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琳

作品数:34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视网膜
  • 18篇网膜
  • 10篇血管
  • 9篇病变
  • 8篇视网膜病
  • 8篇视网膜病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糖尿病视网膜
  • 7篇糖尿病视网膜...
  • 7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视网膜脱离
  • 6篇微血管
  • 6篇细胞
  • 6篇玻璃体
  • 5篇蛋白
  • 4篇形态学
  • 4篇形态学观察
  • 4篇神经节
  • 4篇神经节细胞

机构

  • 20篇南昌大学第二...
  • 13篇南昌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谢琳
  • 8篇游志鹏
  • 4篇史煜
  • 4篇唐仕波
  • 3篇曹亮
  • 3篇辛洪波
  • 3篇李丰
  • 2篇王小磊
  • 2篇陈春生
  • 2篇毛新帮
  • 2篇樊维
  • 2篇陈凌燕
  • 1篇刘安民
  • 1篇李杨
  • 1篇李永浩
  • 1篇付书华
  • 1篇石珂
  • 1篇罗文彬
  • 1篇阎新
  • 1篇李斌

传媒

  • 7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第十届国际眼...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全国生物遗传...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实验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主要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世界性主要致盲眼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比较公认的机理主要有:增强的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产物的增多...
谢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线粒体DNA
文献传递
飞蚊症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飞蚊症是眼科的常见病,患者常因眼前出现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就诊。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飞蚊症病因包括玻璃体动脉残留、玻璃体年龄性改变等;病理性飞蚊症的病因则包括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全身疾病导致的眼部病变等。本文就各种可导致飞蚊症的病因及治疗作一综述。
李丰游志鹏谢琳
关键词:飞蚊症玻璃体病因分析
大豆驯化过程中叶片差异表达蛋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本文对实验室前期蛋白质组研究获得的22个大豆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查找和比对蛋白质序列,获得差异表达蛋白可能的编码基因。对具有广泛地理代表性的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各20份的叶片差异表达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谢琳
关键词:大豆差异表达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驯化过程
文献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以及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DR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一直以来,糖尿病病程被认为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临床上,糖尿病病程长未发DR者以及糖尿病病程短而DR进展迅速者并不少见。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示基因对糖尿病发病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几个与DR发病有关的重要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樊维谢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易感基因
黄斑前膜形成的病因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黄斑前膜是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表面的非血管性纤维膜,其病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化。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视网膜及视网膜外的网膜细胞为黄斑前膜主要成分,转化生长因子β1、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粘合素C、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均可能参与黄斑前膜的形成。黄斑前膜形成与玻璃体后脱离、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雌激素降低有关。玻璃体后脱离使得视网膜内界膜表面断裂,来自视网膜底层的胶质细胞和其他细胞通过破损处迁移并在视网膜内界膜上增殖形成特发性黄斑前膜。炎症是导致继发性黄斑前膜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TGF-β1、TGFβ2、白细胞介素(IL)-1、IL-4、IL-6、IL-10、IL-12、IL-13、IL-17、干扰素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在黄斑前膜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视网膜内具有的独立RAS系统可能参与了神经元、胶质以及网膜血管化的调节,组织RAS是由肾素原和肾素受体结合获得肾素活性而启动的,活化的肾素同时也会启动细胞内独立的RAS信号传导途径,这种双重激活被称为RAPS;RAPS也参与了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病机制。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黄斑区域维持视网膜形状和结构能力下降,视网膜更易遭受破坏,从而导致黄斑前膜形成。
杨金波谢琳
关键词:黄斑前膜玻璃体后脱离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雌激素
8-OHdG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氧的代谢对于维持有氧生命至关重要,氧化损伤是过量的活性氧产物和抗氧化系统受到抑制或损伤导致的病理结果,该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中,氧化损伤扮演了重要角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在DR发病过程中,线粒体DNA受到的氧化损伤是关键的病理过程,研究中以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来反映DNA氧化损伤水平,它早已是公认的体内氧化损伤标志物。本文就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以及8-羟基脱氧鸟苷在DR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樊维谢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OHDG线粒体DNA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6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30眼)和分期手术组(30眼),联合手术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手术,分期手术组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择期行白内障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分期手术组二次手术率,两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远近视力,术后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复位情况并行视觉质量调查问卷。结果分期手术组术后晶状体混浊加重27只眼(90%),因此行Ⅱ期白内障手术21只眼(70%)。联合手术组BCVA恢复、术后远视力及术前术后远视力差值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情况及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视觉质量综合评分联合手术组优于分期手术组(t=-3.95,P=0.00),联合手术组在远视力、立体视觉、视疲劳项目上评分占优势,分期手术组在干眼、夜间眩光项目上评分高于联合手术组(均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改善视功能,是临床上可行的手术方式。
王帅黄俊游志鹏毛新帮谢琳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继老年性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之后的第4大非手术治疗的视网膜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具有自限性,但该病有复发倾向,病程长或多次复发可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故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CSC研究的热点。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治疗CSC较新的方法,本文就光动力疗法治疗CSC的应用发展、治疗机制、治疗方法及参数、临床疗效、并发症、禁忌证等作一综述。
吴秀秀谢琳游志鹏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疗法
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RRDCD)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近来研究发现,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是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可参与RRDC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RBP4与RRDCD相关关系作一综述。
杨金波谢琳
关键词:脂肪细胞因子
兔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方法 36只青紫兰灰兔左眼经玻璃体内注入透明质酸酶(10U·mL-1)液化玻璃体,抽吸液化玻璃体并以此液流冲击视网膜造成RD模型,右眼作为对照组。根据RD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为RD后6h组、1d组、3d组、7d组、14d组、28d组,每组6只兔,每组均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RD后6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略肿胀,胞浆着色浅,胞浆中部的Nissl小体消失,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余;1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神经纤维水肿加重;3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周空隙增大,胞体缩小,胞核偏位;7d组大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萎缩、死亡,细胞核固缩;14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8d组仅有极少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在,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萎缩。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线粒体RD后6h组即出现肿胀,嵴变短;14d组肿胀线粒体破裂,数量减少;28d组细胞固缩,难以找到线粒体;RD后视网膜微血管光镜下未见明显改变,但电镜下显示损伤明显。主要表现在基底膜逐渐肿胀、增厚,形态不规则;另外,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甚至空泡样变。结论随着RD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性损伤逐渐加重,可能是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之一。
谢琳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神经节细胞微血管视功能损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