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凤来

作品数:68 被引量:390H指数:12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细胞
  • 15篇酸敏感离子通...
  • 15篇离子通道
  • 15篇关节炎
  • 14篇关节
  • 12篇性关节炎
  • 10篇软骨
  • 10篇骨细胞
  • 9篇佐剂性
  • 9篇佐剂性关节炎
  • 8篇佐剂性关节炎...
  • 8篇关节炎大鼠
  • 7篇鬼针草
  • 6篇软骨细胞
  • 6篇关节软骨
  • 5篇凋亡
  • 5篇螺钉
  • 4篇蛋白
  • 4篇药物
  • 4篇治疗药

机构

  • 33篇无锡市第三人...
  • 2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8篇南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安徽省新星药...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68篇袁凤来
  • 26篇李霞
  • 24篇陈飞虎
  • 14篇吴繁荣
  • 10篇王雪松
  • 10篇徐瑞生
  • 7篇姜东林
  • 7篇陆伟国
  • 7篇黄学应
  • 7篇李俊
  • 6篇李成万
  • 6篇赵懿清
  • 6篇张斌
  • 5篇胡伟
  • 5篇叶俊星
  • 5篇刘永靖
  • 5篇杨晓斐
  • 4篇吕卫群
  • 4篇薛骏
  • 4篇吴洁石

传媒

  • 9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解剖学报
  • 2篇药学进展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2013年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床边射片辅助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床边射片辅助装置,包括移动部、储物部、滑动槽、遮挡部和感应板支撑部,感应板支撑部工作时放置在患者的身下,储物部的底部设有移动部,储物部上安装遮挡部,滑动槽安装在遮挡部上,滑动槽内可拆卸安装滑动组件,滑动组...
王雪松陈雪张烽袁凤来赵磊薛骏钱宏吴欣育
文献传递
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与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培养效果。方法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组织分为A、B两组进行培养。A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预消化30rain后组织块接种;B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5h后过滤、离心、接种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培养成功率和原代细胞融合时间。HE、甲苯胺蓝、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及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A、B两组培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1)。A组培养的髓核细胞可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细胞荧光检测Sox-9、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呈阳性表达。结论与单纯Ⅱ形胶原酶消化法比较,Ⅱ型胶原酶预消化后贴壁培养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成功率高,短时间内可获大量细胞,且强表达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
王会仁袁凤来段平国曹露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椎间盘髓核细胞免疫荧光技术
IDNK抑制剂在制备肝癌治疗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IDNK抑制剂在制备肝癌治疗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研究发现抑制IDNK表达,可显著影响肝癌细胞BEL‑7404细胞的增殖,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金成顾元龙何友钊刘敏丰袁凤来
文献传递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在常规改善脑循环、抗凝、脱水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比较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 NOS)及一氧化氮(NO)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李超生孔亮袁凤来范长燕胡玲玲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生活质量
制备异叶地锦提取物的方法及抗骨质疏松药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异叶地锦提取物的方法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该方法包括:(1)将异叶地锦原料进行粉碎,以便得到原料粉末;(2)将所述原料粉末进行加醇提取;(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以便得到提取液;(4)将所述提...
袁凤来李霞姜东林何新龙龚芳李成万
经髋动力螺钉侧孔注入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强化固定轴向稳定性的测试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髋动力螺钉系统仍旧是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最常用的器械,但是高龄患者往往由于股骨上端骨质疏松髋动力螺钉固定失败增高。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经髋动力螺钉侧孔注入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的效果。方法:在髋动力螺钉头端制作了4个侧孔,使骨水泥能够通过髋动力螺钉"中央孔→侧孔"注入股骨头的松质骨。成对的骨质疏松性股骨标本12根,复制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模型后随机分入带侧孔髋动力螺钉固定加骨水泥强化组和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分别进行轴向"加载-应变"和"载荷-位移"测试、抗扭转力学性能测试、拔出强度测试。结果与结论:带侧孔髋动力螺钉与标准髋动力螺钉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轴向加载试验的"载荷-应变"的测试表明:骨水泥强化组张力侧的应变明显小于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t=2.795,P<0.05),压力侧骨水泥强化组明显低于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t=2.621,P<0.05)。加载到600N时,骨水泥强化组的下沉位移较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减少31%,横向位移减少29%,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通过髋动力螺钉中央孔和侧孔注入骨水泥的强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髋动力螺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
王红兵徐瑞生王雪松吴洁石薛骏袁凤来
关键词:髋动力螺钉骨水泥转子间骨折
鬼针草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鬼针草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鬼针草总黄酮的提取步骤为:取鬼针草,用乙醇溶解提取;收集提取液,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吸附后先以水洗去杂质,再用乙醇进行洗脱;在此条件下进行吸附、洗...
李霞袁凤来赵懿清李成万贺春晖
文献传递
大鼠破骨细胞的诱导及其酸敏感离子通道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在大鼠破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5-(OH)2D3诱导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的破骨细胞。RT-PCR扩增ASICs基因;免疫印迹检测ASICs转录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ASICs基因在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诱导5d后可见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多核细胞出现,大鼠破骨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可检测到ASIC1、ASIC2和ASIC3基因的表达产物。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ASIC1和ASIC2蛋白在细胞膜中有较强的表达,而ASIC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少量定位于细胞膜上。结论: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可诱导分化成破骨细胞,能表达ASICs。
陆伟国袁凤来王玉李霞陈飞虎
关键词:破骨细胞酸敏感离子通道
制备异叶地锦提取物的方法及抗骨质疏松药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异叶地锦提取物的方法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该方法包括:(1)将异叶地锦原料进行粉碎,以便得到原料粉末;(2)将所述原料粉末进行加醇提取;(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以便得到提取液;(4)将所述提...
袁凤来李霞姜东林何新龙龚芳李成万
文献传递
包虫病治疗进展被引量:50
2010年
包虫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蚴和泡球蚴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目前包虫病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本文就包虫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鲍佳春袁凤来陆伟国
关键词:包虫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