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卫防

作品数:148 被引量:42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6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1篇电影
  • 25篇香港电影
  • 22篇中国电影
  • 21篇美学
  • 18篇叙事
  • 15篇文化
  • 14篇艺术
  • 8篇导演
  • 8篇电视
  • 8篇影片
  • 8篇影视
  • 8篇内地电影
  • 8篇合拍
  • 7篇制片
  • 7篇题材
  • 6篇电影产业
  • 5篇影评
  • 5篇拍片
  • 5篇主流价值观
  • 5篇价值观

机构

  • 148篇中国艺术研究...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电影艺术...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当代电影》...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共唐山市委

作者

  • 148篇赵卫防
  • 3篇陈旭光
  • 3篇张文燕
  • 2篇周星
  • 2篇郎雪
  • 1篇李道新
  • 1篇杨远婴
  • 1篇梁振华
  • 1篇孙佳山
  • 1篇胡克
  • 1篇郭彦洪
  • 1篇类成云
  • 1篇胡谱忠
  • 1篇路海波
  • 1篇石川
  • 1篇陈奇佳
  • 1篇丁亚平
  • 1篇许婧
  • 1篇储双月
  • 1篇左衡

传媒

  • 68篇当代电影
  • 10篇电影艺术
  • 7篇大众电影
  • 6篇中国文艺评论
  • 6篇艺术评论
  • 5篇上海大学学报...
  • 4篇电影评介
  • 3篇艺术学研究
  • 2篇当代电视
  • 2篇四川戏剧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复印报刊资料...
  • 1篇传媒
  • 1篇新华月报
  • 1篇电影新作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中国电影市场
  • 1篇人民司法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0篇2022
  • 13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本土化促进 娱乐化启蒙——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对两地电影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和香港电影开启了全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对两地电影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香港电影本土化的促进,其次是延续了香港电影的人文脉流。这种互动对内地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内地电影娱乐意识的启蒙。
赵卫防
关键词:本土化
“新主流大片”中的“中国性”被引量:2
2021年
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度和多元阐释,是“新主流大片”最主要的美学特性,“中国性”表达是这种阐释的主要方面。“新主流大片”中的“中国性”表达包括“叙述中国”和“中国叙述”两个方面。“叙述中国”表现为对国家情怀和人本理念的展现,对家园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实力、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现以及对“青春中国”的凸显。“中国叙述”主要指“新主流大片”在讲述故事层面沿袭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传奇叙事,以及在塑造人物时,尽量遵循不塑造个体超级英雄,而是凸显英雄群像、打造平凡英雄的范式。“新主流大片”以上述“中国性”表达,与观众之间在情绪、认知、观念等方面达成连接,建立共情。
赵卫防
关键词:中国性
百年逸夫的历史贡献被引量:2
2014年
邵逸夫于20世纪20—50年代,和邵仁枚在新加坡建立了庞大的电影发行网络;50年代后期,邵逸夫北上香港建立现代化制片公司和邵氏影城,在香港影坛独领风骚数十载;80年代中期,他基本放弃了电影经营转而建立起了一个邵氏电视王国。邵逸夫对香港影视乃至华语影视做出了重大的产业和美学贡献,其产业贡献呈现在打造大型院线业、建立现代化片厂和大厂制片体制以及建立现代化电视制播体系等方面;其美学贡献体现在开拓了华语电影的类型美学体系,特别是打造出了新型的华语动作类型片,同时也推出了多个香港特色的电视剧和电视栏目品牌,在两岸三地及全球其他华语地区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卫防
关键词:邵逸夫TVBTVB电视剧
《峰爆》:“中国式救援”的新阐释及灾难类型的新整合被引量:1
2021年
