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双林

作品数:206 被引量:59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3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生物学
  • 51篇农业科学
  • 17篇医药卫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黏菌
  • 30篇物种
  • 24篇内生真菌
  • 23篇物种多样性
  • 18篇粘菌
  • 17篇活性
  • 17篇分类学
  • 14篇内生细菌
  • 14篇竹黄
  • 13篇芽孢
  • 13篇植物
  • 12篇新记录种
  • 12篇物种组成
  • 12篇记录种
  • 11篇抗氧化
  • 10篇竹红菌甲素
  • 9篇英文
  • 9篇黄萎病
  • 8篇多样性
  • 8篇竹红菌素

机构

  • 188篇南京师范大学
  • 30篇吉林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南京野生植物...
  • 3篇海南医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06篇陈双林
  • 106篇闫淑珍
  • 35篇李玉
  • 14篇王梅霞
  • 12篇高扬
  • 8篇陈萍
  • 8篇刘歧莎
  • 8篇戴群
  • 8篇王高伟
  • 7篇周松林
  • 7篇余书勤
  • 7篇徐美琴
  • 7篇何刚
  • 6篇乔勇升
  • 6篇祁姗姗
  • 6篇李惠中
  • 6篇林玲
  • 6篇霍娟
  • 6篇林羲
  • 5篇钟成刚

传媒

  • 27篇菌物学报
  • 12篇菌物研究
  • 10篇江苏农业科学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菌物学会...
  • 6篇中国菌物学会...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广西植物
  • 3篇菌物系统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2012年中...
  • 3篇中国菌物学会...
  • 3篇中国菌物学会...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2005年华...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5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2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17篇2012
  • 12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粘菌的新记述
基于采自中国云南南部热带地区粘菌标本的考证和研究结果,本文报告了46种粘菌,14个种为云南省新记录种。
陈双林陈萍李玉
关键词:粘菌
文献传递
一株深绿木霉产芥子酶酶学性质被引量:1
2012年
从实验室筛选的绿色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菌藏号:5609)液体发酵菌丝体中提取芥子酶。探讨将绿色木霉芥子酶用于生物熏蒸的可能性,以提高生物熏蒸防治土壤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芥子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且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较易保持,最适反应pH值为6,最适底物浓度为3.7 mmol/L;低浓度的抗坏血酸对芥子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抗坏血酸反而会抑制酶的活性,添加4 mmol/L的抗坏血酸可使酶活性增加为原来的3.65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芥子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深绿木霉的芥子酶可应用于pH值中性土壤与盐土环境,相对于植物源芥子酶具有更宽的适宜范围。
殷蒙马艳常志州陈双林
关键词:深绿木霉芥子酶酶学性质抗坏血酸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黏菌物种多样性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红河,东经103°20’-104°03’,北纬22°35’-23°07’,主要保护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也为黏菌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2012年在雨季(5月下旬)和旱季(11月...
郭明权闫淑珍陈双林
关键词:黏菌分类学物种组成丰富度
无丝菌目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无丝菌目物种数量约占黏菌纲的20%,是黏菌纲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为了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无丝菌目黏菌的沿革、内涵和多样性等分类学问题,综述了无丝菌目建立和演变、科和属的变化和发展,考证了一些名称的变迁及其正误,讨论了无丝菌目主要的分类系统,有助于为全面和系统地厘清无丝菌目黏菌多样性、根据系统发育关系建立符合自然的分类系统提供重要参考。
陈双林李玉
关键词:黏菌历史沿革
茄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室内拮抗活性测定被引量:12
2005年
从罹病及健康的茄子植株中分离到409株内生细菌,通过离体抑菌作用初筛,共得到55株对茄子黄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占菌株总数的13.45%。拮抗活性测定表明,多数拮抗细菌与病原真菌之间可以产生清晰的抑菌圈,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3.9 mm,少数细菌在PDA平板上呈蔓延生长,细菌菌落“吞噬”了真菌菌落。培养液的拮抗活性测定表明,有10株细菌的培养液经过滤除菌或高温高压处理仍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过滤除菌的细菌培养液经生长速率测定,浓度为20%时,有6株内生细菌对茄子黄萎病菌抑制率≥50%,最高的达61.21%。
乔勇升林玲张爱香陈双林顾本康
关键词:茄子黄萎病内生细菌拮抗
河南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黏菌
黏菌是一类主要生长在温暖湿润森林中世界性分布的菌物,全球范围对黏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和热带。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理位置特殊、生境类型多样、...
高扬王高伟闫淑珍陈双林
关键词:黏菌物种多样性新记录种
文献传递
安徽天堂寨黏菌的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
安徽天堂寨山区为长江和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第二主峰,位于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是大别山植物区系最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黏菌多样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从2015年5月到10月在天堂寨进行逐月的基物...
王高伟闫淑珍高扬陈双林
关键词:黏菌物种多样性新记录种
文献传递
植物内生细菌在棉花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被引量:22
2016年
为明确植物内生细菌在棉花体内的定殖规律及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抑菌活性强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 DNA和gyr B基因分析鉴定菌株;利用抗生素标记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在棉花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共筛选到3株对大丽轮枝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菌株SZ5、DP10和CCM9,其中SZ5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定殖在棉花根部、茎部和叶部,DP10和CCM9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定殖在棉花根部和茎部,3株菌在棉花根部的定殖数量均在10~3CFU/g以上;棉花苗沾根分别接入3株内生细菌10 d后再接种大丽轮枝菌孢子悬浮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9.52%~89.79%,而3株内生细菌沾根接种后立即移栽到含有大丽轮枝菌的土壤中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23.77%~36.03%。表明不同内生细菌菌株在棉花体内的定殖规律不同;且在棉苗中定殖一定数量后,才能对棉花黄萎病产生较高的防治效果。
王娜陶伟陈双林闫淑珍
关键词:内生细菌棉花黄萎病定殖动态生物防治
一种从竹黄固态发酵料中同时提取竹红菌甲素和痂囊腔菌素A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竹黄固态发酵料中同时提取竹红菌甲素和痂囊腔菌素A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按照极性强度由弱到强的方式分别浸提竹黄菌的固态发酵料;(2)将浸提液浓缩成浸膏,在柱层析中分别...
陈双林李强闫淑珍
文献传递
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6
2013年
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时接入植物内生细菌和灌根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条件下分析生防菌株的定殖数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G9、R15和J13对辣椒疫病防效最好,经鉴定均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株G9和R15在辣椒根部定殖量高于菌株J13;定殖周期均在30-40d,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菌株G9和R15在接种第15d时定殖量最高,菌株J13在根、茎和叶中定殖量达到最高的天数分别为第9、15和15-20d,定殖数量的变化为根〉茎〉叶。菌株G9定殖量达到9.73×10^5cfu·g-1时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6d;菌株R15定殖量达到6.30×10^5cfu·g-1以上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14d。研究结果展现了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为制定植物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施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付思娅陈双林闫淑珍
关键词:辣椒疫病内生细菌定殖动态生物防治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