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炳英

作品数:33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4篇盆地
  • 14篇鄂尔多斯盆地
  • 8篇平井
  • 6篇致密
  • 5篇油层
  • 4篇压裂
  • 4篇延长组
  • 4篇水平井
  • 4篇体积压裂
  • 4篇储层
  • 3篇延长组长
  • 3篇油藏
  • 3篇油水
  • 3篇渗流
  • 3篇孔隙
  • 2篇大位移
  • 2篇单井
  • 2篇单井产量
  • 2篇低渗
  • 2篇地质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天然...
  • 20篇低渗透油气田...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33篇郝炳英
  • 10篇梁晓伟
  • 9篇牛小兵
  • 8篇叶博
  • 7篇冯胜斌
  • 7篇程林松
  • 6篇李卫成
  • 5篇尤源
  • 5篇李明
  • 5篇宋娟
  • 4篇张居增
  • 4篇薛永超
  • 4篇曹仁义
  • 4篇张振红
  • 4篇黄世军
  • 3篇淡卫东
  • 3篇汪伶俐
  • 3篇马文忠
  • 3篇巨亚锋
  • 3篇姚大伟

传媒

  • 7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油气井测试
  • 2篇石油机械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世界地质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九届全国渗...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渗流数学模型被引量:7
2007年
分析聚合物溶液在简化孔喉模型中的流动情况,建立了综合考虑聚合物溶液特性和多孔介质特征的黏弹性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合物溶液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通过实例计算,对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时间、稠度系数、幂律指数、孔隙因子(喉道长度与喉道直径之比)和注入速度对注入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图版.结果表明:注入压力随聚合物溶液特征时间、稠度系数和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幂律指数和孔隙因子的增大而减小.
曹仁义程林松郝炳英高海红姚大伟
关键词:聚合物驱渗流数学模型理论图版
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攻关试验区单井产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W233试验区内北部水平井持续自喷高产,单井日产油量、井均累计产油量远高于南部的问题,尝试从地质、压裂工艺两方面开展南、北区水平井差异性分析,希望找出北区水平井长时间高产的主控因素,为后续致密油的规模、高效开发以指导。结果表明,大厚度、优质烃源岩是北区持续高产的资源基础,高溶解气油比是水平井自喷的关键因素;高排量、大入地液量增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是持续高产的首要条件,在有限的高砂比下,大量支撑剂进入缝网系统是高产的必要条件;"大排量、大砂量、大入地液量"体积压裂理念在试验区的成功运用为国内致密油的规模开发起到技术引领作用。
李卫成叶博张艳梅郝炳英张居增马文忠
关键词:高气油比体积压裂大排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砂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4年
以野外露头调查和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湖盆底的形状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砂体沉积特征被分析了。致密油砂体成因类型被划分了。致密油砂体纵向、平面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探讨了。研究结果表明:湖盆中部长7主要发育三种成因类型的致密油砂体,即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致密油最主要的储集体。湖盆中部受朵体加水道重力流沉积作用控制.细粒级砂体分布广、厚度大。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范围主要受湖盆底形控制,湖盆坡脚及湖底平原是有利的致密油砂体叠合发育区。
王芳冯胜斌梁晓伟甄静郝炳英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砂体成因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被引量:28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规模小,成藏特征复杂,预测难度大。探讨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否存在二次运移与成藏,以及延安组油藏的主要成藏期次等,可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颗粒荧光定量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油藏存在古油水界面上升和油气逸散等地质事件,揭示出部分油藏在地质历史时期遭受过破坏并发生过油气二次运移。整体而言,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主要存在两期成藏,早期为早白垩世末的充注成藏,油气主要在延安组下部层位聚集成藏;晚期为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抬升引起的油气二次运移成藏,油气在延安组上部层位聚集成藏。相比早期成藏,晚期的成藏区域更加远离长7生烃中心,两期成藏形成了演武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现今的分布格局。
叶博梁晓伟宋娟曹润荣毛振华郝炳英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二次运移成藏期次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
薄油层水平井相似理论与数字实验技术研究
程林松石海磊庞占喜何春白侯君黄世军薛永超许家峰郝炳英
辽河油田稠油开发随着水平井技术的成熟和配套,水平井的部署和实施见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3-2004年分别在多个区块部署实施水平井34口,投产29口,初期日产油能力1406.3吨,平均单井48.5吨,同比为直井产量的3-...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工程
