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爱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美国福特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未婚
  • 5篇病残
  • 5篇病残儿
  • 4篇ICD-10
  • 3篇生殖
  • 3篇生殖健康
  • 3篇女性
  • 3篇人工流产
  • 3篇未婚青年
  • 3篇流动人口
  • 3篇健康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育龄妇女
  • 2篇未婚女性
  • 2篇问卷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疾病
  • 2篇流产
  • 2篇节育

机构

  • 16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四川大学
  • 3篇国家卫生计生...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四川省卫生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四川省计划生...

作者

  • 16篇田爱平
  • 8篇崔念
  • 6篇陈颖
  • 4篇刘小章
  • 4篇唐永军
  • 3篇袁燕
  • 3篇蔡卫东
  • 2篇李霞
  • 2篇李民享
  • 2篇杨莉
  • 1篇代巧云
  • 1篇彭左旗
  • 1篇王媛媛
  • 1篇马旭
  • 1篇张宏光
  • 1篇王珍
  • 1篇赵君
  • 1篇孙荣国
  • 1篇朱明辉
  • 1篇杨丹

传媒

  • 8篇中国计划生育...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国际生殖健康...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的措施。方法:在成都市3类不同等级医院选择人工流产的18~24岁未婚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合格对象416人,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史者158人,占38.00%;重复人工流产对象中,有3次及以上者高达37.40%。38.00%的对象在20岁前做了首次人工流产;调查对象的妊娠与避孕知识得分低(55.77分);重复人工流产组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比较有较高比例的多性伴(57.00%,30.20%,P<0.001)和与异性同居(60.80%,48.10%,P<0.05)。最近半年及本次妊娠前调查对象使用避孕措施情况差,且较多使用低效避孕措施。结论:多性伴、与异性同居、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避孕措施是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教育,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正确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对于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十分重要。
陈颖崔念田爱平
关键词:未婚女性性行为避孕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
标准化流程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引入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编码ICD-10作为病残儿疾病分类标准,探索实现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方法:以"病残儿医学鉴定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系统"采集的四川省2004~2011年参加地市级医学鉴定的53632例病残儿对应的62225个疾病鉴定诊断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ICD-10匹配编码库,将病残儿疾病编码匹配原则转化为具体规则,建立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结果:总结了病残儿鉴定诊断存在的书写和命名不规范问题,在已有的ICD和FAD编码库基础上,建立了可扩展的匹配编码库,经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病残儿疾病名称ICD-10总体匹配率达到96.58%。结论:借助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可节省病残儿疾病手工分类统计的工作量,实现疾病的智能化统计分析,为病残儿鉴定资料的合理利用及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赵君李霞田爱平张宏光代巧云彭左旗王媛媛马旭
关键词:ICD-10病残儿疾病分类统计
我国病残儿医学管理和服务现况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是对出生缺陷家庭的再生育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实施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现将我国病残儿医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概况分析如下。
王珍陈颖田爱平
关键词:医学管理病残儿再生育
成都地区未婚流动青年生殖健康现状和需求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城市未婚流动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相关行为和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方法:在成都地区抽取工厂和服务场所,对15~24岁未婚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780例。调查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各项得分均很低。60.8%的男性和37.7%的女性曾有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有时使用避孕措施者80%,每次都使用者仅占12.7%,从不使用者占7.5%。调查对象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依次为相关知识教育、相关咨询服务和避孕药具服务。认为接受生殖健康服务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不好意思、不知道地方、没有时间以及担心服务人员的态度。结论:调查对象的生殖健康知识贫乏,不安全的性行为较多,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未得到满足。这一现状应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重视和思考。
唐永军崔念刘小章蔡卫东田爱平
