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斐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癌症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6篇肝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肝癌
  • 5篇肝切除术
  • 4篇预后
  • 4篇细胞
  • 4篇肝细胞
  • 3篇术后
  • 3篇肿瘤
  • 3篇小肝癌
  • 2篇癌患者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阻断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手术
  • 1篇术后复发

机构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王黎明
  • 7篇荣维淇
  • 7篇田斐
  • 7篇吴健雄
  • 7篇吴凡
  • 6篇安松林
  • 6篇冯莉
  • 4篇余微波
  • 4篇刘发强
  • 2篇毕超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最大径≤5cm小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小肝细胞癌(最大径≤5cm)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2月年至2013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219例小肝细胞癌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术前甲胎蛋白、肿瘤个数、肿瘤最大径、肝硬化情况、有无脉管瘤栓、肝被膜侵犯、癌细胞分化程度、手术切缘、手术方式及术中肝门血流阻断方式、术后治疗方式、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生存分析及Cox风险比例模型等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所有病例1、3、5、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9%、85.3%、67.8%、5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脉管瘤栓、肝被膜侵犯、肿瘤最大径、肝血流阻断方式、是否有肝硬化、癌细胞分化程度、甲胎蛋白水平、术后治疗方式、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对患者预后有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甲胎蛋白、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有肝硬化、肝被膜侵犯、肿瘤最大径、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为影响小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结论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高、肿瘤分化程度低、肝硬化程度重、肝被膜侵犯、肿瘤最大径大、有复发或复发早的小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差,对于高危复发患者应加强随访及干预,以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率。
荣维淇余微波吴健雄吴凡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小肝癌划分阈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划分小肝癌大小定义的阈值选择.方法 选择2003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222例小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根据肝癌大小分为<2 cm组、2~3 cm组与>3~5 cm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3%、67.8%及53.3%.肿瘤≤3 cm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0.1%及72.1%,肿瘤>3 ~5 cm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9.9%及6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4,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肝癌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被膜及肝癌直径(≤3 cm组与>3 ~5 cm组)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以2、3、5 cm为小肝癌的阈值划分中,以3 cm更具临床指导意义.该阈值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患者长期生存独立预测因素.
荣维淇吴凡吴健雄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刘发强
关键词:肝切除术预后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可手术小肝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可手术小肝癌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法与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法(Pringle法)对患者中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根据肝血流阻断不同方式,将我院腹部外科222例小肝癌手术患者分为无肝门阻断、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法3组,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收集生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组与无肝门阻断和Pringle法组患者之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4)。无肝门阻断、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和Pringle法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93.3%和76.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90.8%和50.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组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小肝癌可手术患者中应用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较Pringle法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荣维淇吴凡余微波吴健雄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
关键词:小肝癌肝切除肝血流阻断预后
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分析了解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1日至2013年7月30日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一治疗团队进行外科治疗的218例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Cox回归法对17个可能与复发及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9%、85.3%和67.6%,中位生存期35.0个月.1、3、5年无病生存率为84.4%、56.5%、47.0%,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AFP)阳性、卫星病灶、肿瘤累及肝被膜、肿瘤分化、脉管瘤栓与患者复发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结节、脉管瘤栓、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外科治疗是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的首选,卫星结节、脉管瘤栓、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行介入治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吴凡王黎明吴健雄荣维淇田斐毕超
关键词:肿瘤分期肝切除术复发
胃肠动力药与肝癌肝硬化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使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接受腹部大手术后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已成为共识.但肠内营养使用过程中的消化道副作用(腹胀、恶心、呃逆等),限制了肠内营养的使用剂量和效率.胃肠动力药有促进胃肠道正向蠕动和排空的作用,理论上其...
王黎明吴凡吴健雄荣维淇刘发强毕超田斐安松林冯莉
切缘和肿瘤数目对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切缘和肿瘤数目对可手术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03年1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1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切缘(≥1cm和〈1cm)、不同肿瘤数目(单发及多发)患者预后的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3%、67.8%和5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1cm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切缘≥1cm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单发肿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多发肿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切缘以及肿瘤数目均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小肝癌1cm切缘可能已经安全,扩大切缘并非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强化综合治疗理念,能够降低多发肿瘤对肝癌患者生存的不利影响。
荣维淇余微波吴凡吴健雄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刘发强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切缘预后
术前介入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转归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风险、围手术期转归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的方法,比较术前介入治疗组与未行介入治疗的配对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转归特点及应对措施。共纳入手术患者105例(其中82例患者采用肝区域选择性适时血流阻断的方法行复杂肿瘤的肝切除),按1:2配对,介入治疗组患者35例,配对对照组患者70例。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119.52±98.83)U/L,明显高于配对对照组[(67.39±61.25)U/L,P=0.040]。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32.60±95.43)min,较配对对照组[(218.70±75.13)]min延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与配对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治疗组和配对对照组患者均无大出血、胆瘘和30d内死亡病例。结论术前介入治疗对HCC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应用肝区域选择性适时血流阻断的方法及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够保障HCC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荣维淇余微波吴凡吴健雄王黎明田斐安松林冯莉刘发强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