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志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晚期
  • 3篇胃癌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2篇预后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组织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耐药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放疗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机构

  • 6篇长江大学
  • 6篇长江大学附属...
  • 2篇荆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蔡志强
  • 7篇杨继元
  • 3篇王梦
  • 2篇陈廷煊
  • 2篇李军川
  • 2篇胡艳
  • 2篇杜伟
  • 2篇陈铭
  • 2篇王茜
  • 2篇张文涛
  • 2篇胡科
  • 2篇苏小岩
  • 1篇蔡君
  • 1篇李爽
  • 1篇徐云华
  • 1篇熊杏安
  • 1篇李龙
  • 1篇梁赅
  • 1篇李晶晶
  • 1篇郭迪峰

传媒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调RRM1基因增强胃癌AGS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调RRM1基因对人胃癌AGS细胞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工构建RRM1 si RNA1、RRM1 si RNA2、RRM1si RNA3 3条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至胃癌AGS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非特异性干扰片段si RNA);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胃癌AGS细胞RRM1 m RNA及蛋白表达,并筛选出转染效果最佳的干扰片段;CCK-8检测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后各组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处理后各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RRM1 si RNA1、RRM1 si RNA2、RRM1 si RNA3 3组胃癌AGS细胞RRM1 m 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下调28%、40%和82%。干扰效果最佳的RRM1 si RNA3组AGS细胞RRM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35±0.017,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0.641±0.003、0.636±0.056(P<0.05),故选择si RNA3干扰片段用于后续实验。不同浓度奥沙利铂作用于各组AGS细胞24 h,RRM1 si RNA3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3组胃癌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3.34、5.85和5.13μmol/L。经3μmol/L奥沙利铂处理上述3组细胞24 h后,RRM1 si RNA3组的凋亡率为(35.84±2.0)%,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27.32±2.6)%和(28.2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RRM1基因可增加胃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为预测胃癌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郭迪峰杨继元蔡志强林陈石王梦
关键词:胃癌RRM1敏感性奥沙利铂
伽玛刀治疗57例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诊断明确的57例原发性肝癌进行伽玛刀治疗,使50%或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体积(PTV),使正常组织不超过各自的耐受剂量。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估并优化放射治疗方案。单次放疗剂量3~6Gy,外围等效生物剂量48~66Gy。[结果 ]放疗后3个月评价,死亡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6例,进展10例。总有效(CR+PR)率68.4%(39/57)。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27%,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放疗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肝病。大多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伽玛刀以高分次剂量、短疗程、适形度好、肿瘤中心剂量高等特点,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
蔡君李爽梁赅李晶晶杨婷蔡志强杨继元
关键词:肝肿瘤放射疗法伽玛刀
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2例胃癌及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所有的病人均电话随访。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为41.9%(26/62),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1%(1/11)(P<0.05);Bag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Bag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基因的高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杨继元蔡志强李军川陈廷煊陈铭杜伟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共突变基因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生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进一步验证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预后生存情况,探讨共突变基因与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为晚期NSCLC,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为EGFR突变阳性,且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一代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102例患者的病历和随访资料。收集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前的检验结果、基因检测报告、共突变基因和随访信息。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共突变基因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通过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公共数据库分析磷脂酞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phosphoinositide-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gene,PIK3CA)、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三种共突变基因与肺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102例一线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EGFR突变合并PIK3CA突变的患者一线靶向治疗的中位PFS为8个月,不合并PIK3CA突变患者的中位PFS为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EGFR突变合并T790M突变患者的中位PFS为6个月,不合并T790M突变患者中位PFS为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EGFR突变合并HER-2扩增的患者中位PFS为7个月,不合并HER-2扩增的患者中位PFS为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EGFR突变合并MET扩增的患者中位PFS为3个月,不合并MET扩增的患者中位PFS为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PIK3CA突变(HR=0.536,95%CI:0.
杨远雪蔡志强谢茜王梦李娜林陈石李岩蔡君杨继元
关键词:EGFREGFR-TKI非小细胞肺癌耐药
胃癌组织BAG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胃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94%,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09%(P=0.046);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蛋白的高表达,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蔡志强杨继元李军川陈廷煊陈铭杜伟徐云华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免疫耐受与肿瘤的发生
2009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免疫与肿瘤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密切相关,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机制正在备受关注,免疫耐受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p53基因、调节性T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蔡志强杨继元
关键词:肿瘤免疫耐受
EML4-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新进展
2013年
EML4-ALK融合基因于2007年由日本科学家Soda发现。ELM4基因与ALK基因融合导致ALK酪氨酸酶持续活化,促进癌细胞增殖,表现癌基因特性。EML4-ALK易发生于年轻、不抽烟的腺癌患者,与EGFR、KRAS表现不重叠。目前常采用RT-PCR、IHC、FISH等方法进行检测。针对EML4-ALK的靶向治疗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李龙王梦杜天幸蔡志强杨继元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耐药越来越常见,主要包括原发性耐药与继发性耐药,其中原发性耐药主要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继发性耐主要与T790M、MET等基因相关。
熊杏安王梦蔡志强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诊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放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结合放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远期生存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1、2、3年生存率(85.0%、65.0%、35.0%)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5.0%、70.0%)(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苏小岩胡艳张文涛胡科蔡志强王茜
关键词:放疗中晚期宫颈癌
宫颈癌术后不同放疗方式对疗效及周围组织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强调适形放疗(IMRT)及常规放疗(CRT)三种不同放疗方式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对病灶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癌Ⅰa、Ⅰb、Ⅱa、Ⅱb期,并在宫颈癌术后需行放射治疗的156名患者,根据不同的放疗方式分为3DCRT(1组)、IMRT(2组)和CRT(3组)三组,通过回顾分析三组患者的放疗方式,对比分析术后放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以及三种放疗方法对病灶周围组织的影响。结果:三种放疗方式3年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复发率的排序为:3组>1组>2组,而三种方法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程度表示为:3组>1组>2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强调适形放疗(IMRT)对宫颈癌术后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放疗(CRT),而且3DCRT与IMRT对靶区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损伤明显低于CRT。
苏小岩胡艳张文涛胡科蔡志强王茜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放疗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