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玲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骨髓
  • 5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骨髓瘤
  • 2篇增生
  • 2篇树突
  • 2篇贫血
  • 2篇肿瘤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骨髓增生
  • 2篇骨髓增生异常
  • 1篇蛋白尿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机构

  • 15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陈慧玲
  • 10篇柴晔
  • 7篇张连生
  • 7篇曾鹏云
  • 6篇胡婉丽
  • 5篇岳玲玲
  • 5篇张德奎
  • 5篇吴重阳
  • 4篇李小丽
  • 3篇李亮亮
  • 3篇李莉娟
  • 2篇白俊
  • 2篇郝正栋
  • 2篇王鑫
  • 1篇熊彬
  • 1篇赵嫄
  • 1篇李志虎
  • 1篇郭晓嘉
  • 1篇齐国卿
  • 1篇彭彩虹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血性贫血诊断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是指红细胞遭破坏而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代偿时发生的一类贫血。临床上有急性或慢性HA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代偿性增生及红细胞缺陷或寿命缩短的证据。近年来由于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HA的诊断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以血管外溶血中常见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血管内溶血中常见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为例,就其诊断进展进行阐述。
张连生李莉娟陈慧玲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肠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BD)严重的并发症,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肠纤维化是由反复发作的炎症和黏膜愈合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的,但是抑制炎症并不能阻止或逆转纤维化的形成。由于缺乏相关的动物模型目前关于肠纤维化和肠狭窄形成的潜在机制的认识是有限的。本文旨在综述已建立的和正在发展的肠道纤维化动物模型,着重阐述各种模型建立的方法、评价其优缺点、适用范围,为临床深入研究肠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王小春陈慧玲李小丽张德奎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纤维化动物模型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并发利什曼病1例
2022年
患儿,女,3岁,因"发热十余天"于2017年3月1日首次入院。血常规:WBC 17.7×10^(9)/L,中性粒细胞占0.24,淋巴细胞占0.60,RBC 3.64×10^(12)/L,HGB 89 g/L,PLT 69×10^(9)/L。骨髓象: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0.78,糖原染色(PAS)阳性。免疫分型:异常细胞占0.765,主要表达HLA-DR、CD10、CD15、CD19、CD2、CD38、cCD79和TdT。染色体核型正常。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TCF3-PBX1阳性,余阴性。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细胞,中危)。根据CCLG-ALL 2008方案先后予以泼尼松预激、VDLD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培门冬酶、地塞米松)诱导缓解、CAM方案(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早期强化、大剂量甲氨蝶呤巩固、VDLD+CAM方案延迟强化Ⅰ、维持治疗及VDLD方案延迟强化Ⅱ治疗。化疗期间规律行腰椎穿刺及三联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规律复查骨髓象及微小残留病(MRD),均呈完全缓解(CR)状态。2018年1月25日,患儿因"确诊ALL 10个月余,发热6 d"再次入院,最高体温41℃,伴有寒战、气促,偶有咳嗽,无明显咳痰,无腹痛、腹泻、胸闷等症状,家属入院前自行给予"阿奇霉素、抗病毒口服液"治疗4 d,患儿体温无明显下降。患儿无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常规预防接种,无手术外伤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前期治疗中共输注红细胞8 U,血小板3 U。
陈慧玲曾鹏云柴晔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利什曼病传染病史抗病毒口服液骨髓象柔红霉素
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用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的变化来反应免疫状态的改变。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MM分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治疗方案等临床因素与LMR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对初诊MM患者的预后价值。亚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通过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应用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来比较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以及LMR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LMR变化的临床因素。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ALC的中位数从1.25(0.84-1.81)×10^9/L升高至1.39(1.02-1.9)×10^9/L(P=0.029);AMC的中位数从0.37(0.23-0.47)×10^9/L降低至0.29(0.2-0.44)×10^9/L(P=0.026);LMR的中位数从3.552(2.405-5.208)升高至5.138(3.22-6.471)(P=0.00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的升高(HR 0.459,95%CI 0.241-0.875,P=0.018)和LDH≥240(U/L)(HR 2.368,95%CI 1.123-4.995,P=0.024)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后LMR水平的升高预示初诊MM患者将拥有较长的生存时间。联合LMR不但可以反映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好的预测MM患者的预后。
