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爱民

作品数:22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柴油
  • 9篇柴油机
  • 8篇增压
  • 6篇增压柴油机
  • 6篇气波增压
  • 5篇排气
  • 5篇发动机
  • 4篇气波增压柴油...
  • 4篇燃机
  • 4篇燃烧
  • 4篇涡轮
  • 4篇涡轮增压
  • 4篇内燃
  • 4篇内燃机
  • 3篇点燃式
  • 3篇点燃式发动机
  • 3篇排气管
  • 3篇汽油
  • 3篇汽油机
  • 2篇台架

机构

  • 2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22篇韩爱民
  • 11篇纪常伟
  • 10篇赵勇
  • 10篇马慧
  • 6篇李兴虎
  • 5篇金克成
  • 4篇李超
  • 4篇张博彦
  • 3篇周大森
  • 2篇孙灼
  • 2篇翟乐恒
  • 2篇秦文新
  • 2篇雷艳
  • 2篇张培鋆
  • 1篇李俊城
  • 1篇叶霭云
  • 1篇陈熙
  • 1篇陈瑛
  • 1篇张文泉
  • 1篇王新征

传媒

  • 7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兵工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内燃机学报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金属热处理学...
  • 1篇2004年内...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汽油机排气成分的连续测量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测量并分析了点燃式发动机起动、加速及若干稳定工况运行时排气中CO2、CO、HC、NO、O2的体积成分.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起动时,CO排放曲线上有一个峰值存在,在加速时,有一个峰谷存在;在排气的各成分中,HC的变化幅度较大;在发动机处于宏观稳定工况时排气中各成分亦呈现出一定波动.CO2、CO、HC、NO、O2的波动系数的变化分别为0.007~0.020、0.049~0.288、0.l~0.883、0.03~0.077、0.024~0.123.
李兴虎崔海龙张博彦韩爱民金克成张西振
关键词:汽油机排气成分
混合燃料在点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进行了混合油 (由植物油、汽油、水、活性剂组成 )在 BJC I 4型发动机上应用的试验研究。测量了发动机的转速、扭矩、点火提前角、燃料消耗量及排气温度、CO与 HC排放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 ,燃用混合油时发动机怠速排放明显低于燃烧汽油时的 CO及 HC排放 ,分别下降 94 .6%和 4 1 .1 % ;在发动机中等负荷运转时燃用混合油油耗上升 ,最大功率下降 ;经过点火时间调整后燃用混合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比油耗低于汽油 ,节油效果明显 ,平均达到 9.4 1 4% ,但功率比燃烧汽油的平均下降 8.1 49%。
李兴虎韩爱民张博彦金克成周大森
关键词:发动机混合燃料燃烧
多种油冷介质对小型高速柴油机的隔热及性能研究
1994年
选用了4种不同热物性的油冷介质,在小型高速分隔式与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稳态测温、燃烧过程分析,排放及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YD131型冷却油的综合性能最佳.
秦文新陈瑛李俊城叶霭云王征韩爱民
关键词:柴油机节能隔热
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模拟实验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提出了一种评价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性能的快速模拟实验方法,研制了往复式模拟摩擦磨损实验机,载荷、速度等实验参数和摩擦力、总磨程等实验结果的测试装置及其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验直接采用被测的活塞环和缸套作为试样,这不仅使模拟实验更接近实际情况而且大大减少了试样制备的工作量.以表面涂覆Ti-TiN耐磨涂层的492发动机活塞环及与其配副的缸套为试样进行了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质量法测量的磨损量最大相对误差<8.5%;摩擦力的最大相对误差<2%.
任旻张培鋆孙灼韩爱民翟乐恒徐信夫王立公
关键词:活塞环缸套测试技术发动机内燃机
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设计与试验研究
2004年
基于SOFIM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的进气管 ,设计SOFIM气波增压柴油机的进气管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试验进气管的结构组合 ,基于三维设计软件UG对这些试验管进行几何建模及结构分析 ,找出质量最轻、内腔容积最大的进气管 ,然后再基于ANSYS对这些试验管进行流动分析 ,找出进气量最大的进气管 ,综合结构和流动优化结果 ,确定最终的气波增压柴油机 (PWSD)进气管。然后 ,采用制成的该管模型 ,在气道实验台上进行流动实验 ,结果表明 ,该管比原管进气量平均提高近 7% .最后 ,采用铝合金铸造出该管 ,进行台架实验 ,结果表明 ,中、低转速下 ,进气量平均提高近 6 .5 4% ;中、高转速下 ,进气量平均提高近 4 .6 5 % .
纪常伟韩爱民赵勇马慧
关键词:气波增压柴油机机械设计
气波增压柴油机排气管设计与试验研究
匹配气波增压器的柴油机需重新设计排气管,除满足安装要求外,就是要保证进入气波增压器的排气压力稳定.本文设计了侧向和中央出口渐扩式排气管,基于三维设计软件CATIA对这两种管进行几何建模及结构分析,确定了排气容积满足气波增...
纪常伟赵勇马慧韩爱民李超
关键词:气波增压柴油机激波台架实验
文献传递
铸铁活塞环表面多弧—磁控溅射复合镀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采用自行改造的多弧—磁控溅射离子镀膜机在铸铁活塞环表面进行Ti TiN多层镀研究 ,并运用实验手段对膜层的组织、相结构、显微硬度、膜—基复合强度、内应力 ,以及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磨损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多弧—磁控溅射复合工艺在铸铁活塞环表面沉积膜厚大于4μm的Ti TiN多层复合镀层是可行的 ,该工艺能明显改善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耐磨性。
孙灼张培鋆翟乐恒徐信夫韩爱民张文泉曹玉梅
关键词:磁控溅射离子镀活塞环铸铁汽车
加热式氧传感器在点燃式发动机空燃比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根据点燃式发动机排气中的氧含量推导了计算进入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空燃比的公式 ,分析了排气中氧含量的测量误差及燃料组成对空燃比测量误差的影响 ,并把理论公式的计算值与加热式氧传感器空燃比仪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非常吻合。另外 ,加热式氧传感器空燃比仪在试验用点燃式发动机上的测量结果表明 ,试验用发动机的空燃比变化范围在±
李兴虎张博彦韩爱民金克成王新征
关键词:点燃式发动机空燃比燃烧汽油机
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测量并分析了由生物燃料、自来水和市售的93#汽油组成的2种配比的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能、动力性能、怠速时的排放性能.结果表明:与燃烧93#汽油相比,发动机燃烧混合燃料时,怠速时的HC和CO排放显著下降;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全负荷且转速小于 2 500 r/min的运转条件下降低,在全负荷且转速大于 2 500 r/min的运转条件下升高;在全负荷运转条件下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下降约 6%、最大功率下降约7%,并且发动机的转矩随转速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李兴虎韩爱民周大森金克成
关键词:代用燃料混合燃料发动机动力性排放性
SOFIM柴油机气波增压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将SOFIM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改造成气波增压中冷柴油机。匹配气波增压器的柴油机需重新设计进、排气管,根据气波增压的要求,采用进气均匀性更好、总管容积更大的进气管及中央出口渐扩式排气管,采用变频电机优化增压器转子与曲轴间的传动速比,使得在整个发动机工况内均能实现较高的增压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波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能在低转速下优于原机,在中高转速下比原机差,通过设计容量更大的进、排气管及进一步优化速比可改善气波增压柴油机在高工况下的性能。
纪常伟韩爱民马慧赵勇李超
关键词:气波增压涡轮增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