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五维龙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1篇低频电
  • 1篇凋亡
  • 1篇血栓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置换手术
  • 1篇置换术
  • 1篇韧带
  • 1篇肉瘤
  • 1篇肉瘤细胞
  • 1篇入路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阆中市人民医...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7篇第五维龙
  • 6篇韩一生
  • 4篇杨旻
  • 3篇张振宇
  • 2篇毕龙
  • 2篇闫金洪
  • 1篇郭建斌
  • 1篇关瑞盛
  • 1篇王星
  • 1篇汪军
  • 1篇郑建民
  • 1篇张琦
  • 1篇燕明
  • 1篇王春辉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指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全膝、全髋和全踝关节置换术患者148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凝血酶原片段F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2)及凝血酶-抗凝血酶(thrombin antithrombin,TAT)水平,并评价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仪检测双下肢DVT形成情况,依结果分为DVT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DVT 44例(29.7%);免疫比浊法检测D-D和FDP的AUC分别为0.798和0.679(P<0.05),FIB的AUC为0.570(P>0.05);ELISA检测D-D,TpP和TAT的AUC分别为0.875,0.723和0.783(P<0.05),F1+2的AUC为0.6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全身麻醉、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D-D,TpP,TAT及FDP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诊断价值;年龄高、体质量指数大、膝关节置换、全身麻醉是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郭建斌闫金洪第五维龙张振宇杨旻韩一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关节置换D-二聚体
颅底凹陷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经口咽入路治疗颅底凹陷症(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本病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颅腔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从而压...
第五维龙
关键词:经口入路颅底凹陷症护理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疼痛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关节炎患者呈大幅增长趋势,膝关节置换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应用越来越普遍。
第五维龙毕龙杨旻韩一生
关键词: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
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F4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达到筛选最佳极低频电磁场参数的目的。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按不同频率5 Hz、15 Hz、30 Hz、40 Hz、50 Hz,不同磁场强度0.1 m T、1 m T、5 m T、10 m T分组进行干预,每天辐照1次,每次3小时,连续3天,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OD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初步筛选出两组最佳的电磁场参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和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并通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侵袭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OD值),将磁场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磁场干预组组间OD值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场组较对照组OD值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磁场组间骨肉瘤细胞凋亡比例存在差异,且高于正常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电磁场组15 Hz,0.1 m T骨肉瘤细胞G1期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电磁场组50 Hz,1 m T,S期百分比则降低;侵袭实验中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通过筛选得出极低频电磁场15 Hz,0.1 m 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或促使骨肉瘤细胞凋亡,减缓其侵袭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燕明杨旻张振宇王春辉郭忠尚第五维龙韩一生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骨肉瘤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
骨保留型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早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骨保留型股骨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首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共30例患者(38髋),年龄38~70岁,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少6月,最长33月,平均19.5月。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45.3±4.3,术后末次随访94.1±5.4。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个月所有患者可以全负重行走。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愈合良好,未留后遗症。所有病例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感染。结论:骨保留型股骨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新型短柄假体设计符合人体解剖特征,骨量保留多,术后疗效好,为髋关节置换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关瑞盛韩一生干锐敏张振宇第五维龙
关键词: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周围皮神经与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关系的解剖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明确膝关节周围皮神经各个分支的相对位置为临床通过去神经化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具成年防腐尸体(4下肢)及2具新鲜成年尸体(2个下肢)进行解剖,明确各个神经支及皮神经走行的毗邻关系。并通过对这些神经进行磁共振扫描,给临床提供直观立体的形态学参考。结果膝关节周围恒定出现三支皮神经,其分别为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髌下支、股中间皮神经。这些神经位置表浅、直径较细,局部视图较难分辨。通过磁共振三维成像,能够进一步明确神经的走行关系,使各个分支与膝关节周围骨性标志和相对位置易于观察。结论通过膝关节周围皮神经的解剖,可明确在实施膝关节置换术后引起疼痛的病变神经,为指导临床实施去神经化手术解除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神经源性疼痛提供指导。
第五维龙王星毕龙郑建民汪军韩一生
关键词:膝关节皮神经疼痛MAGNETICRESONANCE
膝骨关节炎交叉韧带机械感受器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研究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交叉韧带中机械感受器与年龄、病程以及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联情况。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符合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OA患者按年龄分为A(年龄≤50岁)、B(51~60岁)、C(61~70岁)、D(年龄〉70岁)4组,按病程分为a(病程≤10年)、b(11~20年)、c(20~30年)、d(病程〉30年)4组,按WOMAC评分(评估OA严重程度)分为Ⅰ(评分≤80分)、Ⅱ(81~120分)、Ⅲ(评分〉120分)3组。在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将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及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完整取出,均3等分为胫骨端、中间部和股骨端,每部分切冰冻切片6张,随机选3张行HE染色,3张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机械感受器类型、数量。结果共观察到机械感受器2081个,ACL与PCL胫骨端机械感受器共1072个,中间部126个,股骨端883个。4个年龄组的机械感受器分别为:A组32.22±2.72,B组23.30±1.81,C组16.20±1.15,D组12.47±1.39,A、B、C、D 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病程组机械感受器分别为:a组22.99±1.28,b组21.98±1.32,c组11.80±1.80,d组8.63±2.38,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3个组机械感受器分别为:Ⅰ组27.17±11.21,Ⅱ组18.80±7.13,Ⅲ组14.21±5.69,Ⅰ、Ⅱ、Ⅲ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后得出:不同年龄阶段、病程、WOMAC评分主效应都有差异(P〈0.05),尚不能认为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机械感受器主要集中在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和股骨附丽点,机械感受器数量随着OA患者年龄增长、OA病程的延长、OA病情加重而�
党保平毛立彪第五维龙张琦闫金洪杨旻韩一生
关键词:机械感受器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