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恭梯

作品数:21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光质
  • 5篇ISSR
  • 4篇野生蕉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试管苗
  • 4篇聚类分析
  • 4篇基因
  • 4篇不同光质
  • 3篇茅膏菜
  • 3篇克隆
  • 3篇ISSR分析
  • 2篇低温胁迫
  • 2篇植物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自然居群
  • 2篇自然群体
  • 2篇香蕉
  • 2篇胁迫

机构

  • 21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州第一中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1篇赖恭梯
  • 18篇赖钟雄
  • 14篇林玉玲
  • 8篇张梓浩
  • 6篇刘生财
  • 4篇刘炜婳
  • 3篇冯新
  • 3篇陈裕坤
  • 3篇赖瑞联
  • 2篇吴高杰
  • 2篇刘芳
  • 2篇叶炜
  • 2篇殷帆
  • 2篇于巧芝
  • 2篇张嘉玲
  • 1篇祁芳斌
  • 1篇陈桂信
  • 1篇王茜
  • 1篇荣霞
  • 1篇谢晓清

传媒

  • 8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园艺与种苗
  • 3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光质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继代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质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参照前人的研究结果,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分别在含2,4-D和Ag NO3的继代培养基上交替继代培养,测定其在黑暗条件下15、20、25、30、35 d的类黄酮含量,分析其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于红光、蓝光、白光、黄光4种不同的光质下培养愈伤组织,研究不同光质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类黄酮含量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在含Ag NO3培养基上培养25 d时类黄酮含量最高为1.857 0%;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光质影响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蓝光(8.802 3%)>红光(4.659 4%)>白光(4.272 4%)>黄光(2.816 9%)>黑暗(1.857 0%)。
董慧雪周燕蓉田奇琳赖恭梯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光质类黄酮
不同光质对迷迭香愈伤组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光质对迷迭香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迷迭香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获取大量的供试材料,分别于红光、蓝光、白光、绿光、黄光和黑暗6种不同光质下培养,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类黄酮含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迷迭香愈伤组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黑暗培养作为对照,红光不利于迷迭香愈伤组织中类黄酮的积累,而蓝光下类黄酮的含量最高,影响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的光质依次为:蓝光(5.366%)>黄光(4.927%)>绿光(4.669%)>黑暗(4.668%)>白光(3.937%)>红光(3.661%)。[结论]该试验比较了不同光质对迷迭香愈伤组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采用迷迭香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于巧芝刘芳殷帆张嘉玲石明刚赖恭梯刘生财赖钟雄
关键词:迷迭香愈伤组织光质类黄酮
不同培养条件对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的影响
2014年
为探讨培养条件对勺叶茅膏菜(Drosera spatulata)试管苗矶松素积累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矶松素含量,对不同器官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勺叶茅膏菜试管苗根的矶松素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光质和有机物含量对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试管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光质为白光,其次为红光和蓝光,最后为绿光;适当降低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可促进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矶松素积累的影响效应依次为6-BA〉NAA〉KT〉GA3,而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依次为6-BA〉GA3〉NAA〉KT。因此,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0.2 mg L^-16-BA、0.2 mg L^-1 NAA、0.5 mg L^-1 KT和0.1 mg L^-1 GA3,于白光下培养。
赖恭梯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光质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
山枇杷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自然群体内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究山枇杷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以采自福建省戴云山脉九仙山山枇杷(Garcinia multiflora)自然群体的41份叶片样品为材料,比较2种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对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并通过简单序列重复区间—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分析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CTAB-2法通过适当提高CTAB浓度,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酚—氯仿—异戊醇,获得的基因组DNA纯度和质量较好;筛选的11条ISSR引物共扩增8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1条,占71.76%;NTSYS 2.10e软件设定阈值(GS)为0.78,该山枇杷样品归为4个类群,样品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88-0.929,平均为0.779,说明该群体的遗传基础较宽;利用STRUCTURE 2.2软件将样品分为4个类群,结合后验概率(Q值)分布表表明部分个体之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信息交流。
