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伟

作品数:63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胃癌
  • 11篇细胞
  • 10篇蛋白
  • 8篇肿瘤
  • 7篇腹腔
  • 6篇预后
  • 6篇胃癌细胞
  • 6篇胃肿瘤
  • 6篇小肠移植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6篇癌细胞
  • 6篇癌组织
  • 5篇胃癌组织
  • 5篇淋巴结转移
  • 5篇肠癌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腹腔镜

机构

  • 60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汉中市中心医...
  • 2篇海阳市人民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十堰市妇幼保...
  • 1篇韩城市人民医...
  • 1篇宝鸡市中医医...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63篇赵伟
  • 25篇车向明
  • 23篇樊林
  • 11篇王光辉
  • 7篇张立
  • 7篇张如愿
  • 7篇仇广林
  • 7篇刘俊松
  • 7篇陈锐
  • 7篇刘畅
  • 6篇王曙逢
  • 5篇常帅
  • 5篇贺仕才
  • 5篇孙学军
  • 5篇余钧辉
  • 4篇乔莉娜
  • 4篇何纪恩
  • 4篇张正良
  • 4篇郑见宝
  • 4篇刘浩

传媒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口袋在腹部渗漏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保护渗漏伤口周围皮肤,促进伤口愈合。[方法]将2006年—2008年伤口渗漏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造口袋处理伤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结果]采用造口袋护理伤口渗漏形式由不可控变为可控,伤口周围皮肤保持完好,渗漏量可准确计量,换药次数、每天换药时间、病人可离床活动时间、换药成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护理技术应用于腹部渗漏伤口能明显减少渗漏伤口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
乔莉娜车文芳阮瑞霞赵伟金鲜珍廖春艳
关键词:造口袋
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es抑制胃癌细胞BGC823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的Res分别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24、48及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观察Res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MMP-9 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blot)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es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Res作用BGC823细胞后,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Res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下调其MMP-9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刘晓毅赵伟仇广林
关键词:白藜芦醇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均<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癌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分组中,VEGF-C、VEGFR-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水平增高,VEGF-C、VEGFR-3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王虎霞盛薇王光辉樊林单涛赵伟李萌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误诊72例(41.1%),术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21例,其中脂肪肉瘤复发12例(57.1%),肉瘤、平滑肌肉瘤、副神经节瘤复发各2例(9.5%),神经鞘瘤、节细胞性神经瘤、纤维瘤复发各1例(4.8%)。复发时间3个月至17年,均行再次手术治疗。死亡3例(1.7%),其中2例为肝脏、肺转移,病理为圆细胞肉瘤及黏液性梭形细胞肿瘤;1例为术后腹膜后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甘建新车向明李宇杰龙厚隆李海军张丹杰廖新华毕铁强赵伟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动态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小肠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对炎性细胞因子的下调作用,及其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SO)(10只)、SAP组(10只)、SAP+UT组(10只),建立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及治疗组模型。术后3h、6h、12h、24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IL-6、IL-10、CAM-1mRNA的表达,以及相应时段小肠组织NF-κB及血液中DAO的表达。结果SAP组大鼠肠黏膜TNF-α、IL-6、IL-10、ICAM-1mRNA表达较SO组增高,其中TNF-αmRNA表达于术后6h达峰值,ICAM-1表达于术后12h达峰值,IL-6、IL-10术后6小时表达增加,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UT治疗组TNFα、IL-6、IL-10和ICAM-1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SO组大鼠肠黏膜少见NF-κB活化的细胞,而SAP组大鼠术后3h肠黏膜即出现大量核内NF-κB染色阳性细胞,UT治疗组肠黏膜NF-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SAP组。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降低SAP组大鼠小肠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赵伟邵颖徐威樊林王光辉
关键词:胰腺炎乌司他丁肠黏膜屏障细胞因子
开腹术与双镜切除术治疗不同部位胃间质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常规开腹术与双镜切除术治疗不同部位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术后确认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65例,根据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n=32)和双镜组(n=33),常规组行常规开腹术;双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术,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双镜组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 <0. 05)。在常规组与双镜组中,小弯侧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非小弯侧患者长,但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所有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6和hs-CRP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 <0. 05),其中常规组的增幅显著高于双镜组(P <0. 05)。两组中小弯侧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IL-6和hs-CRP表达水平略高于非小弯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随访6~48个月均未发现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特别是小弯侧胃间质瘤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双镜联合的创伤小,恢复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应广泛推广使用。
董俊锋赵伟
关键词:胃间质瘤
不同人群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人群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染色,比较胶原含量在不同性别、体力劳动组和非体力劳动组、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胶原含量与年龄、体重指数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①男性和女性间胶原比较: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男性均低于女性(P<0.01);Ⅲ型胶原含量及胶原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力劳动组与非体力劳动组间胶原含量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胶原比较:胶原总量及Ⅲ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在吸烟组较低(P<0.01,P<0.05)。④胶原含量随年龄增加变化趋势:胶原总量、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r=0.341、0.392、0.212,P<0.001,P<0.05);Ⅲ型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r=0.089,P>0.05)。⑤胶原含量及比例与体重指数及身高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吸烟、性别和年龄均影响组织胶原含量及比例。
车向明张如愿刘浩樊林赵伟王光辉
关键词:胶原蛋白
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加工用冲压设备,属于冲压设备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座,顶座上安装有气缸,还包括:防卡机构,防卡机构包括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顶板,顶板上均匀滑动连接有固定板,两组固定板均与顶板之...
赵伟孙祺龚文斌王慧君
β-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基础。方法采用MTT法观察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iTRAQ蛋白质组学筛选β-榄香烯作用SGC7901胃癌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对所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β-榄香烯干预引起SGC7901细胞147个蛋白质表达上调,8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Western blot对PAK1IP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BTF(Bcl-2-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和TOPIIα(topoisomerase 2-alpha)表达验证显示,PAK1IP1和BTF表达上调,TOPIIα表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信号通路主要包括核糖体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信号、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调节信号、细胞吞噬以及氨基酸的合成代谢。结论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对研究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俊松车向明仇广林樊林赵伟贺仕才常帅王曙逢
关键词:Β-榄香烯胃癌增殖蛋白质组学
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例在腹股沟疝组和非腹股沟疝组间的差异。结果腹股沟疝组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Ⅲ型胶原含量升高,胶原总量升高,Ⅰ型/Ⅲ胶原蛋白比例降低。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的Ⅰ型/Ⅲ型胶原比例下降,Ⅰ型胶原含量降低,而Ⅲ型胶原含量增高。腹股沟疝可能是系统性胶原代谢紊乱在腹股沟区的局部表现。
张如愿车向明刘浩樊林赵伟王光辉
关键词:腹股沟疝胶原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