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树林

作品数:20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7篇愈合
  • 7篇骨折愈合
  • 6篇血管
  • 6篇血管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生长...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生长因子
  • 4篇软骨
  • 4篇软骨下骨
  • 4篇他汀
  • 4篇切除
  • 4篇仙灵骨葆
  • 4篇卵巢切除
  • 4篇关节
  • 3篇蛋白
  • 3篇愈合过程
  • 3篇退变
  • 3篇外伤
  • 3篇辛伐他汀

机构

  • 14篇华北煤炭医学...
  • 6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唐山市第三医...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穆树林
  • 17篇张柳
  • 10篇田发明
  • 8篇李震
  • 8篇李强
  • 7篇程潭
  • 6篇刘志奎
  • 4篇孙晓新
  • 3篇褚立明
  • 3篇张彦军
  • 2篇姜小华
  • 2篇贺房勇
  • 2篇张明
  • 2篇张松林
  • 2篇刘永强
  • 2篇姜晓华
  • 1篇孙丽霞
  • 1篇张辉
  • 1篇张国志
  • 1篇梁春雨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3篇2014
  • 8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莫唑胺-尼莫地平-O^6-苄基鸟嘌呤联用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抑制作用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MZ)、尼莫地平(NIM)、O6-苄基鸟嘌呤(O6-BG)联用对脑胶质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探讨胶质瘤耐药发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克服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化疗效果,增加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延缓肿瘤复发。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GMT蛋白表达,观察比较MGMT在用O6-BG处理前后表达的差异。分别以尼莫地平和O6-BG作为耐药逆转剂,与替莫唑胺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体外培养的脑胶质瘤细胞U251。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观察TMZ、NIM、O6-BG联用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GMT在用O6-BG处理后表达明显减少。MTT比色法分别检测TMZ、TMZ+NIM、TMZ+O6-BG组及TMZ+NIM+O6-BG组对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TMZ+NIM+O6-BG联合组>TMZ+O6-BG>TMZ+NIM>TMZ。与TMZ组比较,TMZ+NIM组、TMZ+O6-BG组对U251细胞株的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与TMZ组比较,TMZ+NIM+O6-BG组对U251细胞株的抑制率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6-BG能够有效抑制MGMT表达,从而能逆转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尼莫地平、O6-BG二者均可增强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细胞毒作用,对于替莫唑胺的耐药有较好的逆转效果,因而可望作为临床化疗增敏剂与替莫唑胺联合使用。替莫唑胺、尼莫地平、O6-BG三者联用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二者联合应用,强于单独应用替莫唑胺。
褚立明徐胜张彦军穆树林王长友张国志
关键词:脑胶质瘤替莫唑胺尼莫地平MGMT蛋白
仙灵骨葆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xianlinggubao,XLGB)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3个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盐水组(ACLT+NS)和仙灵骨葆组(ACLT+XLGB),每组各10只。盐水组和仙灵骨葆组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action,ACLT)造成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术后仙灵骨葆组125mg/(kg·d)灌胃;盐水组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6周后处死动物,取股骨测量骨密度,之后脱钙制片,行HE染色、Mankin评分及BMP-2、MMP-13免疫组化染色;取右膝胫骨近端包埋,制成硬组织切片,用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1)Mankin评分:仙灵骨葆组显著低于盐水组。(2)股骨远端骨密度及胫骨近端软骨下骨骨量:仙灵骨葆组均显著高于盐水组。(3)免疫组化:仙灵骨葆组MMP-13的表达显著低于盐水组,B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盐水组。[结论]仙灵骨葆125mg/(kg·d)灌胃能够部分阻止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的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13的表达,上调BMP-2的表达,同时增加软骨下骨骨量,改善其微观结构有关。
程潭张柳李震李强穆树林田发明刘永强
关键词:仙灵骨葆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软骨下骨BMP-2MMP-13
仙灵骨葆预防卵巢切除大鼠的腰椎间盘退变被引量:16
2010年