钻柱旋转对大位移井井眼净化影响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为了研究钻柱旋转对井眼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选择215.9mm井眼及127.0mm钻柱作为环空尺寸,取钻柱的偏心度为0.5,选择20m作为轴向长度构造物理模型。采用欧拉多相流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内边界条件设定为旋转,外边界条件为井壁(不考虑其摩擦效应)。数值模拟结果认为,钻柱旋转带动液、固相做周向旋转运动,其与轴向流动耦合使得环空内固相运动方式与钻柱无旋转时有很大的不同,类螺旋流动是液、固相的主要运动方式,钻柱旋转不仅能降低环空内固相含量,而且还会使固相移动速度增加,从而促进水平井段的井眼净化。
李明汪志明郝炳英王在强洪玉奎
关键词:井眼净化大位移井数值模拟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以长庆油田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压裂水平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低渗透致密油藏开发,然而,关于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为弥补这一不足,利用条带源模拟体积压裂水平井的裂缝,推导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公式,以长庆油田为例,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动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压裂水平井单井开发时,随着开发时间的增加,动用半径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水平井段长度的增加,纵、横向动用半径越来越大,但相对变化幅度却较小。半缝长的增加对纵、横向的动用半径影响不同,随着半缝长的增加,横向动用半径越来越大,但基质动用半径越来越小;纵向动用半径越来越小。随着缝网宽的增加,纵、横向的动用半径越来越大,但变化幅度越来越小。
徐黎明王利明牛小兵郝炳英阎逸群陈斯宇姚飞
关键词: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长庆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X233井区的10口致密油水平井生产特征有较大差异,北部4口井保持了长达三年的平稳自喷生产,而南部的6口井产量递减较大。从参数改造、原油性质等方面入手,对矿场实际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佐证,对影响水平井稳产时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X233井区北部的4口井压裂规模大、存地液量多、原油黏度小,原始气油比高,生产制度合理,井距大,多项参数的综合作用使其稳产时间远高于南部的6口井。该研究结果对致密油布井、改造及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郝炳英马继业叶博张居增宋娟李卫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微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1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通过扫描电镜、微米CT、二维FIB-SEM测试等高精度孔隙分析技术手段,结合大量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多期砂岩叠置型页岩油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讨论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以微米孔为主,半径为2.0~50μm,喉道半径为0.3~13μm,其孔喉为微米—纳米级与微米级喉道连通形成的众多簇状孔喉单元;其孔隙度分布在3.0%~13.0%之间,平均孔隙度为7.0%,渗透率在(0.02~0.30)×10^(−3)μm^(2)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15×10^(−3)μm^(2);其压汞曲线特征表现为排驱压力低、退汞效率高、粗喉道占比高。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粒度细、塑性组分含量高、早期压实作用强烈、黏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强烈是造成其孔隙减孔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膜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孔效应。陕北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与庆城地区类比表明其具有Ⅰ类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潜力。
马文忠王永宏张三张三冯胜斌郝炳英
关键词:页岩油孔喉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鲤长6储层沉积相研究
2013年
姬塬地区长6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石油产层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砂体展布规律不甚清楚,制约了该区石油的勘探。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姬塬地区长6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长6发育三角洲相,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不太发育。分析了长6各亚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自长63至长61期,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主河道逐渐发育,砂体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属进积式三角洲沉积,平面上形成大规模复合连片砂体,是石油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汪伶俐淡卫东辛红刚马艳丽张振红郝炳英
关键词:三角洲古地理演化鄂尔多斯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