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洛他唑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西洛他唑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s用不同浓度的西洛他唑(0μg/L、0.05μg/L、0.1μg/L、1.0μg/L、10μg/L)溶液处理1小时后,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μg/L诱导24小时。半定量复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mRNA的表达。结果 TNF-α能上调VCAM-1和ICAM-1的表达,西洛他唑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上述作用,随着西洛他唑浓度的增加,ICAM-1mRNA表达水平逐步下降,分别为0.239±0.012、0.205±0.012、0.166±0.010、0.136±0.008,VCAM-1mRNA表达水平也逐步下降,分别为0.114±0.048、0.093±0.051、0.083±0.045、0.068±0.039。结论西洛他唑可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的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mRNA表达,提示西洛他唑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血单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聚集和黏附实现的。
- 薄小萍陈茂华张常莹鲍小京陆卫红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黏附分子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8
- 2011年
-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的重要疾病,血管内皮损害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1]。麝香保心丸在我国的医疗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 陆卫红吴小庆王强薄小萍曹云翔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冠心病患者麝香保心丸内皮损害
- 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91例,术前使用临时起搏电极在右心室底部、游离壁和流出道分别测定心脏起搏阈值,取三者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分为正常起搏阈值组55例(起搏阈值≤1V)和高起搏阈值组36例(起搏阈值>1V),术中测得中心静脉压力(CVP),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周均行B型脑钠肽(BNP)和心超检查测定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值)]。结果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前CVP、BNP、LVEDD和EF分别为(10.13±1.12)mm Hg、(103.42±10.12)pg/m L、(42.56±5.67)mm和(51.21±6.43)%,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13.36±1.45)mm Hg、(121.42±12.24)pg/m L、(45.68±5.89)mm和(48.02±5.89)%,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起搏阈值组术后BNP、LVEDD和EF分别为(81.36±8.07)pg/m L、(40.12±5.18)mm和(53.87±7.09)%,高起搏阈值组分别为(98.79±9.81)pg/m L、(44.51±5.32)mm和(50.83±6.15)%,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右心室起搏阈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有不利影响。
- 陆卫红鲍小京薄小萍杨传高张涛
- 关键词:起搏阈值右心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NP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7例AC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BiPAP组39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结果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心率、呼吸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常规组(P<0.05),但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治疗ACPE患者能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以及缺氧症状,但是不能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 鲍小京薄小萍陆卫红杨传高
-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肺水肿死亡率
- 心室起搏电极导线不完全断裂致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一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患者男性,76岁。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VVI起搏器近4年,出现间歇性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程控和影像检查初步判断起搏电极功能不良,经手术证实为起搏电极不完全断裂。
- 张常莹王如兴陆卫红吴小庆崔志敏
- 关键词:起搏电极锁骨下静脉
- 对不同传导阻滞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入院时心电图呈不同传导阻滞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方法选择2006~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发现的不同传导阻滞分组,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A组),束支传导阻滞组(B组),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C组),心肌梗死后第24小时查BNP浓度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EF值),并所有入院患者行Swan-Ganzs漂浮导管置管术,并记录入院后第24小时的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力(CVP)。结果 A组BNP,PCWP,CVP和LVEDD的水平[(560±26.3)pg/ml,(18±1.53)mm-Hg,(12±1.23)mmHg,(46±4.2)mm],低于B组[(1250±105.8)pg/ml,(25±2.36)mmHg,(18±1.58)mmHg,(51±5.1)mm],低于C组[(2563±235.6)pg/ml,(32±3.68)mmHg,(22±2.36)mmHg,(63±6.2)mm],B组低于C组,EF值A组(42±4.8)%,高于B组(36±3.6)%和C组(28±2.7)%,B组高于C组(P〈0.05)。结论各组间随着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BNP浓度随之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中心静脉压力随之增加,EF值随之减少,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大于房室传导阻滞。
- 陆卫红薄小萍羊镇宇曹云翔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型脑钠肽肺楔压中心静脉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
- 冠状动脉TIMI血流和内皮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TIMI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造影前应用高频超声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造影后按TIMI血流情况分为TIMI血流3、2、1、0级共4组。结果:不同TIMI血流组患者的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管内皮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MI血流和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一定关系,TIMI血流越差,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越严重,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
- 陆卫红王如兴羊镇宇曹云翔
- 关键词: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
-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方法 7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成培哚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以血压<140/90 mm Hg为降压达标,检测用药前和降压达标后4、12周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治疗后4、12周的cfPWV均明显下降[(12.9±2.3)m/s vs.(11.1±2.1)m/s、(9.6±1.7)m/s和(13.3±2.6)m/s vs.(11.4±2.2)m/s、(9.4±1.6)m/s](P<0.01)。结论运用培哚普利、氨氯地平降压达标,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
- 薄小萍陈茂华吴小庆李晓燕张常莹陆卫红鲍小京
- 关键词: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动脉弹性
- 纳洛酮对缺氧诱导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缺氧诱导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诱导组、缺氧诱导+纳洛酮干预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神经元损伤;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应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 (1)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大鼠神经元凋亡,缺氧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为对照组的3.54倍,纳洛酮干预组为对照组的1.35倍(均P<0.05)。(2)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活性氧生成,缺氧诱导大鼠神经元活性氧生成,为对照组的2.66倍,纳洛酮干预组为对照组的1.24倍(均P<0.05)。(3)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NF-κB活化(P<0.05)。(4)抗氧化剂NAC抑制缺氧诱导的NF-κB活化,抑制率达49%(P<0.05)。结论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活性氧生成,进而抑制NF-κB活化,从而抑制缺氧诱导的大鼠神经元凋亡。
- 程真梅陆卫红吉山宝沈南平
- 关键词:缺氧纳洛酮大鼠神经元活性氧
- 冠脉内乳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改善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冠脉内乳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症状改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6例,术中左前降支均为急性闭塞病变,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取得冠脉内血液10 ml,行乳酸水平测定,根据冠脉内乳酸水平是否大于2 mmol/L,把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1例和低乳酸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内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和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以及术后一周心功能不全、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和BNP情况。结果高乳酸组术后2 h内的胸痛缓解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和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分别为(75.8±8.23)%、(75.1±7.34)%和61.3%,低乳酸组分别为(82.1±8.41)%、(81.6±8.12)%和32.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组术后一周心功能不全比例、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和BNP分别为71.0%、(46.1±2.13)mm、(47.4±2.36)%和(238.6±12.34)pg/ml,低乳酸组分别为27.7%、(44.6±1.86)mm、(49.8±2.65)%和(193.7±9.86)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乳酸水平与术后2 h内患者胸痛缓解情况、ST段回落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患者术后一周心功能有显著影响。
- 陆卫红杨传高薄小萍鲍小京张涛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左前降支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