李骏执导的灾难类型片《峰爆》又是一部"新主流大片"。谈及"新主流大片",目前业界、学界对此并无特别明确的学术性概念,但对其美学和产业品质都有如下的共识:首先,对主流价值观进行深度和多元化的呈现,获取思辨价值;其次,对人物进行立体化刻画,达到共情于观众的目的;再其次,采用类型书写,将此作为获得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主要手段;最后,在制作层面选择重工业模式,实现制作精良。
赵卫防
关键词:主流价值观类型片灾难重工业艺术性
新中国成立前后内地和香港两地影人的互动新探
2014年
新中国成立前后,内地和香港两地电影人的来往互动非常频密,建国之前,大批内地影人处于不同的目的"南下"香港,以内地资本和人才为主,在香港建立了或商业或政治为主体诉求的电影公司。建国后,大批"南下"香港影人再次怀抱不同的诉求、以不同的方式"北上"内地,其中多数影人成为新中国电影体系的中间力量,也有少数人如费穆、岳枫等人因政治原因被内地拒绝。随着香港和内地之间来往大门的关闭,两地影人由频密互动进入了各自稳定的状态。
赵卫防
从家庭走向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流变被引量:3
2020年
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中国影视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出不彻底的主动性特征。进入新世纪前十年,随着观影群体的转换,银屏女性重新被归整于家庭私领域之内,女性仍是传统男权中心思想的背书。而2010年代后,女性形象更加多元化,既有被旧有的家庭和社会所羁绊的大女主和其他都市女性形象,也有跳出家庭伦理牵绊中的女性角色,女性形象塑造更具社会现实感诉求。质言之,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家庭向社会的跨越、转变,而这背后正是对男权中心潜在的、温和的突破。
赵卫防侯东晓
关键词:女性形象社会
断裂、误读与写意:再探中国第四代导演被引量:8
2019年
重读第四代导演,本文认为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叙事生态和影像生态,开启了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的现代化转型。在新的人文场域中,第四代断裂了中国电影中的传统叙事,自第四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传统叙事不再是中国电影叙事的主流。第四代导演在创作实践中,一直践行着巴赞理论,实际上并未产生过误读。第四代之后,中国电影中的写意叙事不再依托于戏剧叙事而独立存在,并促发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
赵卫防
关键词:第四代导演传统叙事写意性
《天机·富春山居图》:从类型到叙事的缺失被引量:1
2013年
《天机·富春山居图》公映之初便招致了空前的非议,但该片又在这种非议中奏响了票房的高歌,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大概也绝无仅有。当下的内地电影市场,快速扩容中又伴随着种种畸形和病态,每一个个案的成功都显示出了其独特性。《天机·富春山居图》的独特性也许更在于其畸形性。如此评价也并非对其全盘否定,影片斥巨资以快节奏的剪辑、时尚奢靡的场景以及部分科幻类型的营造,力图打造出华语电影的新影像。
赵卫防
关键词:山居叙事中国电影史畸形性
理论旅行与理论的再生产:再探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
2023年
爱德华·萨义德关于“理论旅行”问题的探讨,创造性地揭示了理论借用、挪用以及理论在国际环境中从一地跨向另一地的运动过程,为我们研究跨文化视域下理论的散播、转换、接受、生成提供了理论资源。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基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而生成的理论,其“中层理论”定位、“工业美学”原则、本土化意识、开放性立场等特征,既体现出中西方理论他域互通的价值共性,也彰显出本土电影学者的理论自觉。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置于理论旅行视域之下,从元理论、元批评层面对其理论资源、生成发展进行知识考古与历史化,不仅可以从中窥见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变化革新,发掘其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而且考察其理论的生成发展、增殖扩容以及知识的再生产也可以为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创新提供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启示。
赵卫防杨洲
《风再起时》:以文艺风格对中国香港的再诠释
2023年
由翁子光执导的合拍片《风再起时》聚焦中国香港20世纪40—70年代的重要历史,以港英制权下中国香港四大华人探长的经历来对中国香港历史和中国香港精神予以新的阐释,特别是描写出了中国香港从“前现代”向现代的历史转变。在具体的美学形态和美学手法层面,该片没有套用商业化的叙事手段,而是采取凸显时代记忆和历史变迁且非专注人物命运的叙事架构,并以三种不同风格的影像呈现出了中国香港不同年代的真实特质,从而也获得了对港式人文理念的新阐释。
赵卫防
关键词:历史变迁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