.53μm,并呈现出波动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0年1月下旬—2月下旬有显著增加,较大值在整个冬季都相对集中于贵州省的中部、西南部以及北部地区;在污染物浓度变化中,细粒子浓度变化因素占主导地位;与冬季的前期相比,后期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细粒子比重有所增加,浑浊度稍微偏高,造成空气轻微污染。
龙俐田鹏举郑小波
基于暴雨过程强度的贵州省雨涝危险性评估
2022年
利用贵州省8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逐日、逐时降水量资料,以暴雨过程中持续天数、累积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最大小时降水量4个评价指标为基础,得到年雨涝指数和最大降水量阈值。结合地形、水系及地质灾害等影响,对贵州省雨涝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①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年雨涝指数为中等以上等级,其中安顺市大部、黔西南州东部达到极强;②雨涝危险性程度具有西南部和东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点,高危险性等级虽然占比小,但分布较为集中连片,易产生区域性影响;③针对不同时间长度,不同重现期的可能最大降水量阈值进行分析,对预警服务及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俐张东海李霄李忠燕王烁
“21·7”郑州极端强降水过程在贵阳市的推演
2023年
基于降水实况资料、高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郑州“21·7”降水与贵州省“14·7”降水的成因,并利用Flood Area淹没模型对假定发生在贵阳的“21·7”强降水过程进行过程推演。结果表明:贵州省1 h、3 h、6 h、24 h极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均具有自西北向东或向南递增的分布规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台风、高空槽、低涡切变均是郑州“21·7”和贵州“14·7”降水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但系统的位置却大不相同,并且地形抬升作用对“21·7”降水过程至关重要。若郑州“21·7”降水发生在贵阳,贵阳淹没深度>2.4 m的区域将集中出现在云岩区和南明区的交界处、白云区中部、乌当区南部、花溪区北部,占贵阳市总面积的6.8%。对选定区域进行淹没模拟显示,随着降水量的增大,选定区域内淹没深度>2.4 m的增幅网格数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淹没深度>2.4 m的网格总数变化呈现前后增加缓慢、中间快速增加的变化特征。选定区域内各时次的淹没深度>2.4 m的网格总数和增幅网格数分别与各时效累积降水量和逐小时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李忠燕李忠燕龙俐龙俐张东海
贵州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评估方法初探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贵州省8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根据拟定的强降水过程判断条件,对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识别,选取气候标准期内每次过程的持续天数、总雨量、总站次、暴雨量、暴雨站次5个指标,进行正态化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贵州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综合强度评估值与历史强降水事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强降水定量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龙俐段莹牟佳张东海徐丹丹
关键词:区域性强降水主成分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