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璇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哮喘
  • 5篇鼻炎
  • 5篇变应性
  • 5篇变应性鼻炎
  • 3篇变应原
  • 2篇点刺试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水肿
  • 2篇遗传性血管性...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糖皮质
  • 2篇糖皮质激素
  • 2篇皮瓣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点刺
  • 2篇皮肤点刺试验
  • 2篇皮质激素
  • 2篇气管

机构

  • 8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克拉玛依...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3篇陈璇
  • 8篇向阳冰
  • 8篇王惠妩
  • 5篇刘志连
  • 5篇张华
  • 3篇傅东升
  • 1篇支玉香
  • 1篇董旭南
  • 1篇赵君海
  • 1篇吕小川

传媒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区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今后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67例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过敏原组),变应性鼻炎306例,哮喘患者361例,其中254例同时检测食物过敏原(IVT702)(食物过敏原组)。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IVT)测定血清中总IgE(TIgE)及特异性IgE(sIgE),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入过敏原组(IVT701)TIgE阳性率为97.6%(651/667),sIgE总阳性率为70.9%(473/667)。过敏原主要为蒿属植物(31.5%)、榆杨柳树(22.0%)、豚草(20.1%)及屋尘(13.5%)。食入过敏原组TIgE阳性率为94.5%(240/254),特异性IgE(sIgE)总阳性率为77.6%(197/254),过敏原主要为大豆花生(21.7%)、鳕鱼(17.7%)、螃蟹虾(16.9%)和鸡蛋(11.8%)。361例哮喘(其中合并变应性鼻炎73例)TIgE阳性率为98.6%,sIgE阳性率为67.0%。3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TIgE阳性率为97.8%,sIgE阳性率为75.5%。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sIgE阳性率高于哮喘患者(χ2=5.739,P=0.017)。结论: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为本地区的蒿属植物、榆杨柳树、豚草,螨、霉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内地。免疫治疗既能有效防止鼻炎和哮喘的发作又能防止鼻炎进一步发展为哮喘。
王惠妩向阳冰陈璇刘志连
关键词:变应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变应原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E)和特异性IgE(sIgE)。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263例,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IVT)对TIgE及sTgE进行检测。其中166例行吸入变应原(IVT701)检测(吸入过敏原组),97例行食物变应原(IVT702)检测(食物变应原组)。结果:吸入过敏原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TIgE阳性率分别为98.7%(76/77)和97.8%(87/89),sIgE阳性率分别为76.6%(59/77)和67.4%(60/89),鼻炎患者和哮喘患者蒿属和霉菌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变应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TIgE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5%(64/65),sIgE阳性率分别为53.1%(17/32)和60.0%(39/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过敏原和血清IgE观察过敏反应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预防变应性疾病提供依据。
陈璇王惠妩张华向阳冰刘志连
关键词:维吾尔族变应原支气管哮喘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与皮肤压痕试验对比研究
2007年
目的:了解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与皮肤压痕试验的耐受情况与阳性反应。方法:选择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共40例,同时进行特异性变应原皮肤点刺与皮肤压痕试验。了解患者对2种方法的不适感及恐惧程度,并比较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不适感37例(93%),痛感39例(97.5%),恐惧感33例(82.5%);对皮肤压痕试验不适感31例(77.5%),痛感35例(87.5%),恐惧感24例(60.0%),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更愿意接受皮肤压痕试验,10例患者愿意选择点刺法,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压痕法患者痛苦少,恐惧感小,更易接受,临床上可以用皮肤压痕试验代替皮肤点刺试验。
向阳冰王惠妩陈璇张华刘志连
关键词:皮肤点刺试验
新疆首次诊断遗传性血管性水肿3个家系报道
2013年
1一般资料 先证者1,男,22岁,汉族。反复躯体局限性肿胀6年,于2011—11—30入院。患者16岁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单手肿胀,水肿不伴风团、红热及瘙痒,多5d后自行缓解。发病初期每年发作4~5次,以后逐年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时伴面部肿胀。
董旭南王惠妩支玉香陈璇向阳冰
关键词:遗传性血管性水肿C1抑制物达那唑
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变应原分析研究
<正>目的检测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E)和特异性 IgE(sIgE)。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263例,采用 IVT 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其中166例行吸入变应原(WT...
陈璇王惠妩张华向阳冰刘志连
文献传递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一中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9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中度哮喘患者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水平、肺功能变化及鼻炎、哮喘记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IgE、ECP、IL-5水平和鼻炎、哮喘记分均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喷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吸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由(2.04±0.45)L提高到(2.47±0.54)L,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由(72.73±5.59)%提高到(75.42±5.94)%;FEF25%-75%由1.69±0.52提高到2.06±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FEV,由(2.32±0.56)L提高到(2.76±0.58)L;FEV1/FVC由(73.80±4.17)%提高到(76.04±4.49)%;FEF25%-75%由2.09±0.45提高到2.34±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采用SNK—q法进行两两比较,认为鼻喷+口吸联合组治疗后FEV1与鼻喷组、口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失访9例。结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经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三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中度哮喘患者,可以明显缓解鼻炎及哮喘症状,在症状记分和血清学检测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张华陈璇王惠妩向阳冰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哮喘糖皮质激素类投药途径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与体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为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应用Stryker鼻内窥镜对7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手术及术后镜下随访等综合治疗。结果按照FESS-97海口疗效评定标准,72例中失随访5例,治愈46例(63.8%),好转17例(23.6%),无效(息肉复发)4例。有效率87.4%,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及术后长期随访对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陈璇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
吸入性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吸入性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别采用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90例变应性鼻炎并哮喘患者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E、EC...
陈璇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哮喘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
文献传递
背阔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老年小腿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皮瓣(FLDP)与股前外侧皮瓣(ALTP)修复老年小腿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软组织缺损者32例,分为ALTP组和FLDP组。术后随访12个月,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研究。结果两组术后1、6、15 d的血管充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6个月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个月显示ALTP组优于FLDP组(P<0.05)。两组患者总体效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满意情况评分结果显示ALTP组优于FLDP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的小腿软组织损伤修复中,建议选择ALTP修复,既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
傅东升赵君海陈璇吕小川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
皮肤点刺试验与皮肤压痕试验对比研究
<正>目的了解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与皮肤压痕试验的耐受情况与阳性反应,并对两种方法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选择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共40例,同时进行特异性变应原皮肤点刺与皮肤压痕试验,询...
向阳冰王惠妩陈璇张华刘志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