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笑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新生儿
  • 7篇综合征
  • 7篇窘迫综合征
  • 7篇呼吸窘迫
  • 7篇呼吸窘迫综合...
  • 6篇新生儿呼吸
  • 6篇新生儿呼吸窘...
  • 6篇新生儿呼吸窘...
  • 4篇突变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突变
  • 2篇蛋白
  • 2篇电图
  • 2篇血性
  • 2篇早期诊治
  • 2篇诊治
  • 2篇振幅整合脑电...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缺血

机构

  • 1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韩笑
  • 12篇尹晓娟
  • 6篇范含笑
  • 4篇曲雯雯
  • 4篇谢露
  • 2篇韩涛
  • 2篇王琪
  • 2篇商明霞
  • 2篇魏巍
  • 1篇封志纯
  • 1篇马文珠
  • 1篇张晓媛
  • 1篇陈长春
  • 1篇闫燕
  • 1篇陈长春
  • 1篇王琪

传媒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第三届国际针...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143例和传统针组144例.平衡针组取平衡针"腰痛"穴,采用平衡针刺激方法进行治疗;以传统毫针...
韩笑马文珠王文远
关键词:平衡针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疼痛
肺表面活性蛋白 Cexon Ⅱ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编码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基因exon1I突变是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相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NRDS的90例汉族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龄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采用观察表收集临床资料;另选取90例汉族其他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方面与NRDS组相匹配。研究对象在临床确诊后静脉采血1mL,用DNA试剂盒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后用ABI3730XL全自动DNA测序仪进行双向测序,采用Chromas软件和VectorNTIAdvanc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GenBank的正常SP—C序列进行对比判读。结果SP—C基因exonⅡ在NRDS组存在C.115G〉T和e.139G〉C2种杂合错义突变,均属于错义突变;NRDS组c.115G〉T突变的GT基因型频率(0.078)高于对照组(0)(X2=7.283,P〈0.05)。具有C.115G〉T基因突变的NRDS患者,胸片示NRDSⅢ~Ⅳ级改变数较多,患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c.139G〉C突变(GC)基因型频率为0.067。NRDS组GC基因型频率(0.067)高于对照组(0)(X2=6.207,P〈0.05)。NRDS组64例剖宫产患儿中,Gc基因型频率低于GG基因型频率(X2=9.276,P〈0.01),55例患儿需要3~4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Gc基因型频率低于GG基因型频率(X2=5.343,P〈0.05)。结论中国汉族呼吸窘迫综合征群体SP—C基因exonⅡ发现C.115G〉T、C.139G〉C2种前人未发现的基因突变;C.115G〉T基因突变与所研究的NRDS发病相关,并增加了该病的严重性,且增加了该病死亡风险;C.139G〉C基因突变仅与所研究的NRDS发病相关联,并未增加该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
张晓媛韩笑王琪闫燕陈长春尹晓娟
关键词:基因突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研究新认识被引量:6
2015年
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是肺表面活性蛋白之一,对髓磷脂合成和表面活性物质形成不可缺少,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正常功能发挥中起着关键作用。SP-C对生后呼吸的适应和调节至关重要,且能减轻炎症反应。SP-C缺陷与肺部疾病发病相关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P-C参与了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新生儿期严重的肺疾病,如肺间质性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直接影响新生儿患病率与生存率。目前有关SP-C遗传缺陷研究更是少见,本文就SP-C的功能,正常分子结构、遗传缺陷及分子病理,遗传缺陷与肺部疾病发病的关系,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以及SP-C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加深人们对SP-C的认识。
韩笑尹晓娟
关键词:疾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893例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确诊为RDS的89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148例)和早产儿组(745例),将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窒息、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指各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剖官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压、出生窒息是早产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为RDS发病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在RDS发生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出生体重>孕母糖尿病>出生窒息(OR值分别为71.136、66.117、65.824、38.565、4.935、1.940)。结论 RD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早产、剖宫产、宫内感染、窒息缺氧、孕母高血压、孕母糖尿病等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曲雯雯范含笑谢露韩笑尹晓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治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早期诊治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2月在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2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胎龄34-42+2周,随机分为aEEG观测组及非观测组,每组60例。两组再根据HIE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每亚组20例。分别在生后第1、3、14及28天等时相点对aEEG观测组HIE患儿进行aEEG监测;在第3、14、28天对各组HIE患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出院患者在矫正胎龄12月时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及预后评估。结果 aEEG与HIE临床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843,P〈0.01)。在第3天和第14天时相点zEEG观测组与非观测组NBN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8天时相点,aEEG观测组与非观测组NBN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3、14及28天时相点,观测组aEEG与矫正胎龄满12月时预后均存在强正相关(r=0.832、0.857、0.778、0.743,P〈0.01)。aEEG观测组致残率(13.8%)显著低于非观测组(23.2%);aEEG观测组痊愈率(60%)显著高于非观测组(40%);aEEG观测组和;非观测组远期预后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P〈0.05)。结论 aEEG与HIE临床分度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可以早期协助诊治HIE;aEEG可以用于预测HIE远期预后。
魏巍商明霞韩涛韩笑柴妍楠尹晓娟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HIE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HIE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所有患儿在生后第1天行aEEG检查,生后第3天行MRI检查。结果 1.aEEG与HIE临床分度存在强正相关(r=0.843,P<0.01)。2.aEEG与MRI存在强正相关(r=0.823,P<0.01)。结论 aEEG与HIE临床分度及MRI均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可以早期协助诊断HIE,指导早期用药干预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儿童致残率,最终对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和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魏巍韩涛韩笑范含笑柴艳楠尹晓娟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治
SP-C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
:探讨SP-C基因突变是否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联. 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NRDS的90例汉族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龄分为3个亚组:极早产组(胎龄<...
韩笑张晓媛王琪尹晓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基因突变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SP-B+1580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SP-B+1580基因突变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相关因素。【方法】312例汉族足月RDS新生儿作为RDS组和156例汉族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PCR扩增SP-B exon4并测序;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肺部SP-B和proSP-B表达。【结果】两组SP-B+1580位点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RDS组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C/T基因型的RDS患儿,剖宫产、机械通气、死亡的发生率较其他基因型高,胸片显示RDS程度较重、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剂量大[200mg/(kg.次),3~4剂](P<0.01)。50例伴有C/T基因型的RDS死亡患儿中有19例患儿成熟SP-B和proSP-B蛋白肺部表达减少。【结论】SP-B+1580位点C/T基因型可引起成熟SP-B和proSP-B蛋白在肺部的减少,是足月新生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
尹晓娟韩笑范含笑谢露曲雯雯封志纯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基因突变
SP-C exon Ⅱ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
韩笑张晓媛王琪闫燕陈长春尹晓娟
89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确诊为RDS的89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148例...
曲雯雯范含笑谢露韩笑尹晓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