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煤燃烧
  • 6篇细颗粒
  • 6篇超细颗粒
  • 4篇细颗粒物
  • 4篇颗粒物
  • 4篇超细颗粒物
  • 3篇团聚
  • 2篇絮凝
  • 2篇喷雾
  • 2篇热解
  • 2篇热解机理
  • 2篇量子化学
  • 2篇量子化学研究
  • 2篇化学研究
  • 2篇痕量
  • 2篇痕量元素
  • 1篇絮凝作用
  • 1篇有机硫
  • 1篇燃煤
  • 1篇燃烧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陈俊
  • 10篇张军营
  • 9篇郑楚光
  • 8篇魏凤
  • 4篇黄充
  • 3篇赵永椿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2006中国...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实验研究
煤粉燃烧排放大量超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控制超细颗粒物的排放迫在眉睫。本文对燃后区超细颗粒物化学团聚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团聚剂溶液的pH值、流量、浓度,团聚室的温度以及模拟烟气粉尘...
张军营陈俊魏凤赵永椿郑楚光
关键词:煤燃烧超细颗粒粉尘排放
文献传递
喷雾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的模型研究
通过对喷雾团聚过程中雾滴和颗粒物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分析,结合雾滴干燥理论提出了一个聚团增长的平衡模型,提出了聚团平衡直径的计算方法,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算.据此模型计算出了不同初始条件下对应的聚团平衡直径,根据计算结...
陈俊张军营魏凤黄充郑楚光
关键词:喷雾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文献传递
CFD在燃煤细粒子凝聚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燃煤产生的细粒子富集了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针对燃煤细粒子的形成过程,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础上,结合气溶胶动力学理论,模拟了烟气中细粒子在圆柱形流场中由于碰撞而凝聚的过程,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细粒子颗粒特征参量(速度、质量、直径和颗粒数目)随流场的变化趋势,为深入研究燃煤细粒子的形成演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魏凤张军营郑楚光陈俊
关键词:煤燃烧细粒子痕量元素
燃煤超细颗粒团聚模拟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针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超细颗粒有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配合中国目前电站除尘方式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将一种表面具有较高粘附活性的团聚剂溶液喷入烟气中,使烟气中超细颗粒物团聚成较大颗粒物后能够被电站现有除尘装置所除去。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模拟锅炉烟尘流动的小型团聚实验台并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团聚剂对超细颗粒物的团聚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流量、烟尘浓度、团聚剂流量和浓度等都是影响超细颗粒物团聚的重要因素;若保证烟气温度降低幅度在10℃以内,且烟气流量和烟尘浓度相同时,适当增加团聚剂的浓度或流量,可使超细颗粒物的团聚效率达到70%,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魏凤张军营郑楚光陈俊
关键词:超细颗粒煤燃烧
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絮凝机理研究
在自制的团聚实验台进行了不同团聚促进剂和不同组成的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对团聚作用前后的颗粒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从理论层面对喷雾团聚超细颗粒物的机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团聚剂对超细颗粒物的絮...
张军营赵永椿陈俊魏凤郑楚光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絮凝作用煤粉燃烧
文献传递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污染性抑制研究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排放对环境已产生了明显的危害.该文对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污染和抑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煤燃烧过程中影响痕量元素排放的主要因素.探讨了除尘系统、脱硫、脱硝系统对痕量元素排放的抑制作用...
张军营魏凤陈俊郑楚光
关键词:煤燃烧痕量元素吸附剂
文献传递
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2
2007年
煤粉燃烧排放大量超细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提出一种燃后区烟尘团聚促进新方法,通过在燃后区烟道喷射团聚促进剂,利用絮凝理论,增加超细颗粒之间的液桥力和固桥力,促使超细颗粒物团聚长大,进而被现有除尘装置捕获,减少超细颗粒的排放。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团聚实验台上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团聚促进剂溶液的pH值、流量、浓度,团聚室的温度以及模拟烟气中粉尘浓度等因素对超细颗粒物团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团聚对于超细颗粒物的脱除具有显著的作用,喷入团聚促进剂后的烟尘排放浓度远比无团聚和喷水的情况要低;团聚促进剂的高分子链对超细颗粒的吸附絮凝作用促进超细颗粒团聚,显著降低烟尘排放浓度,实现超细颗粒物经济高效脱除,达到国家新的烟尘排放标准。
赵永椿张军营魏凤陈俊郑楚光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团聚絮凝煤燃烧
煤中噻吩型有机硫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密度泛函( DFT)方法,在UB3LYP/6- 31 G( d)水平上研究了煤中噻吩型有机硫的热解机理.对热解过程中由于官能团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二类噻吩自由基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通过对键的Mulliken布居数等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二类自由基的热解途径.计算结果表明,C S键是热解引发键,热解产物最终为乙炔,含硫部分则较易于与氢自由基结合,以H2 S的形式逸出.
黄充张军营陈俊郑楚光4
关键词:自由基热解
燃煤超细颗粒物喷雾团聚的模型被引量:17
2005年
通过对喷雾团聚过程中雾滴和颗粒物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分析,结合雾滴干燥理论提出了一个聚团增长的模型.据此模型计算出了不同初始条件(初始雾滴直径,喷雾溶液流量)对喷雾团聚最终参数(雾滴蒸发时间,团聚效率等)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发现:随着喷雾雾滴初始直径的不断增大,最终形成的聚团的直径也不断增大,但是团聚效率却随之降低.而将雾滴初始直径控制在10~20 μm范围内时,可得到最佳的喷雾团聚效果.增大喷雾溶液的流量可提高喷雾团聚的效率,且要达到同样的团聚效率,雾滴初始直径越小,所需的喷雾溶液流量也越小.
陈俊张军营魏凤黄充郑楚光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喷雾煤燃烧
煤中噻吩有机硫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UB3LYP/6-31G(d)水平上研究了煤中噻吩型有机硫的热解机理.对热解过程中由于官能团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二类噻吩自由基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通过对键的Mulliken布居数等计算...
黄充张军营陈俊郑楚光
关键词:煤热解量子化学热解产物煤燃烧热解脱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