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也

作品数:9 被引量:16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制造业
  • 2篇中国制造业
  • 2篇进口贸易
  • 2篇劳动生产率
  • 2篇国制
  • 2篇比较优势
  • 1篇制成品
  • 1篇融资
  • 1篇融资约束
  • 1篇企业
  • 1篇企业异质性
  • 1篇贸易伙伴
  • 1篇进口来源国
  • 1篇经济波动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劳动报酬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成本
  • 1篇货物贸易
  • 1篇报酬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郭也
  • 7篇魏浩
  • 1篇李翀
  • 1篇沈融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国际贸易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经济经纬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统计研究
  • 1篇金融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的进口行为被引量:40
2019年
本文采用贸易四元边际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并对比了非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背景下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行为影响的差异性。主要发现:(1)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决策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融资约束会显著抑制企业的进口行为,包括进口规模、进口来源国数量、进口产品种类。(2)相对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的进口行为更容易受融资约束的影响;相对于一般贸易,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口更容易受融资约束的影响;相对于只进口的企业,同时具有进口和出口行为的企业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另外,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受融资约束的影响也具有较大的差异。(3)不同的外部金融环境导致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的进口行为对融资约束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高融资约束企业与低融资约束企业在进口四元边际上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魏浩白明浩郭也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异质性进口贸易
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产品结构和比较优势测算被引量:8
2019年
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本文针对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产品结构变化、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变化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1)非农业型初级产品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低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大幅下降;从中国各类产品进口占世界各类产品进口总额的比例来看,除了低技术产品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他各类产品所占比例都显著增长,非农业型初级产品所占比例增长幅度最大;与世界整体进口结构相比,中国进口了较多的非农业型初级产品,但是,中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和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相对较少。(2)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和比较优势水平都下降了。其中,低技术产品、中低技术产品、中等技术产品和中高技术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下降最多,比较优势水平下降幅度最大。但是,美国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总数量增加了,其中中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特高技术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数量都增加了。
魏浩郭也周丽群
关键词:比较优势
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被引量:63
2013年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魏浩郭也
关键词:制造业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
进口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及其变迁:2000年~2011年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对2000年~2011年期间中国不同类型进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变化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14个进口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商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结果表明:进口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下降了,这种变化是结构性的变化,低技术、中等技术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水平下降速度十分的迅猛,初级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整体提升;中国从发达国家主要进口的是技术性商品,从发展中大国进口的主要是资源、能源类商品,从周边国家进口各类产品,中国进口增加带动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类型商品的对外贸易出口。针对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垄断地位的进口产品,中国要发挥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规范进口秩序,提高议价能力,增强进口的主动权。
魏浩郭也沈融
关键词:制成品比较优势RCA指数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及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在对230种制成品按技术含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数据计算了中国进口技术结构的历史变迁与现状、19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的出口结构以及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11年期间,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中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初级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份额上升,高技术含量制成品早在2000年之前就超过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及地区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类型不同,它们在中国进口中的地位也不同;中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都比较大,中国与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的相互依赖度比较小,中国进口对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依赖程度都小于这些国家及地区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新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主要出口国。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进口的发展具有共享性、包容性,不仅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出口,还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出口。
魏浩郭也李翀
中国进口增长的三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本文利用2000-2013年期间HS6位码5000多种产品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进口增长的三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多边层次上,还是在双边层次上,中国进口产品数量一直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趋势,是中国进口快速增长的源泉;在多边层次上,中国进口产品种类一直处于高位,变化不大,在双边层次上,对不同的贸易伙伴呈现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中国进口各主要贸易伙伴的产品种类呈上升趋势;在多边层次上,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大多数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产品价格也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中国进口产品价格没有下降的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固定贸易成本等因素是影响中国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魏浩郭也
中国市场、进口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制造”通过出口贸易提高了全球消费者福利之外,“中国市场”还通过进口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进口对进口来源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进口显著促进了进口来源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显著促进了进口来源国GDP总量的增长,而且还显著促进了进口来源国人均GDP的增长;中国进口对与中国保持紧密贸易联系进口来源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加入WTO之前,中国进口对进口来源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在加入WTO之后,中国进口对进口来源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尤其是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口对进口来源国人均GDP增长的影响依旧显著为正;中国进口没有加剧进口来源国的经济波动,反而显著抑制了高收入国家的经济波动。在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的背景下,扩大对中国出口、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是世界各国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魏浩郭也巫俊
关键词:进口来源国经济增长经济波动
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以2002—2016年数据为依据被引量:12
2021年
利用细化数据测算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并与28个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都经历了快速增长,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先基本不变,后快速上升。中国城市制造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都比乡镇要大。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较墨西哥、俄罗斯、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基本消失。中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的问题,防范倒逼机制失效的风险。
郭也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