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仲荪

作品数:54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慢性
  • 13篇动脉
  • 12篇肺动脉
  • 12篇高二氧化碳
  • 10篇心室
  • 10篇右心
  • 9篇低氧
  • 9篇右心室
  • 8篇缺氧
  • 8篇慢性低氧
  • 8篇肺动脉高压
  • 6篇低氧高二氧化...
  • 6篇心病
  • 6篇血管
  • 6篇肺心病
  • 5篇心肌
  • 5篇血流
  • 5篇慢性低氧高二...
  • 5篇慢性缺氧
  • 5篇肺血

机构

  • 49篇温州医学院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大学
  • 2篇温州市中医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54篇蒋仲荪
  • 30篇蔡孔长
  • 19篇龚永生
  • 16篇徐正惠
  • 12篇徐正衸
  • 11篇郑绿珍
  • 10篇范小芳
  • 10篇胡良冈
  • 9篇杨鹏麟
  • 8篇陈少贤
  • 7篇刘树芳
  • 6篇李继武
  • 6篇喻华芝
  • 5篇徐力辛
  • 4篇陈静炯
  • 4篇周筱云
  • 4篇唐朝枢
  • 4篇蔡国平
  • 4篇陈彦凡
  • 3篇王万铁

传媒

  • 37篇温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10篇1990
  • 8篇198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芎嗪对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15
1995年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慢性缺氧、慢性缺氧伴高二氧化碳所致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对心肌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TMPZ)80mg·kg-1能显著抑制由慢性缺氧、慢性缺氧伴高二氧化碳所致肺动脉升压反应及右心室收缩压,而对右心室RV±dP/dtmax、动脉血氧分压都无明显影响。提示川芎嗪能降低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压力,而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且对右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是一种降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的理想药物。
王良兴陈鸣和蔡孔长蒋仲荪邢玲玲陈少贤吴兰豹
关键词: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川芎嗪
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为研究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及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定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和心脏重量,分析肺血管肌化程度:结果提示缺氧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升高,右心室肥厚、肺血管肌化增强、红细胞压积增高。缺氧合并高二氧化碳引起肺血管肌化及右心室肥厚更明显,并出现左心室肥厚,但肺动脉压与缺氧组相似,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研究说明,高二氧化碳加重大鼠缺氧引起的心脏肥厚和肺血管肌化程度。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陈成水蔡孔长蒋仲荪徐正惠
关键词: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
腺苷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观察腺苷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氨茶碱的拮抗作用。方法 从大鼠肺动脉内注入腺苷溶液。氨茶碱组大鼠预先注入氨茶碱进行处理。结果  2 5 μg·kg-1·min-1组 (T组 ) ,5 0 μg·kg-1·min-1组 (F组) ,10 0 μg·kg-1·min-1组 (H组 )用药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降低 18 5 %± 9 9% ,2 7 1%± 4 5 % ,37 2 %± 7 2 % ,明显低于用药前 (P均 <0 0 1) ,而NO水平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P <0 0 1)。T组 ,F组用药后mPAP/mSAP(平均体循环压 )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P<0 0 5 ) ,H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氨茶碱组用药后mPAP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腺苷剂量依赖性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高压 ,其机制可能部分依赖于内皮细胞NO的释放。小剂量腺苷对肺循环具有良好选择性。氨茶碱能拮抗腺苷舒张肺血管的作用。
陈彦凡陈少贤蒋仲荪蔡孔长徐正介
关键词:腺苷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
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1997年
动态观察25只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随心肌缺血延续呈进行性下降,而再灌注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局部NO2-/NO3-含量明显低于非损伤心肌(P<0.05)。文章讨论了这些变化的可能机理。
王万铁徐正王卫潘雪蓉蒋仲荪李东林丽娜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
慢性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变化及意义
1997年
应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低O2高CO2时间血浆内皮素含量(ET)、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RV/100gBW、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随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mPAP与ET均逐渐升高,二者呈良好正相关(r=0.742,P<0.001)。各实验组的RV/100gBW和RV/TV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01)。血浆ET浓度与RV/100gBW呈良好正相关(r=0.586,P<0.001)。表明慢性常压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右心室肥大有关。
武宗寅徐正蒋仲荪蔡孔长徐正惠陈少贤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内皮素肺心病
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在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中的作用
1999年
 PKC信息通道是细胞膜后重要的信号转导途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可在细胞外信号诱导下表达,其中PKC 信息通道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外信号在诱导细胞ICAM1 表达可呈PKC 依赖和非PKC依赖,PKC 依赖又可分为依赖PKC 激活和依赖PKC 失活。研究PKC信息通道在细胞ICAM1表达中的作用有利于寻找防治炎症、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治疗的新途经。
陈静炯蒋仲荪龚永生
关键词:蛋白激酶C细胞粘着分子信号传递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了2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血浆血栓索B2、von Willebrand因子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对上述各指标与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血栓素B2、von Willebrand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强。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功能增强,血小板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病理过程。
杨中苏陈少贤蔡孔长蒋仲荪徐正阶徐正惠龚永生吴兰豹
关键词:支气管类癌哮喘
叠加波强迫振荡法测量家兔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与有效阻力
1991年
采用F-ZⅡ型装置的叠加波强迫振荡技术(CWFOT),将4~10Hz七个正弦波重叠成为一个叠加波驱动家兔呼吸系统处于振荡状态,仅历时0.5s可获得呼吸系统七个频率的动态顺应性(Cd_f)及均值(Cd)和有效阻力值(Re_f)及均值(Re)。Cd与压力容积技术(PVT)所测得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正常组与下降组差异均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值均<0.0005)。Re与时间常数技术(TCT)所测得的呼吸系统有效阻力值(R_t),正常组与增高组差异均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值均<0.0005)。Re与R_t的相关系数r,正常组为0.5872(P<0.025);阻力增高组为0.5269(P<0.05)。阻力增高组的Cd小于阻力正常组的Cd(P<0.02)。顺应性正常组的Re相同于顺应性下降组的Re(P>0.2)。结果表明:CWFOT所测得的Re、Cd能敏感地反映大、小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的变化。此法操作简易、迅速、无侵入性、无须受检者尽力配合。
徐永安蒋仲荪蔡孔长陈式苏
关键词:强迫振荡
高频振荡通气时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每泵出量和频率的依赖性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道高频振荡通气时,实验狗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每泵出量(Vp)和频率(f)的依赖性。发现:固定f时,PaCO_2随Vp减少而上升;固定Vp时,PaCO_2随f的逐减而升高;Vp(?)60ml、f11
周筱云蔡孔长蒋仲荪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二氧化碳分压
各种胃疾病的胃电图特征分析被引量:6
1991年
对151例各种胃疾病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胃电图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胃癌、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及慢性和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空腹和餐后胃电图的频率和振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认为胃电图对各种胃疾病有一定诊断价值。文中对某些胃病的胃电图特征及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王万铁徐正祄蒋仲荪喻华芝郑少茜
关键词:胃病胃电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