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龙庆
- 作品数:22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腹直肌鞘的组成
- 1965年
- 一、在41例腹直肌鞘的肉眼观察,发现4例具有明显的双半环线,其余均为单半环綫,从横断面的标本上看到其中段均属典型排列,然近半环綫平面腹内斜肌腱与腹横肌腱纤维无不发生交织不易分离。二、腹直肌鞘前后壁的各层从2例单半环綫者的连续切片观察所得,鞘的上端至下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纤维是逐渐向前壁增强的。经过两肌腱纤维交织后,腹横肌分为两层夹包腹直肌,直至腹横肌腱全部移向前壁时则形成半环綫。三、在具有双半环綫者2例连续切片的观察,其上位半环綫是由于腹内斜肌腱后层一度愈合在腹横肌腱上所形成,而下位半环綫仍与单半环綫者同,即腹横肌腱膜的后层消失所致。上、下位半环綫之间的腱纤维排列,在二例切片所见是不完全相同,一例成年尸标本,复见愈着后的腹内斜肌腱纤维至鞘的后壁,在童尸标本,则无腹内斜肌腱纤维参加,仅有腹横肌腱的后层。
- 袁龙庆
- 关键词: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半环结合环腹外斜肌
- 对颞筋膜及颞线的初步观察
- 1957年
- 一般解剖学教科书(Gray[1],Morris[2],Spalteholtz[3],Grant[4],Cunningham[5],Lauber-Kopsch[6],TOHKOB[7]等)都说颞膜起于颞上线全长,向下分裂为两叶;深叶附着于颧弓内侧缘,浅叶附着于颧弓外侧缘,继与咬肌筋膜相续。然而Davis[8]认为颞筋膜可分深浅两层,深层起自颞下线,复盖颞肌,在颧弓上方不远处又分为两叶.
- 袁龙庆张年甲张启兴
- 关键词:筋膜肌肉骨骼系统颧弓尸体
- 不同年龄人脑视皮质毛细血管密度的计量分析被引量:6
- 1993年
-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按立体学方法观测了不同年龄(14岁以下儿童4例,成年人2例,60岁以上老人2例)共8例人脑视皮质有纹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密度(各层均取40个数据).结果:成年组视皮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位于皮质第Ⅳc层)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1580.79±47.73mm/mm^3;儿童组为1087.19±44.90mm/mm^3;老年组为619.95±21.39mm/mm^3.经方差分析检验,P<0.01,说明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三个年龄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讨论了各年龄组之间视皮质有纹区毛细血管密度差异与机能的关系.
- 林雪群袁龙庆曾司鲁
- 关键词:视皮质毛细血管
- 国人脑动脉系统的研究——五、新生儿大脑内动脉的配布被引量:2
- 1982年
- 用注射、固定透明的脑厚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十一个新生儿大脑内微动脉的走行与配布。各大脑动脉在大脑表面反复分支,互相吻合,形成多角形和不规则形的软膜动脉网。各脑回内微动脉的走行和配布形象具有共同特征。皮质动脉由软膜动脉网发出,与脑表面垂直穿入大脑皮质,在皮质内是直行的,排列整齐,随沟回起伏。皮质长动脉管径为16~31微米,短的为7.5~15.4微米,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毛细血管网。髓质动脉从回顶穿入的完全直行,长的直达髓质深部,管径为48~61微米,短的只35~47微米。从脑沟穿入的髓质动脉在皮质内是直行的,至髓质则有不同程度的弯曲,随同纤维方向行走。髓质动脉的分支也都以直角分出,行一短程,又“T”形分叉,互相连接,构成近似长方格形的毛细血管网。中央动脉由脑底等处穿入,至纹状体的动脉在穿入脑实质以后,沿壳核浅层扇形分开,弧形上行;丘脑的动脉从后外、下内及上面各方面穿入,分支也均呈锐角,经3~4级分支后形成多角形,三角形、近圆形和不规则形毛细血管网。内囊的动脉多顺纤维方向行走,也直角分支,“T”形分叉,形成近似长方格形的毛细血管网,但杂有横行从豆状核至尾状核的分支。
- 曾司鲁李旭光袁龙庆
- 关键词:脑回髓质配布新生儿间脑
- 脑干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中脑和延髓的动脉被引量:4
- 1988年
- 应用动-静脉连续灌注与厚切片透明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了60侧国人脑干(中脑和延髓)外部动脉和18侧内部动脉的来源、支数、行程、吻合、穿入点与分布范围。脑干动脉可分成前内群、前外群、外侧群和后群。各群动脉都有许多不同的来源,其穿入脑实质的穿入点,显示有集中的密集穿入区。中脑动脉的密集穿入区是脚间窝和大脑脚外侧沟;延髓是前正中裂和橄榄后沟。脑干表面存在纤细的软膜动脉网。在中脑和延髓关闭部,内部动脉呈向心性行走;在延髓开放部则行向第四脑室底。各群动脉的管径由前向后逐次减小,并均有较恒定的供血区。
