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动脉
  • 2篇糖基化
  • 2篇糖基化终末产...
  • 2篇内中膜
  • 2篇内中膜厚度
  • 2篇中膜
  • 2篇中膜厚度
  • 2篇终末产物
  • 2篇晚期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病患...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并发症
  • 1篇低血糖
  • 1篇动脉内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那娜
  • 6篇邹大进
  • 2篇黄勤
  • 2篇丁长花
  • 2篇王奇金
  • 2篇吴鸿
  • 1篇冯正康
  • 1篇徐茂锦
  • 1篇李慧

传媒

  • 3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近150万,患病的近1300万,全国每年新增病例大约200万.其中脑梗死患者占62.4%之多。有香港学者报道,中国的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口,其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相关研究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娜邹大进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脑梗死
多因素强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髂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通过强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多种因素后,其髂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照研究强化控制100例资料完整的新诊断T2DM患者3年前后血糖、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及髂总动脉IMT的变化情况。先单因素分析,再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别分析干预前后髂总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3年的强化干预,髂总动脉IMT治疗后为(0.72±0.18)mm,较治疗前的(0.80±0.15)mm明显降低(P<0.01);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改善(P<0.05),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强化干预前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TC为髂总动脉IMT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TC、体质量指数(BMI)、性别为髂总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的髂总动脉IMT可通过早期多因素强化干预而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其强化干预前后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BP、FPG、TC及TC、BMI、性别。
那娜王奇金吴鸿黄勤丁长花邹大进
关键词:血脂异常人体质量指数
预防胖学生变“糖学生”,美国中学有一套
2010年
随着现代饮食条件、居住条件的改善,交通的发展,加上学习负担日益加重,中小学生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做家务等身体活动的时间都越来越少,使得摄入的能量无法与生长发育、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平衡。因此,不知不觉中,“小胖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那娜邹大进
关键词:能量平衡居住条件户外活动体育锻炼
二甲双胍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有何区别?
2010年
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双胍类药物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治疗糖尿病,还有降脂、减重的功效。二甲双胍是唯一一种被证实能够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口服降糖药物。其普通制剂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来更是有新型的缓释剂,甚至控释剂。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那娜邹大进
关键词:二甲双胍普通片控释片缓释片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物
警惕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夜间低血糖
2010年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因为血糖过高所致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可能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状态一旦出现在夜间,尤其是患者熟睡后,由于不能及时发现,而无力自救或向别人求救,延误抢救时机,可危及生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那娜邹大进
关键词:夜间低血糖糖尿病隐形杀手血糖过高血糖状态抢救时机
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估强化控制血糖、血压、吼脂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町溶性受体(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1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年,分3组:强化血糖、血压控制组(20例),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组(80例),常规治疗绀(32例)。记录颌、股动脉IMT及其他相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测定实验终点各组血清AGE和sRAGE水平。结果长期强化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颈、股动脉IMT增厚,同时可有效抑制血清中AGE的蓄积(P=0.009)。经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GE为股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与研究终点HbA_IC水平的比值,与5年问HbA_IC的均数及波动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长期强化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IMT增厚,同时可减少AGE在其体内的累积。
那娜王奇金黄勤丁长花冯正康吴鸿李慧鲁瑾徐茂锦邹大进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尿病动脉内中膜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