赖瑞联徐洋赖恭梯钟春水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自然群体聚类分析
福建香蕉种质资源试管保存及野生蕉ISSR与抗寒性分析
香蕉/(Musa spp./)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水果和粮食作物之一,是福建省重要的农业组成部分,福建省具有丰富的栽培香蕉和野生蕉资源,但是福建栽培香蕉受到寒冷、病虫害等严重威胁,选育抗性香蕉品种是香蕉研究的重点课题,因此,...
赖恭梯
关键词:香蕉试管保存ISSR分子标记抗寒脂肪酸去饱和酶
文献传递
戴云山野生杨梅自然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采集戴云山脉自然群体的41份野生杨梅样品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相关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40条,占扩增总片段的80%,表明戴云山野生杨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TRUCTURE聚类分析(基于模型)将41份野生杨梅划分为6个类群,结合Q值(Inferred ancestry of individuals)分析表明,戴云山脉野生杨梅存在丰富的遗传信息交流。
赖恭梯刘炜婳张梓浩冯新林玉玲刘生财祁芳斌赖钟雄
关键词:野生杨梅ISSR聚类分析多态性
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抗寒基因FAD7的分子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以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和福建地方著名栽培品种天宝蕉(Musa acuminata,AAA group)叶片为材料,克隆获得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7,并对其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进行了低温胁迫下FAD7转录水平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FAD7(命名为MuFAD7-1,GenBank登录号为JX911314)和天宝蕉FAD7(命名为Ma-FAD7-1,GenBank登录号为KF011506)ORF均为1 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两者共有22个差异碱基和10个差异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香蕉FAD7编码蛋白为亲水性,不含信号肽,定位于叶绿体;在不同低温胁迫下,天宝蕉Ma-FAD7-1转录水平变化小,而旗山野生蕉Mu-FAD7-1在普通香蕉停止的生长临界温度13℃时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降至4℃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进一步验证了野生蕉FAD7可能具有抗寒基因的功能。
赖志宸赖恭梯张群林林玉玲
关键词:野生蕉抗寒克隆生物信息学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鸡冠花试管开花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优化鸡冠花试管开花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研究光质和光强对鸡冠花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白色、粉色和红色3种鸡冠花的开花特性基本相同;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鸡冠花试管苗初花期缩短,开花率上升,光照强度为3 000 lx时,开花率可达66.67%;有利于鸡冠花试管苗开花的光质依次为红光、白光、蓝光和绿光,红光下开花率可达78.33%。[结论]选择红光作为培养光质,同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能够有效促进鸡冠花试管开花。
赖志宸许珊珊赖恭梯林玉玲
关键词:鸡冠花光质光强试管开花
LED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与前景被引量:4
2012年
LED具有低能耗、体积小、单色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普通人工光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LED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简要分析了LED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赖瑞联冯新赖恭梯张梓浩陈裕坤刘生财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LED离体培养
福建中部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基于NTSYS和STRUCTURE软件的ISSR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为进一步完善福建野生蕉遗传背景研究.对采自福建省三明市和福州市的3个野生蕉自然居群共100份叶片样本进行ISSR分析,并结合NTSYS、STRUCTURE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个稳定、清晰的条带,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3.5个,扩增产物主要介于200.2000bp,其中总的多态性条带为158个.居群总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0.3%:通过NrrSYS和STRUCTUR软件聚类分析发现,岩前、莘口和赤壁野生蕉共100份样本严格按照地理来源划分为3个大组.3个大组可进一步分别划分为3、3和4个亚组;采用POPGENE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发现.野生蕉居群总的变异中,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野生蕉居群内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3个野生蕉居群总体多样性水平较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岩前、莘口和赤壁。说明福建野生蕉居群遗传结构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水和人为因素在野生蕉群体演变过程中具有l重要影响.
赖恭梯赖钟雄刘炜婳叶炜林玉玲刘生财陈裕坤张梓浩吴高杰
关键词:野生蕉ISSR聚类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