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丞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蛋白
  • 4篇种植体
  • 4篇基因
  • 3篇牙槽
  • 3篇牙槽骨
  • 3篇增殖
  • 3篇破骨
  • 3篇巨颌症
  • 3篇骨吸收
  • 3篇EDA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牙槽骨吸收
  • 2篇牙移动
  • 2篇牙龈
  • 2篇牙龈退缩
  • 2篇粘连蛋白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口腔...
  • 7篇同济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王海丞
  • 12篇李翠英
  • 6篇江久汇
  • 5篇杨月
  • 4篇王佐林
  • 4篇彭靖
  • 3篇徐欣
  • 2篇刘畅
  • 2篇高龙华
  • 2篇陈雅文
  • 1篇苏俭生
  • 1篇钟滨
  • 1篇杨秋波
  • 1篇于世凤
  • 1篇章燕
  • 1篇张旗

传媒

  • 8篇口腔医学研究
  • 5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速成骨正畸(AOO)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形成情况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加速成骨正畸能增加骨改建及牙移动的速率,但仅仅只有部分关于加速成骨正畸的机制被获知。本实验进一步探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加速成骨正畸的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下颌左侧作为加速成骨正畸实验侧,右边作为常规正畸对照侧。左右两侧均用4盎司的力值。在1、3、5、7、14d将实验动物处死。每个时间点上的3只动物用作形态学观察,另外5只用作分子生物研究。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加速成骨实验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及骨改建活跃程度均较对照组高,而且有2次连续明显的增长。在加速成骨正畸(AOO)中,可观察到破骨细胞不同的分化因子在同一时期表达趋势不同:在第5天,实验组,CTSK,TRAP的mRNA显著上调并达到高峰;CTR的mRNA表达量在1~7d较平缓;JDP2、NFATC1的mRNA的表达量趋势相一致,在第7天达到高峰;Fra2的mRNA在第5天开始增加,之后持续升高。结论:提示在AOO过程中,破骨细胞可能有2次明显的连续分化,继而能持续的加速牙齿移动。
陈雅文高龙华江久汇李翠英王海丞刘畅许舒宇杨月彭靖
关键词:牙移动骨改建破骨细胞
巨颌症致病基因SH3BP2突变体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过表达突变型SH3BP2(p.Asp419Gly)的单核细胞对颌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巨颌症病灶内纤维异常增殖的机制。方法:构建巨颌症致病基因SH3BP2突变(c.1256A>G)载体,转染单核细胞系Raw264.7,筛选过表达稳定株;以过表达野生型SH3BP2的Raw264.7稳定株为对照。制备Raw264.7条件培养基,培养颌骨成纤维细胞并对比其生长状态。结果:成功建立过表达细胞系。突变型组条件培养基中成纤维细胞减少速率小于野生型组(P<0.05)。结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SH3BP2单核细胞对颌骨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弱,可能是巨颌症病灶常见纤维异常增殖的原因之一。
许舒宇李翠英徐欣王海丞杨月于世凤
关键词:巨颌症成纤维样细胞条件培养基
数字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评价数字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应用于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级口腔医学本科生(44人)的《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日常教学中,并与之前尚未使用该数字切片教学的2012级口腔医学本科生(33人)进行对比。通过课后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学生问卷调查等方面比较,来评价该数字切片的教学效果。结果:应用了数字化教学切片的2013级本科生(研究组)的画图作业成绩,略高于未应用数字化切片的2012级本科生(对照组),P<0.05。且经问卷调查,研究组总体满意度为97.5%,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6.5%,说明多数学生总体对教学效果满意(P>0.05)。结论:数字化切片应用于口腔组织病理教学,可改善目前我国多数基层口腔医学院校教学资料短缺的局面,同时有利于口腔组织病理教学资料同质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章燕王海丞钟滨苏俭生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教学
超声波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在大鼠正畸模型中,对第一磨牙牙周组织施加超声波振动,观察超声波是否能加速正畸牙移动。方法:选用30只SD大鼠,建立以中切牙为支抗,移动单侧第一磨牙的正畸模型,分为常规正畸组和超声波振动组。于加力第7、14、28天测量牙移动距离,HE染色,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Masson染色观察第一磨牙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牙周组织接受超声波振动刺激后,大鼠第一磨牙在第7、14、28天移动速率显著高于常规正畸组(P<0.05);同时可观察到超声波振动组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显著多于常规正畸组(P<0.05)。而Masson染色则显示,在加力第7天,常规正畸组和超声波振动组中,皆出现新生骨;但第14天时,前者新骨形成更加明显;直到第28天超声波后者出现更大规模的成骨反应。结论:超声波显著、并持续地增加牙周组织内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此效应可能导致了大鼠正畸模型的牙齿移动的加速,成功建立超声波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