关键词:未婚青年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四川省先天性病残儿疾病顺位及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病残儿先天性疾病顺位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标准化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自动归类流程,对四川省2004年-2015年地市级医学鉴定的18 897例先天性病残儿21 059个鉴定诊断进行疾病编码,应用SAS 9.2、R 3.3.3统计软件对鉴定资料进行基本人口学特征,总体、地区和年度的疾病顺位及趋势分析。结果:四川省2004年—2015年先天性病残儿平均鉴定审批率为83.3%,鉴定时患儿平均年龄7.7岁,男性占59.2%,农村占77.5%。先天性病残儿鉴定诊断共有131种,心脏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心间隔先天性畸形,脑的其他先天性畸形,睾丸未降,肌肉骨骼的其他先天性变形,唐氏综合征,头、面、脊柱和胸的先天性肌肉骨骼变形,上肢短小缺陷,髋先天性变形,腭裂伴有唇裂为高发的前10位先天性疾病。地区顺位显示除泸州市首位高发先天性疾病为脑先天性畸形外,其余市(州)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年度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唐氏综合征、心间隔先天性畸形和地中海贫血呈上升趋势,而肌肉骨骼的先天性变形、脑先天性畸形和睾丸未降呈下降趋势。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脑先天性畸形,睾丸未降,肌肉骨骼先天性变形,唐氏综合征等是四川省先天性病残儿的高发病种,需要针对唐氏综合征、心间隔先天性畸形和地中海贫血等呈上升趋势的先天性疾病制定切实有效的重点防治策略,降低儿童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赵君张宏光田爱平代巧云杨莉张序杨雪莹马旭
关键词:病残儿先天性疾病疾病顺位
从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视角看人工流产
2015年
目的:从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视角分析未婚妊娠原因,了解她们对未婚人工流产的认识。方法:对成都市不同等级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接受过人工流产术的19名未婚女性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避孕知识缺乏、发生性行为时心存侥幸心理、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措施不当为未婚妊娠的主要原因;对未婚人工流产对健康影响有一定的认识,最为担心的是怕影响以后的再生育。结论:对未婚人群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尤其是避孕措施的咨询和服务非常重要,需要政府牵头、家庭-学校-社会多部门协同合作,并不断探索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服务模式,以促进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
崔念陈颖田爱平
关键词:未婚妇女
父母对向未婚年轻人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了解并分析父母对向未婚年轻人提供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及服务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多级和整群抽样方法以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2871名家庭中至少有1个15~24岁的未婚子/女的父亲和母亲。约80%的父母对未婚年轻人寻求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和服务持理解和赞成,但对未婚者使用避孕措施理解和赞成者减少;超过50%的父母赞成向未婚年轻人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信息,但对于主动提供避孕服务,反对和赞成者各占1/4,理解者超过1/3。结论:父母的态度既宽容又矛盾,与其人口学特征及自身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关,提示应重视家庭性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崔念田爱平李民享
关键词:未婚年轻人生殖健康父母态度影响因素
成都地区未婚流动青年性避孕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未婚流动青年对性相关行为的态度、性行为和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地区抽取工厂和服务场所15~24岁未婚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780人。50%以上调查对象能接受未婚性行为,40%以上不在意配偶婚前是否是处女或处男;49.4%有过性交行为;发生性交行为时能够每次使用避孕措施者仅12.7%,7.5%从不使用避孕措施,其余为不规律使用。男性、外出打工年龄小、从事服务行业工作以及能接受未婚性行为者发生性交行为的可能性更大。文化程度低、不与家人同住者更有可能在发生性交行为时不是每次都使用避孕措施。结论:需根据未婚流动青年的性别、年龄等特点,长期、持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避孕知识与技巧的教育和培训。
唐永军崔念刘小章蔡卫东田爱平
关键词:未婚青年流动人口性观念
四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评价四川省农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培训前后考试方式了解四川省5个项目县参加农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适宜技术培训的技术服务人员对培训效果、培训过程及近期培训结果的认知和评价。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变量。结果:卫生技术人员对培训内容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单位是否具备使用条件,以及培训前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后者又受专业技术资格和单位是否具备使用条件的影响。结论:推荐有专业技术资格、专业对口并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单位具备推广应用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可保证培训质量,使有限的培训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刘小章杨丹朱明辉田爱平唐永军孙荣国
关键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四川省病残儿先天性疾病性别、城乡顺位差异及年龄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病残儿先天性疾病性别、城乡顺位差异及年龄趋势,为探讨疾病重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体系,对四川省2004-2015年鉴定的18 897例先天性病残儿对应的21 059个鉴定诊断进行疾病编码,分析性别、城乡顺位差异及年龄趋势。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在女性(30.85%)病残儿中构成比高于男性(19.08%),脑先天性畸形、肌肉骨骼先天性变形构成比在男性(7.24%和4.76%)中高于女性(5.94%和3.92%)。脊柱及胸廓先天性畸形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先天性心脏病、脑先天性畸形、唐氏综合征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均有P<0.05)。唐氏综合征、先天性晶状体畸形在城镇组中构成比更高,肌肉骨骼先天性变形、上肢短小缺陷、唇腭裂在农村组中构成比更高。结论四川省病残儿先天性疾病在性别、城乡顺位构成和年龄趋势上存在差异,应据此制订切实有效的重点防治策略,合理管控先天性病残儿家庭再生育风险,降低疾病发生率和致残率。
赵君代巧云袁燕张宏光田爱平彭左旗张序杨雪莹马旭
关键词:病残儿先天性疾病ICD-10疾病顺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