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云伟

作品数:65 被引量:48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刺参
  • 11篇养殖
  • 11篇潮间带
  • 8篇蛋白
  • 7篇生态学
  • 7篇热休克
  • 7篇热休克蛋白
  • 6篇温度
  • 5篇生理
  • 5篇水产
  • 5篇水产养殖
  • 5篇基因
  • 5篇贝类
  • 4篇生理生态
  • 4篇生理生态学
  • 4篇耗氧
  • 4篇耗氧率
  • 4篇分子
  • 4篇变温
  • 3篇岩相潮间带

机构

  • 40篇中国海洋大学
  • 24篇厦门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作者

  • 64篇董云伟
  • 30篇董双林
  • 12篇田相利
  • 10篇王青林
  • 9篇王芳
  • 7篇于姗姗
  • 7篇纪婷婷
  • 5篇牛翠娟
  • 5篇高勤峰
  • 4篇王芳
  • 4篇章臻
  • 4篇孟宪亮
  • 3篇马甡
  • 3篇刘相义
  • 3篇安振华
  • 3篇张家松
  • 3篇张殊
  • 3篇韩国栋
  • 2篇梁丙臣
  • 2篇周鑫

传媒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Zoolog...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第九届全国野...
  • 1篇2008年中...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变化背景下潮间带贝类生理生态学研究
<正>本文综述了作者所在课题组在贝类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结果,并简述了贝类生理生态学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潮间带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全球变化正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地理分布区迁移,种群崩溃和局域灭绝,生物...
董云伟
关键词:全球变化贝类生理生态学
文献传递
光谱和体重对刺参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实验采用室内受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色下,大(73.32±1.73)g、中(46.71±0.15)g和小(25.67±0.25)g 3种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实验采用红、橙、黄、绿、蓝色和对照组(白色)6种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规格刺参的耗氧率趋势相同: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3种规格刺参的排氨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白色〉红色〉橙色、绿色、黄色、蓝色。刺参的体重与单位体重耗氧率及排氨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可以表示为R=aW^b,耗氧率a值在0.005 9-0.012 1之间,b值范围是1.119 7-1.214 6,排氨率a值的变动范围为0.004 2-0.02,b值的变动范围为0.455 3-0.867 8。这说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的影响,丰富了刺参的基础研究,对于刺参养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隋佳佳董双林田相利王芳董云伟
关键词:刺参光色耗氧率排氨率
变化中的中国岩相潮间带生态系统
潮间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目前中国潮间带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潮间带地区修建了大量港口、海堤、大桥等人工建筑物,这些建筑的出现也对潮间...
董云伟黄雄伟王伟王杰于姗姗
关键词:围垦潮间带
不同水温对刺参幼参生长、呼吸及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59
2005年
设计不同温度梯度(10~25℃),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耗氧率和体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幼参生长有显著性影响,生长曲线呈"钟形",在水温10~15℃,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在水温15~25℃,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根据温度与特定生长率关系式计算得出,刺参最适生长温度为15 5℃。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在10~25℃,随着温度升高,刺参幼参耗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25℃的温度系数(Q10)高于10~15℃和15~20℃的Q10,表明高温时温度变化对刺参幼参影响较大。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体组成和能值有显著影响(P<0 05)。在10℃处理组,刺参体内粗蛋白、粗脂肪与能值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粗脂肪含量和能值逐渐降低。
董云伟董双林田相利张美昭王芳
关键词:水温刺参幼参体组成耗氧率
夏眠期间仿刺参生长、肠体比以及RNA/DNA比值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深入了解夏眠期间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研究了夏眠仿刺参的体质量、肠体比以及RNA/DNA(简称R/D)比值.实验期间,夏眠组水温以每周5℃(0.7℃/d)由16℃缓慢升至26℃,然后在26℃后保持5周;对照组水温在16℃维持7周.期间每周称量仿刺参体质量并取样,测定仿刺参的肠体比比值以及肠、呼吸树和体壁中的R/D比值.实验结果显示,夏眠组仿刺参体质量和肠体比缓慢下降,当进入夏眠阶段后,夏眠组肠体比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夏眠组仿刺参肠、呼吸树和体壁中R/D比值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夏眠初期的R/D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夏眠过程中仿刺参肠道严重退化,R/D比值可以用于反映夏眠阶段仿刺参的生长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仿刺参的基础研究,对于夏季仿刺参养殖生产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王青林于姗姗董云伟
