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晏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关节镜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软骨
  • 1篇软骨分化
  • 1篇软骨细胞
  • 1篇软骨组织
  • 1篇软骨组织工程
  • 1篇手术
  • 1篇疼痛
  • 1篇种子细胞
  • 1篇踝关节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骨性
  • 1篇膝关节骨性关...
  • 1篇纤维软骨
  • 1篇纤维软骨细胞
  • 1篇镜下表现
  • 1篇患病
  • 1篇患病率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王予彬
  • 4篇程晏
  • 3篇朱文辉
  • 3篇卢亮宇
  • 3篇李靖龙
  • 2篇顾羊林
  • 1篇詹科
  • 1篇王亮
  • 1篇师东良

传媒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犬成肌细胞体外向纤维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犬成肌细胞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向纤维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比格犬大腿后群肌肉,以机械分解法与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分离获取成肌细胞,取第4代成肌细胞,实验组以2.0×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在含有人源性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cartilage-derivedmorphogenic protein-2,hCDM P-2)的高糖DM EM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对照组以相同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加入不含诱导因子的高糖DMEM完全培养液。诱导21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分泌功能,RT-PCR检测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Sox9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后成肌细胞的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甲苯胺蓝染色呈明显异染,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对照组阴性。RT-PCR检测显示经诱导后细胞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Sox9的mRNA在对应区域均有目的条带出现,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目的条带亮带。结论在hCDM P-2诱导下,犬成肌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顾羊林朱文辉王予彬卢亮宇程晏李靖龙
关键词:成肌细胞软骨分化种子细胞软骨组织工程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稳定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胫骨前缘骨赘增生5例,采用滑膜清理、游离体取出、骨赘磨除、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等对症处理,异体肌腱结合Femoral INTRAFIX技术固定重建外侧稳定结构。术后管型石膏固定踝关节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结果术后随访15-96个月,平均38个月,32例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4例从强阳性转为弱阳性。反复扭伤现象消失,均恢复工作和运动。AOFAS评分从术前的(36.7±0.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85.4±1.6)分(t=52.361,P=0.000)。术后MRI显示:外侧副韧带未见异常信号,8例韧带信号稍增粗;胫骨前缘骨赘增生消失4例;未见关节内游离体和异常滑膜信号。结论异体肌腱、Femoral INTRAFIX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临床效果肯定。重视关节内病变并及时微创处理对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作用。
朱文辉王予彬李南楠卢亮宇程晏李靖龙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分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3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关节病,随年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大于65岁人群中50%以上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片表现。OA是中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01统计,OA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
程晏王予彬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分析X线片表现患病率骨关节病关节疼痛
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的概念及其对半月板缝合手术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临床实践,针对术中操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分区:Ⅰ区,前角区;Ⅱ区,前侧方区;Ⅲ区,后侧方区;Ⅳ区,后角区。按照分区方法,Ⅰ区15例,Ⅱ区106例,Ⅲ区36例,Ⅳ区49例。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206例随访25~76个月,平均38个月,膝关节无症状率92.7%(191/206),有临床症状患者的分布:Ⅲ区10例,Ⅱ区1例,Ⅰ区2例,Ⅳ区2例。术前Lysholm评分(52±11)分,显著低于术后(92±8)分(t=-45.153,P=0.000)。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各区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0.289,P=0.000);组间两两比较的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各区间疗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各区缝合具有不同的中期临床疗效,关节镜下半月板分区对指导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操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朱文辉王予彬卢亮宇王亮李靖龙程晏顾羊林詹科师东良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