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义

作品数:191 被引量:67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2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18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9篇吸虫
  • 26篇片形吸虫
  • 25篇寄生
  • 24篇免疫
  • 24篇虫病
  • 23篇大片吸虫
  • 22篇罗非鱼
  • 21篇水牛
  • 21篇细胞
  • 20篇寄生虫
  • 12篇基因
  • 12篇附红细胞体
  • 10篇吸虫病
  • 8篇外周
  • 8篇外周血
  • 8篇链球菌
  • 7篇孢子虫
  • 6篇动物
  • 6篇多态
  • 6篇诊治

机构

  • 191篇广西大学
  • 23篇广西水产研究...
  • 1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0篇广西兽医研究...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上海出入境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水利电力...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191篇黄维义
  • 55篇张为宇
  • 46篇李健
  • 32篇陈明
  • 29篇石云良
  • 23篇梁万文
  • 21篇李莉萍
  • 20篇雷爱莹
  • 17篇甘西
  • 15篇施维
  • 15篇罗洪林
  • 14篇余晓丽
  • 14篇陈汉忠
  • 13篇吴文德
  • 12篇张鸿满
  • 12篇周庆安
  • 12篇王冬英
  • 12篇杨磊
  • 10篇李雯雯
  • 10篇郑小龙

传媒

  • 25篇广西畜牧兽医
  • 9篇中国兽医杂志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8篇黑龙江畜牧兽...
  • 8篇中国兽医寄生...
  • 8篇中国畜牧兽医
  • 7篇动物医学进展
  • 7篇广西农业生物...
  • 7篇中国预防兽医...
  • 6篇广西水产科技
  • 5篇中国兽医科学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畜牧与兽医
  • 3篇应用预防医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16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5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 22篇2004
  • 7篇2003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罗非鱼Hsp70蛋白ATPase和抗原多肽结合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可被各种病理性和生理性应激诱导,保护组织免受应激带来的损伤。其中Hsp70为HSPs中最保守、最重要、家族成员最多的一族,在大多数生物中含量也最多,在应激反应中也最敏感。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增殖、免疫功能、使生物获得耐热性、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成为HSPs中最受关注、研究最深入的一类。
王瑞李莉萍黄婷梁万文甘西施金谷雷爱莹罗洪林黄维义李健陈明
关键词:罗非鱼免疫佐剂免疫增强剂
横川后殖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双重PCR鉴别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定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和扇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 taichui)的双重PCR方法。方法从Gen Bank中获取横川后殖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以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虫种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双重PCR法。将横川后殖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与17个相关虫种一起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横川后殖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的ITS1扩增产物经p MD19-T载体进行TA克隆获得质粒,并将质粒进行梯度稀释,检测其敏感性。应用新建的双重PCR法鉴定从47副猫内脏和40副犬内脏中收集的吸虫,检测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新建的双重PCR法能扩增出横川后殖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648 bp和279 bp,不与钩棘单睾吸虫、华支睾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次睾属吸虫囊蚴、外睾属吸虫囊蚴、藐小棘隙吸虫、抱茎棘隙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似锥低颈吸虫、全冠属吸虫、重盘属吸虫、异尖属线虫、东方次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瓦氏瓦生吸虫、背孔属吸虫和宫脂属线虫的DNA发生交叉扩增,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表明,应用该双重PCR法,2类吸虫DNA的最低检测值分别为1.49×10-1pg和1.14×10-1pg。对来自猫内脏和犬内脏的吸虫检测表明,该方法能够区分横川后殖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并且不与猫、狗中其他的吸虫DNA发生交叉扩增。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PCR法可用于快速鉴定横川后殖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
梅雪芳李树清康羊群石云良黄腾飞陈志飞黄维义
关键词:双重PCR
黄海海域鲐鱼感染异尖线虫三期幼虫初步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异尖线虫三期幼虫在黄海海域鲐鱼体内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月抽取产自黄海海域的鲜活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113尾(15~20尾/月),分别检查、记录每个个体的体腔,内脏器官,背部、腹部、尾部鱼肉等感染线虫的情况,将所获线虫经乳酸酚透明液透明后于光镜下进行常规的形态学鉴定,并随机取192条(30~35条/月)线虫全基因组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鉴定。结果有98尾鲐鱼感染异尖属线虫三期幼虫,感染率为86.7%;共检出4 770条异尖线虫,感染强度为5~194条/尾不等,平均感染强度为42.2条/尾;体腔和内脏器官感染虫数占鱼体总感染虫数的88.7%(4 229/4 770),腹部肌肉感染虫数占鱼全身肌肉总感染虫数的87.2%(470/539);感染强度随鱼体重增加而增大;所有检出的异尖线虫依据其形态鉴定均为异尖属线虫Ⅰ型幼虫;192条异尖属线虫分别为派氏异尖线虫191条、典型异尖线虫1条。结论黄海海域鲐鱼中异尖属线虫三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且感染程度与季节、鲐鱼体重、身体部位有一定关系,检出的异尖属线虫三期幼虫经RFLP分析以派氏异尖线虫为主,这对今后卫生检疫与渔业生产加工出口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意义。
李健郭佳妮周君波施维李雯雯方芳黄维义
关键词:鲐鱼寄生虫海鱼
广西黑山羊体内毛尾属线虫若干虫种记述
2014年