关键词:仿刺参夏眠RNA
潮间带环境变化自动模拟装置
潮间带环境变化自动模拟装置,涉及一种自动模拟装置。提供一种可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实际潮间带环境变化,进行相关验证性实验的潮间带环境变化自动模拟装置。设有水槽、生物体搭载盘、光照装置、海水循环装置、加热装置、液位调节装置...
章臻董云伟韩国栋张殊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I ,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获得了 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 ,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B .calyci florusCOI序列的同源性为 82 %— 93%。在 6个种群中 ,共获得了 1 5种单元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单元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 0 .2 4 8— 0 .2 63) ,而在同一季节单元型之间遗传距离较小 ( 0 .0 0 2— 0 .0 31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各种群之间无共享的单元型 ,同一季节不同湖泊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未按照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按采样时间分组进行AMOVA分析 ,组间差异高达 94.0 9% ;DH I与其他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同一湖泊不同季节样品之间 ,遗传变异较大 ,这表明在同一湖泊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轮虫休眠卵 ,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后 ,不同基因型之间会发生更迭。
董云伟牛翠娟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COI种群遗传结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不同规格大西洋鲑脂类组成分析
2023年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大西洋鲑(Salmo salar)各组织的脂类组成特点,本文选取4种不同规格大西洋鲑(体质量分别为0.89 kg(S1)、1.96 kg(S2)、4.41 kg(S3)和5.75 kg(S4)),分别测定其肝脏、肾脏和肌肉(背肌、腹肌、尾肌)的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大西洋鲑的不同组织和不同规格进行了区分。研究显示,大西洋鲑肌肉总脂含量随规格增大而降低;肝脏、腹肌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随规格增大而升高,这表明脂类组成含量随规格增大呈现不同趋势。4种规格大西洋鲑脂肪酸16:0、18:1 n-9、18:2 n-6的总和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占比均超过50%,这表明大西洋鲑在生长过程中对上述脂肪酸的需求较高。通过结合脂类组成和PCA分析,可有效区分肝脏和肌肉,且不受规格影响;采用脂类组成和OPLS-DA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区分大西洋鲑的不同规格。综上所述,脂类组成和多元统计相结合可有效区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不同规格大西洋鲑。
杨小刚顾靖媛董暄王鹏黄铭王杰高勤峰董云伟董云伟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脂类
浮游微藻携带和传播WSSV的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四种浮游微藻为实验对象,研究其是否可以携带和传播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微藻和WSSV病毒粗提液混合后,经PCR检测发现在混合后96 h内微藻都可以携带WSSV,其中湛江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在144 h内为WSSV阳性,盐藻在120 h内为阳性,然后在不同时间呈现WSSV阴性。采取病毒-浮游微藻吸附法,用携带WSSV的微藻投喂美丽猛水蚤(Nitocrasp.)5 d,经套式PCR检测,美丽猛水蚤为病毒阳性。这说明浮游微藻可以携带并且传播WSSV。
张家松董双林田相利董云伟
饲料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6
2001年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 (w (蛋白 )分别为 2 0 2 % ,2 9 6 % ,4 0 8%和 51 2 % )对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范围内 ,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的特殊生长率 (YSGR)影响不显著 (P >0 0 5) ,对淀粉酶的比活性也无显著影响 (P =0 10 8) ,但显著影响类胰蛋白酶 (P =0 0 17)和胃蛋白酶的比活性 (P =0 0 0 2 ) .在同一蛋白水平下 ,淀粉酶比活性最高 ,其次为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3种消化酶的比活性在w(蛋白 ) =51 2 %组最高 .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上升 ,3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而淀粉酶与类胰蛋白酶比活性的比值逐渐下降 。
董云伟牛翠娟杜丽
关键词:蛋白水平罗氏沼虾消化酶活性水产养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