- 吴光明袁龙庆曾司鲁
- 关键词:脑干中脑延髓动脉显微外科解剖
- 大鼠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本实验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10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脑实质内血管壁明显可见免疫反应阳性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对端脑皮质、海马、下丘脑、脑桥、延髓各部位血管的神经形态进行了描述。皮质血管的阳性纤维数量较多,纤维较细,相互交织成网,膨体可见;髓质内血管的阳性纤维较稀,似线样结构。讨论了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对脑实质内血管以及局部脑循环的作用。
- 林雪群袁龙庆曾司鲁
- 关键词:脑内血管神经分布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
- 国人大脑深静脉的观察被引量:5
- 1982年
- 本文在立体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侧大脑半球的大脑深静脉,同时应用灌注、厚切片、透明等方法观察了死后24小时内的11个新生儿的大脑深静脉,结果为:一、大脑内静脉主要由丘纹上静脉弯曲向内后方形成。按其接受属支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型。在室间孔后缘起始的占80.00%±5.66;在丘脑前1/3处和中1/3处起始的分别占12.00%±4.60和8.00%±3.84,其静脉角的位置均向后移。对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脉络膜丛上静脉等的位置行程及汇流情况进行了统计与描述。二、基底静脉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和侧脑室下静脉合成。侧脑室下静脉汇入基底静脉的占96.00%±2.77;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参与形成基底静脉的分别只占70.00%±6.48和68.00%±6.60,其它直接注入附近硬膜静脉窦。三、在透明冠状厚切脑片中,可见侧脑室外侧角以外的髓质内有纵行吻合静脉,收集髓质内的辐射状小静脉,汇流于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侧脑室内侧静脉等。并证实髓质内辐射状小静脉与引向大脑表面的浅静脉是互相交错和吻合的。
- 曾司鲁袁龙庆李旭光
- 关键词:大脑内静脉室间孔髓质小静脉间脑基底静脉
- 国人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
- 1986年
- 用动—静脉连续灌注和厚切片透明法,在SXP-1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27个(54侧)新鲜成人脑的脑桥浅静脉和其中的10个脑桥内部静脉的形态、位置、起源、类型、汇流和内部静脉穿出点。脑桥浅静脉包括脑桥前正中静脉、脑桥前外侧静脉、脑桥外侧静脉。脑桥上横静脉和脑桥下横静脉。对脑桥内部的前内、前外、外侧和后静脉及其长静脉、短静脉和周边小静脉作了描述与讨论。
- 张学军曾司鲁袁龙庆
- 关键词:浅静脉手术显微镜静脉血
- 脑血管的神经分布被引量:3
- 1993年
- 早在十七世纪,一些科学工作者就提出了脑血管是否有神经分布的问题。到本世纪60~70年代,随着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脑血管神经分布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进而弄清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力求揭示脑循环的神经调控机制,为脑血管疾患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
- 林雪群曾司鲁袁龙庆
- 关键词:血管
- 国人中脑静脉的显微解剖
- 1987年
- 本文报道采用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区别动、静脉。经厚切片透明,在SXP-1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27例(54侧)成人中脑浅层的脚间静脉、后交通静脉、大脑脚外侧静脉、旋大脑脚静脉、脑桥中脑沟静脉、中脑外侧静脉、结合臂静脉、小脑前中央静脉和四叠体静脉的形态、出现率、收集属支及汇流情况。还观察了10个中脑内部静脉的中脑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和后静脉的起始、行程、穿出点和汇流情况。同时作了3个中脑静脉造影作为对照,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讨论。
- 张学军曾司鲁袁龙庆
- 关键词:中脑浅静脉显微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