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洁

作品数:155 被引量:1,810H指数:25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0篇病毒
  • 61篇儿童
  • 36篇呼吸道感染
  • 35篇急性
  • 27篇急性呼吸
  • 27篇合胞病毒
  • 26篇呼吸道合胞病...
  • 25篇流感
  • 25篇急性呼吸道
  • 23篇基因
  • 22篇急性呼吸道感...
  • 21篇蛋白
  • 20篇病毒感染
  • 18篇偏肺病毒
  • 18篇患儿
  • 18篇肠道
  • 17篇流感病毒
  • 17篇肠道病毒
  • 14篇婴幼
  • 14篇婴幼儿

机构

  • 146篇首都儿科研究...
  • 45篇首都儿科研究...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长春市儿童医...
  • 4篇广州市儿童医...
  • 4篇北京大学首都...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155篇邓洁
  • 143篇钱渊
  • 131篇朱汝南
  • 109篇王芳
  • 107篇赵林清
  • 64篇孙宇
  • 15篇宋秦伟
  • 15篇邓莉
  • 14篇田润
  • 13篇任晓旭
  • 13篇袁艺
  • 13篇廖斌
  • 12篇丁雅馨
  • 12篇曲东
  • 11篇曹玲
  • 11篇王之梁
  • 11篇耿学辉
  • 10篇刘成贵
  • 10篇沙莉
  • 9篇陈慧中