马成成柴晔王鑫香雪高英胡婉丽陈慧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状态免疫重建预后
顺铂预处理对CIK杀伤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顺铂(DDP)预处理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杀伤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类NHL细胞株Namalwa(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SU—DHL-4(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株)及CIK细胞,采用CFSE/PI双标法检测DDP预处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IK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诱导获得CIK细胞,随着DDP预处理浓度的增加,CIK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随之增强,随着DDP预处理时间的延长,CIK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活性亦增强。结论 DDP预处理淋巴瘤细胞后,CIK杀伤淋巴瘤细胞活性增强。
王昊柴晔陈慧玲李志虎张连生
关键词:顺铂杀伤活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免疫表型分析
陈慧玲柴晔岳玲玲曾鹏云吴重阳胡婉丽李亮亮张连生
浆样树突细胞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免疫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浆样树突细胞(pDC)在感染诱发白血病自发缓解(SR)中的免疫作用.方法 分离白血病S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选择双次分选法,获得纯化的人pDC和髓样树突细胞(mDC).将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养,观察其活化情况,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能刺激白血病SR患者pDC分泌大量IFN-α,孵育48 h,pDC上清液中IFN-α水平分别为(15.34±2.91)ng/ml和(10.38±1.41)ng/ml,较阴性对照组(脂多糖+pDC)[(1.36±0.13)ng/ml]明显升高(P值均<0.01).活化的pDC能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培养上清IFN-γ水平分别为(2.16±0.37)ng/ml和(2.73±1.11)ng/ml,平行对照组(脂多糖活化mDC+T细胞)为(2.55±0.23)ng/ml,P>0.05],并使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4.36及4.05,高于非活化组的1.23及0.1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健康人来源pDC具有同样的活化能力.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陈慧玲郭晓嘉
关键词:白血病树突细胞
基于“睡美人”转座系统构建可视化黑色素细胞瘤及肿瘤模型
2022年
目的利用"睡美人"(SB)转座系统构建可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基因的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建立可视化黑色素瘤动物模型。方法从含荧光素酶Luc2的质粒中获取Luc2基因,用NcoⅠ和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插入pSBbi-RP SB转座子系统。构建的重组pSBbi-Luc2-RP转座质粒与转座酶按照一定比例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经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利用活体成像系统可视化实时监测评价小鼠皮下成瘤模型。结果利用SB转座系统成功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24、48 h转染率分别达40%、70%,上述细胞系经皮下成瘤后1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可检测到肿瘤形成。结论利用SB转座系统可快速建立可视化黑色素瘤细胞系,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动态观察黑色素瘤动物模型中肿瘤生长情况。
陈慧玲彭彩虹李小丽韩悌云张德奎
关键词:可视化黑色素瘤活体成像
细菌活化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作用
2014年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陈慧玲郭晓佳
关键词:白血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细菌
基于硼替佐米治疗反应及BTK表达水平建立非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基于硼替佐米治疗反应及骨髓瘤细胞BTK表达水平建立非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预测模型的列线图(nomogram)。方法:运用Oncomine数据库搜索BTK基因表达水平、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Mayo评分、硼替佐米治疗反应、随访时间及生存状态等信息,计算影响MM临床预后的BTK表达水平截断值(cut-off值),对上述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根据独立预后因素制作列线图,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确定列线图的预测精度和判别能力。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硼替佐米治疗反应、BTK表达水平及性别,根据上述指标制作的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729(95%CI,0.642-0.8164),患者1年及2年的生存率的校正曲线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较好。结论:基于BTK表达水平及硼替佐米治疗反应的列线图能准确地预测MM患者的预后。
陈慧玲马成成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韩悌云张德奎
关键词:BTK多发性骨髓瘤列线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