背景:仙灵骨葆主要成分为黔岭淫羊藿、补骨脂、断续等组成,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目的:验证仙灵骨葆对去卵巢大鼠椎间盘退变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3组。双侧卵巢切除+仙灵骨葆组切除双侧卵巢后,250mg/(kg?d)仙灵骨葆灌胃,1次/d,连续用药12周。假手术组暴露卵巢但不切除;双侧卵巢切除+盐水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上3组均于术后3个月处死,并于处死前10d和4d分别给予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取L2椎体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L4~L5腰椎及椎间盘进行VG特殊染色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椎间盘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观察椎间盘的病理学改变并根据组织学评分系统对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LVD)进行评分。结果与结论:①腰椎骨量:双侧卵巢切除+盐水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及双侧卵巢切除+仙灵骨葆组(P<0.05)。②腰椎间盘评分:双侧卵巢切除+盐水组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双侧卵巢切除+仙灵骨葆组(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双侧卵巢切除+盐水组与双侧卵巢切除+仙灵骨葆组、假手术组比较大鼠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仙灵骨葆可预防去卵巢大鼠腰椎间盘的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维持椎体骨量及微观结构、抑制终板退变从而改善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环境和营养供应,同时降低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抑制基质的降解。
李震张柳穆树林李强程潭田发明
关键词:卵巢切除椎间盘退变仙灵骨葆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局部应用VEGF对失神经皮瓣抗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失神经皮瓣中对白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VEGF在皮瓣抗感染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60只Wister大鼠,制作右下腹2cm×2cm岛状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所有皮瓣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5×107/mL)2mL,动物观察96h后处死。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活力、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组织细菌计数、皮瓣组织肉眼观察及光镜观察等指标。结果术后96h三组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白细胞活力、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组织细菌计数等指标测定中,慢性失神经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治疗组较慢性失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瓣组织病理变化:对照组及VEGF治疗组皮瓣的病理改变较轻。结论软组织失去神经支配后,降低了白细胞的功能。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改善皮瓣微循环,并有增强白细胞功能的作用。
褚立明张彦军穆树林张明贺房勇张松林
关键词:失神经岛状皮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功能
大鼠骨折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骨痂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规律。方法取12周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280±25)g,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骨折1周组,B组为骨折2周组。C组为骨折3周组,D组为骨折4周组。制作股骨骨折模型。各组截取骨痂后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VEGF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VEGFmRNA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A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B组有少量软骨骨痂形成。C组骨折端可见软骨骨痂增多和少量编织骨痂。D组骨折端编织骨痂增多,并出现板层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可见术后1~4周的骨折部位,不同时间有多种组织细胞参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骨痂中VEGF及VEGFmRNA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创伤后7d骨折位点均表达增强,14d、21d仍保持高水平表达,28d骨折位点表达降低。结论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了骨折修复过程。
刘志奎张柳穆树林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阿仑膦酸钠预防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
2010年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均分为Sham组,双侧卵巢切除+盐水组(OVX+V组),双侧卵巢切除+阿仑膦酸钠(OVX+ALN组).处死前10d和4d分别给予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取腰2椎体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腰4~5腰椎及椎间盘进行VG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椎间盘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观察椎间盘的病理学改变并根据组织学评分系统对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LVD)进行评分.结果: 腰椎骨量OVX+V组低于Sham组及OVX+ALN组;腰椎间盘评分OVX+V组高于Sham组及OVX+ALN组; OVX+V组大鼠椎间盘中MMP-13表达高于OVX+ALN组、Sham组.结论:阿仑膦酸钠可预防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的退变,其作用可能与维持椎体骨量及微观结构,降低椎间盘中MMP13的表达,抑制基质的降解有关.