毛尾线虫是引起黑山羊感染的主要寄生虫,为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山羊毛尾线虫感染情况,文章对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黑山羊体内若干种毛尾线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山羊体内存在5种毛尾线虫,并检获5条交合刺鞘发育不完全的毛尾属线虫雄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山羊毛尾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卜灿灿路平坪李健黄维义
关键词:黑山羊
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3
2007年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成鱼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确定该病病原,对广西南宁、合浦两地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中分离到两株(NN和HP)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由此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
梁万文陈明余晓丽李莉萍雷爱莹陈汉忠徐增辉甘西黄维义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
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PCR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5
2005年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诊断方法,该研究根据本实验室已测得的奶牛附红细胞体16 S r 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诊断方法与猪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能检测的奶牛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 .15 4 fg,同时能检测出在4℃存放长达3个月的血样。通过临床血样检测,证明该方法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陈明黄维义张为宇周学光周春明韦家周阳玉梅张宇
关键词:奶牛附红细胞体PCR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 ,经PCR扩增出了ITS 1部分基因片段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 ,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 1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 ,显示 3种带型 ,第 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 ,第 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 ,第 3种为 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 ;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 ;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 ,根据ITS 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 2种片形吸虫 ;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ITS 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 ,同时也证实 ,在我国除了这 2种片形吸虫外 ,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
林瑞庆董世娟胥楚雄黄维义宋慧群朱兴全
关键词:片形吸虫ITS-1单链构象多态性
解读我国与欧盟在双壳贝类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差异被引量:9
2010年
比较了我国与欧盟在贝类养殖海区划型、养殖过程监测、贝类卫生要求、贝类流通途径、要求以及贝类溯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旨在为完善我国贝类安全生产法规及管理体系,改善贝类食品安全现状,突破欧盟出口禁令提供借鉴。
刘小玲陈德慰林莹黄维义吕玲丽
关键词:双壳贝类欧盟
食蟹猴体内瓦氏瓦特松吸虫ITS序列测定及其种系发育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分离自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瓦氏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watsoni)进行初步形态学观察.测定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序列,并分析其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将从食蟹猴中分离的瓦氏瓦特松吸虫用盐酸卡红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学特征。PCR扩增吸虫的ITSl与ITS2序列并测序:运用在线序列比对工具Clustal W2.将测序结果与ITS2数据库上部分同盘类吸虫及人兽共患吸虫致病种的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应用MEGA4.0软件,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分析。结果盐酸卡红染色后显示,瓦氏瓦特松吸虫各形态特征符合经典的分类学描述。PCR测序后获得ITS1、ITS2序列,提交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分别为KC763806、GU999987,其中ITS2长度为295bp,(G+C)含量为52.20%。基于ITS2建立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其与同归属于同盘总科腹盘科的野牛平腹盘吸虫(Homalogaster paloniae)、人拟腹盘吸虫(Gastrodiscoides hominis)构成自展值为95%的拓扑分支。结论测定了瓦氏瓦特松吸虫ITS序列.获得了基于ITS2的系统发生树。
李健全琛宇石云良李雯雯张鸿满何国声黄维义
关键词:食蟹猴
罗非鱼链球菌病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口服接种抗原示踪及保护率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为比较罗非鱼链球菌病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罗非鱼后0 h、6 h、12 h、1 d、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的脑、肝、脾和后肾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检测,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脾、中肠和头肾组织中无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定量示踪抗原,并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保护率进行比较。罗非鱼口服接种弱毒疫苗6 h、12 h、1 d的脑、肝、脾、后肾均可分离出无乳链球菌,3 d之后脑和11 d之后肝细菌分离为阴性,15 d的脾仍为阳性,后肾3 d之后细菌分离为阴性,灭活疫苗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口服灌胃后6 h即可在罗非鱼组织中检测到无乳链球菌,且弱毒组检测值均高于灭活组,弱毒组7 d内肝、脾、中肠、头肾组织中无乳链球菌数量检测值均高于104cells,灭活组5d后各组织检测值均下降为0。罗非鱼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口服灌胃后15 d腹腔注射攻毒,弱毒组和灭活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69%和29.3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及其免疫机理奠定基础。
王瑞李莉萍黄婷梁万文雷爱莹黄维义李健梁聪甘西陈明
关键词: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