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半腱肌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踝关节不稳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半腱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踝关节不稳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2例,其中男1例,女1例;男25岁,女17岁.左侧1例,右侧1例.患者入院前均有2年以上反复踝部旋后位扭伤的病史.踝部损伤为Ⅲ度(美国足踝外科学院分度);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阳性.应力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平均21°,且在侧位片显示距骨前脱位.2例均采用同侧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果 2例平均随访8个月.患足局部无肿痛,行走正常,踝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良好,患足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阴性,应力X线片检查显示距骨无前脱位,距骨倾斜角<5°.根据Mazur疗效评分标准,优1例,良1例.患者对踝关节功能主观满意.结论 (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甚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2)Brostr(o)m法仍不失为修复新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对陈旧性损伤无效.(3)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修复重建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方法简单,有效,对于治疗踝关节不稳、防止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振宇 毕龙 宋扬 黄兆松 孙鹏霄 卢旭 韩一生关键词:踝关节 外侧韧带 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指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全膝、全髋和全踝关节置换术患者148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凝血酶原片段F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2)及凝血酶-抗凝血酶(thrombin antithrombin,TAT)水平,并评价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仪检测双下肢DVT形成情况,依结果分为DVT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DVT 44例(29.7%);免疫比浊法检测D-D和FDP的AUC分别为0.798和0.679(P<0.05),FIB的AUC为0.570(P>0.05);ELISA检测D-D,TpP和TAT的AUC分别为0.875,0.723和0.783(P<0.05),F1+2的AUC为0.6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全身麻醉、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D-D,TpP,TAT及FDP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诊断价值;年龄高、体质量指数大、膝关节置换、全身麻醉是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郭建斌 闫金洪 第五维龙 张振宇 杨旻 韩一生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关节置换 D-二聚体 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F4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达到筛选最佳极低频电磁场参数的目的。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按不同频率5 Hz、15 Hz、30 Hz、40 Hz、50 Hz,不同磁场强度0.1 m T、1 m T、5 m T、10 m T分组进行干预,每天辐照1次,每次3小时,连续3天,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OD值),并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初步筛选出两组最佳的电磁场参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FITC和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小室并通过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侵袭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OD值),将磁场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磁场干预组组间OD值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场组较对照组OD值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磁场组间骨肉瘤细胞凋亡比例存在差异,且高于正常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电磁场组15 Hz,0.1 m T骨肉瘤细胞G1期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电磁场组50 Hz,1 m T,S期百分比则降低;侵袭实验中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通过筛选得出极低频电磁场15 Hz,0.1 m 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或促使骨肉瘤细胞凋亡,减缓其侵袭能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燕明 杨旻 张振宇 王春辉 郭忠尚 第五维龙 韩一生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 骨肉瘤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 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配比(0%、1%、5%、10%)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配比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5%及10%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显著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P<0.05);TUNEL结果显示,5%及10%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高浓度万古霉素毒性作用下细胞失活,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1%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组对细胞影响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1%)万古霉素/磷酸钙复合材料基本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 郭忠尚 毕龙 杨旻 燕明 张振宇 韩一生关键词:万古霉素 磷酸钙 细胞毒性 降钙素相关肽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 peptide,CGRP)对SD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传代至第三代,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含不同浓度(10-11~10-6mol/L)CGRP的条件培养液,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结节染色法观察CGRP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矿化的效果。采用RT-PCR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L-I)、BMP-2、RunX2、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等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增殖率测定CGRP组各浓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CGRP浓度大于1×10-10mol/L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碱磷酶染色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CGRP组均有阳性显色,对照组无显色或显色不明显。CGRP组的细胞因子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CGRP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并可短期内诱导其在向成骨细胞分化。CGRP可能在骨修复及骨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振宇 韩一生 毕龙 王树森 宋扬 侯巍 黄兆松关键词:干细胞 分化 新型大鼠闭合骨折模型的建立及研究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通过制作一种打击器,建立标准大鼠股骨闭合骨折模型。方法:对36只雄性SD大鼠左侧股骨行髓内逆行克氏针内固定,然后使用自行设计的打击器造成股骨中段闭合骨折,分别于骨折后1、4、8周处死大鼠取股骨标本,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证实31只为无明显移位的横行或短斜型骨折,占总例数的86.1%。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结论:通过自行设计的打击器制作的标准闭合骨折模型应用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能最大限度减少外来因素对骨折的影响,符合标准闭合骨折模型的要求。 宋扬 韩一生 毕龙 王树森 张振宇 侯巍 黄兆松关键词:落体 闭合骨折 动物模型 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型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方式,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本人的成长,对临床医疗单位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从辅导教师的角度,提出对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几点思考。重点指出因材施教、思行合一、言传身教和研医结合等培养思路,对塑造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态度和科研作风的作用;为提高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提供借鉴。 毕龙 何树 张振宇关键词:科研思维 科研作风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及相关评价体系。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生命体征和病理学改变,并通过自行设计的神经功能量表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撞击后,动物均出现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包括伤后血压立即骤降后恢复平稳、呼吸暂停与呼吸变深快等。伤后6 h,出现明显的脑损伤病理学改变。伤后12h,神经功能量表分析显示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结论本体系可用于建立和量化评价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情况,并可用于建立和评价其他中小型动物模型。 宋扬 韩一生 毕龙 王树森 张振宇 侯巍 黄兆松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纤维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对表面改性PET纤维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比较改性前后PET纤维的细胞毒性;对该表面改性PET纤维材料的浸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致敏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改性前PET纤维的细胞毒性为Ⅲ~Ⅳ级(P<0.05),表面改性PET纤维无细胞毒性(P>0.05);表面改性PET纤维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溶血率为0.07%,<5%(P<0.05),热原反应符合规定,对豚鼠皮肤无致敏反应。结论表面改性PET纤维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合格,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物安全性标准,为进一步进行人工韧带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黄兆松 毕龙 张振宇 张东宪 孙鹏霄 韩一生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药物评价 髋关节撞击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2014年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的股骨近端和髋臼间发生异常碰撞,从而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的疾病。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和内旋受限,最终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FAI在我国国内为一个较新的概念,临床能得到诊断的病例不多,但实际病例很多,相当一部分的髋关节疼痛是由撞击征造成,平常的药物止痛不能解除持续的撞击,最终会发生骨关节炎。由此早期的诊断及手术干预,可以消除疼痛,防止骨关节炎的发生,进而推迟或消除关节置换手术是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吴奇 韩一生 张振宇 陈伯亮 郭建斌关键词:髋关节 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