李震张柳穆树林李强程潭田发明
关键词:卵巢切除椎间盘退变阿仑膦酸钠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合并脑外伤的骨折愈合过程中PDGF的作用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PD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356±25)g,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A1、B1、C1、D1组分别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2、3、4周组,制作脑外伤和股骨干骨折模型;A2、B2、C2、D2组分别为单纯骨折1、2、3、4周组,制作单纯股骨干骨折模型作对照。各组摄CR片后截取骨痂,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DGF表达,原位杂交检测PDGFmRNA表达。结果CR片示在同一时间点A1、B1、C1、D1组较A2、B2、C2、D2组骨折端骨痂形成早,骨痂多,骨折愈合快。HE染色示A1组可见较多早期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A2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仅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B1组骨折端有新生骨小梁长入,B2组未见骨小梁形成;C1组骨折端有大量编织骨形成且骨小梁间有少量成熟软骨细胞,C2组少量骨小梁向骨折端长入;D1组编织骨向板层骨转化,D2组骨折端为不成熟骨小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实验均可见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早期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胞浆出现广泛的强阳性反应,A1、B1、C1、D1组PDGF和PDGFmRNA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同一时间点A2、B2、C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脑外伤后PD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姜小华张柳孙晓新刘志奎穆树林
关键词:骨折愈合脑外伤PDGF表达原位杂交
仙灵骨葆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58±14)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仅作切口暴露腹腔;B组仅切除卵巢;C、D组切除卵巢同时制备右侧股骨中段横型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及250mg/(kg·d)仙灵骨葆灌胃。于术后即刻、1、2、3、4及5周测量A、B组大鼠体重。术后5周取各组右侧股骨标本,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全长骨密度(total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tBMD)、远1/3段骨密度(distal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dBMD)和中1/3段骨密度(middle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mBMD),并行C、D组CR摄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组大鼠体重从第3周开始显著高于A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成功。CR摄片示D组骨痂量相对较多,骨折线模糊;C组骨痂量较少,骨折线清晰。B组tBMD和dBMD明显低于A组,D组mBMD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BMD和dBMD较C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D组与C组比较,骨折端大部分骨性愈合,骨髓腔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植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组BMP-2的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2.2366±0.1818和3.7273±0.8742,VEGF的IA值分别为2.8355±0.5370和3.8396±0.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可促进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加快编织骨向板层骨的转化,这可能与上调BMP-2和VEGF表达相关。
穆树林张柳李震李强程潭田发明刘永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仙灵骨葆
辛伐他汀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仅暴露腹腔,不切除卵巢,其余3组行卵巢切除,C、D组同时制备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术后D组大鼠给予辛伐他汀5 mg·kg^(-1)灌胃,隔日1次,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于术后5 wk处死大鼠,测量右股骨整体骨密度(tBMD)、远端骨密度(dBMD)和中段骨密度(mBMD),观察C、D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骨形成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D组较C组骨痂量相对较多,骨折线模糊;B组tBMD和dBMD明显低于A组,D组mBMD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组tBMD和dBMD较C组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C组比较,板层骨形成增加,骨痂组织BMP-2、VEGF的表达均增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骨痂组织BMP-2、VEGF的表达,加快编织骨向板层骨的转化相关。
田发明张柳穆树林李震李强程潭
关键词:骨折愈合辛伐他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骨折愈合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与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背景: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合并中枢神经损伤的骨折愈合加速,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大鼠骨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脑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10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64只,建立大鼠开放骨折模型。方法:骨折造模后64只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32只,骨折合并脑损伤组接着制备脑损伤模型。造模后7,14,21,28d分批麻醉并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造模后28d大鼠右侧股骨X射线平片表现。②造模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骨痂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结果:64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平片显示与单纯骨折组相比,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骨折端骨痂形成早,骨痂量多。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内皮细胞、骨祖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造模后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单纯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原位杂交检测示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造模后7,14,21d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的成骨细胞数均高于单纯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合并脑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孙晓新张柳刘志奎姜晓华穆树林
关键词:脑损伤骨折愈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