传媒

  • 40篇中华儿科杂志
  • 16篇病毒学报
  • 15篇中华微生物学...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国循证儿科...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2...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15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19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部分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地方株磷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2000年
目的 了解我国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地方株的P(Phosphoprotein ,P)蛋白基因状况和变异特征。方法 选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流行特征的 6株RSV地方株 ,以提取的病毒m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扩增 (RT 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地方株和同亚型原型株之间P蛋白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 95 % ;不同亚型间存在较大差异 ,核苷酸全序列同源性低于 85 % ,尤其在 3′端非编码区及中间变异区。由氨基酸序列推导出的疏水性分析图显示 ,A、B亚型中间变异区存在疏水性的不同 ,这为解释A、B亚型间P蛋白电泳迁移率的不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结论 我国RSV地方株与原型株之间的P蛋白无论在核苷酸水平还是在氨基酸水平均存在一定的变异。
赵林清王之梁耿学辉钱渊邓洁朱汝南万里涛刘长清常汝虚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核苷酸序列
经病原学确诊的207例儿童麻疹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黄辉邓莉郑崇光邓洁陈冬梅钱渊
关键词:儿童麻疹疫苗接种
2003~2012年北京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监测及流行型别分析被引量:37
2013年
2003~2012年连续10年对北京地区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Adenovirus,ADV)的监测,了解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ADV感染状况和流行型别。收集39214份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包括来自住院及重症监护患儿的32016例鼻咽分泌物标本及门诊的咽拭子标本7198例)进行病毒分离和/或免疫荧光法进行ADV检测,对其中848份毒株和/或阳性标本提取DNA,通过两套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进行ADV分型。首先用3、7型2对分型引物的PCR可确定3、7型ADV,对少数扩增阴性的标本或毒株再使用2对可扩增A—F各组ADV的通用引物对其DNA六邻体片段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较以确定其型别。在39214份呼吸道标本中,经病毒分离和/或免疫荧光法确定为ADV阳性的标本884份,总阳性率为2.25%(884/39214),其中住院患儿ADV检测阳性率为2.08%(665/32016),门诊患儿为3.04%(219/7198)。以ADV年检出率统计,2003~2012年10年期间只有2010年的阳性率较高,为3.69%,其余年份均在3.0%以下。对其中848份毒株或阳性标本的分型结果显示:3型ADV占53.18%(451/848),7型ADV占36.79%(312/848),2型占3.78%(32/848),55型占2.24%(19/848),1型占2.0%(17/848),5型占0.94%(8/848),14型占0.47oA(4/848),6型占0.35%(3/848),4型占0.24%(2/848)。除2012年优势型别为7型,2003年和2007年为3、7型外,占23例(88.5%)。12例诊断为扁桃体炎患儿11例为ADV3(91.7%)感染。O~3岁年龄组ADV阳性检出率高于4岁以上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1.9:1。近10年中ADV3和ADV7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儿童ADV重症肺炎多是由ADV7造成的。由11和14型重组的55型ADV从2006年开始在北京儿童中出现。
邓洁钱渊赵林清朱汝南王芳孙宇田润
关键词:腺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
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融合蛋白F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hMPV)编码基因的特征.方法在原先工作的基础上,从分属于hMPV的两个不同基因进化簇(即基因型)的两份临床标本BJ1816和BJ1887中扩增F蛋白全基因,克隆至pBS-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hMPV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BJ1816和BJ1887的F基因全长均为1620个核苷酸,编码539个氨基酸.BJ1816和BJ1887 F蛋白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8%和94.4%,与同一基因簇内的hMPV有相当高的氨基酸同源性(98.3%~99.6%).BJ1816和BJ1887的F蛋白是典型的I型糖蛋白,具有与迄今已发现的hMPV相同的裂解位点(RQSR).BJ1816和BJ1887之间F2亚单位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F1亚单位的同源性(96.9% vs 93.8%);除位于羧基末端的跨膜区和胞质尾区外,F1亚单位的其余部分较保守(95.4%);糖基化位点保守.种系进化分析显示BJ1816和BJ1887属于不同的进化簇.结论 F蛋白的序列分析进一步证明BJ1816和BJ1887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F蛋白的基因特征与其他国外文献中所报道的hMPV相似,是病毒的膜表面糖蛋白,提示其在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朱汝南钱渊邓洁赵林清王芳
关键词:人偏肺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人Boca病毒外壳蛋白VP2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构建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得到结构与功能更接近于天然病毒的人Boca病毒(HBoV)主要外壳蛋白VP2,将来源于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BJ3722)的HBoV VP2基因编码区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转移载体(pFastBac1),通过转座反应获得重组Bacmid DNA,以这种DNA转染昆虫细胞Sf9。收获重组病毒及其昆虫细胞培养物,经SDS-PAGE并应用兔抗HBoV VP2高价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 blot,以检测所表达的VP2蛋白。昆虫细胞经重组病毒感染后7~10d细胞完全裂解时,收获培养上清(VLPs-A),或在感染后4~5d细胞裂解前收获细胞并将其裂解(VLPs-B),经两次40%的蔗糖垫超速离心,所得的样品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以确定VLPs的组分,然后应用免疫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的形态结构。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可检测到分子量约61kD的目的蛋白;通过IFA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表明HBoV VP2蛋白得到了表达并具有抗原特异性。纯化后的样品在电镜下可见类似于天然细小病毒B19的直径20nm左右的具有空壳结构的球形颗粒。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BoV VP2重组杆状病毒,得到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HBoV VP2蛋白表达并形成了HBoV的VLPs。
赵林清钱渊丁雅馨朱汝南邓洁王芳孙宇LiYan
关键词:重组杆状病毒
5株呼吸道合胞病毒地方株F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F蛋白是RSV感染免疫中最重要的病毒蛋白,为了解我国RSV地方株F蛋白的基因状况和变异特征,随机选取北京、广州、长春和河北四个地区具有不同流行特征的RSV地方株(A亚型)5株,进行RSVF蛋白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以提取的病毒m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对地方株及原型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地方株F蛋白基因与原型株A2株有很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全序列的同源性为95.1%~96.1%,氨基酸同源性为96.7%~97.4%。核苷酸有义突变率为22.6%~25.9%。3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比蛋白编码区变异显著。河北地方株(E73株)在3非编码区有6个核苷酸的插入。F2亚单位的氨基酸变异高于F1亚单位。在北京地方株(ZHS13株)F1亚单位内,由具有中和能力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区中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变异。结论我国RSV地方株与原型株之间的F蛋白基因尽管存在一定的变异,但仍有很高的同源性。地方株间F蛋白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的位置及形式很相似,提示我国RSV的不同流行特征可能并非由于F蛋白的基因变异所致。
孙晓鸥耿学辉王之梁钱渊朱汝南邓洁刘成贵常汝虚刘长清朱宗涵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核苷酸序列
不同型人鼻病毒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研究
为了解A、B、C各型人鼻病毒(HRV)感染儿童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临床特征.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ARI患儿呼吸道标本1412例,采用半巢式PCR方法进行HRV检测,HRV阳性者经序列测定确定型别...
宋明辉赵林清钱渊朱汝南邓洁王芳孙宇田润
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婴幼儿鼻咽部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对过敏及喘息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2004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223例,包括肺炎组82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反复喘息组76例。取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培养RSV等7种较常见病毒,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病毒检测阳性率不同(P<0·05),RSV检测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3组患儿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同(P=0·000),反复喘息组高于毛细支气管组及肺炎组(均P<0·01)。结论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和肺炎的主要病原。RSV等病毒感染并不促使过敏的发生。
刘传合沙莉张嘉林陈超康小惠邹继珍朱汝南赵林清邓洁王芳赵京钱渊陈育智
关键词:婴幼儿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方法,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通过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CA16、EV71的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以不同引物浓度配比及两阶段退火温度提高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3~10月收集的371例手足口病患儿381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CA16和EV71的最低模板检测浓度分别为5.32pg/ml和0.64pg/ml,反应特异度为100%。应用该方法检测381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的总阳性率为77.4%,其中CA16与EV71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8%和35.4%,两者检测阳性比为1∶1.1。以病毒分离为标准,多重RT-PCR对CA16及EV71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98.6%。因此,本研究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较大量样本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2010年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A16和EV71。
王婷婷朱汝南钱渊邓洁赵林清王芳邓莉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肠道病毒相关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目的:初步了解肠道病毒(EV)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概况及其与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分布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9月至2005年4月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病房收治的8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
袁艺宋国维曹玲崔小岱钱渊朱春梅伏谨马连华许峥朱汝南邓洁王芳赵林清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