栾俐阳江久汇李翠英王海丞高龙华
关键词:动物模型成骨破骨
种植体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唇侧牙槽骨吸收及牙龈退缩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植入种植体的颈部与唇侧骨板间距离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健康Beagle犬,在双侧上颌第一切牙处(共12个位点)行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的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并分为4组,A组(早期种植1 mm组),B组(早期种植2 mm组),C组(即刻种植1 mm组),D组(即刻种植2 mm组)。早期种植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即刻种植在跳跃间隙内置入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均采用埋入式缝合,3个月后翻瓣行牙龈成形术,术后1个月处死Beagle犬。比较各组唇侧牙槽嵴垂直骨吸收(vertical bone resorption,VR)、水平骨吸收(horizontal bone resorption,HR)、唇侧骨板厚度(bone thickness,BT)、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W)、种植体-骨结合率(bone-to-implant contact,BIC)。结果:垂直骨吸收数值比较,A组大于B组,C组大于D组(P<0.05);水平骨吸收数值比较,A组小于B组,C组小于D组(P<0.05)。种植体颈部根方1 mm水平,A组的唇侧骨板吸收量大于B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比较,A组和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于D组和A组(P<0.05)。角化龈宽度比较,种植术后3个月内,C组小于D组(P<0.05);在种植术后4个月,A组小于B组(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距离唇侧骨板1 mm时,种植体颈部发生明显骨吸收,角化龈宽度减少。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体颈部距离唇侧骨板2 mm时,可以有效地维持唇侧牙槽嵴高度和角化龈宽度。
黄洁王海丞胡佳慧周笑天王佐林
关键词:骨吸收
EDA片段的两种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重组多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EDA片段的两种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重组多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纤维粘连蛋白(FN,fibronectin)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和各种体液的多功能糖蛋白,由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分泌,在细胞粘附、铺...
王海丞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真核表达载体
文献传递
一种全口种植整体桥修复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口种植整体桥修复支架及其安装方法,所述支架通过多个钛基底固定在种植体基台上,包括固定连接钛基底的套筒以及连接相邻套筒以形成链状支架的活塞连杆,所述活塞连杆设置有用于固定活塞连杆长度的固定结构;活塞连杆的...
杨静文刘琦王海丞
文献传递
Micro-CT对骨皮质切开术中区域性加速现象的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Micro-CT观测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速率和牙槽骨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75只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组1:牙槽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CO+TM),组2:传统正畸(TM),组3:单纯牙槽骨皮质切开(CO),按照时间点(加力4、7、14、21、28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牙移动距离;三维重建后测量牙颈部、根中部、根尖部3个平面张力侧及压力侧共6个区域的牙槽骨骨密度及骨体积。结果:1)牙移动距离:初期TM组高于CO+TM组,在第14、21、28天时,CO+TM组明显高于TM组(P〈0.05)。速率:4~7d时TM组大于CO+TM组,之后小于CO+TM组,组间比较P〈0.05。2)骨密度:4、7、21、28d时远中骨密度CO+TM组与CO、TM组比较持续下降,TM组则先下降后上升,CO组稳定于0左右(P〈0.05)。3)骨体积:CO+TM组近中骨体积始终呈下降趋势,TM组近中骨体积自加力4d后持续缓慢升高。结论:牙槽骨骨皮质改良切开术辅助正畸可以在术后14~28d内增加正畸牙移动距离;牙槽骨远中侧骨密度降低明显,压力侧骨体积下降,张力侧骨体积上升,骨改建活跃,区域性加速现象在21d时最明显。
刘畅栾俐阳江久汇李翠英王海丞陈雅文许舒宇杨月彭靖
关键词:MICRO-CT骨密度
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体间距与种植体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拔除6只比格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后8周在数字化外科导板辅助下行种植术。每侧植入连续的4枚种植体,种植体间距分别设置为1、2、3 mm,共3个组别。术后2周和3个月时记录种植体周临床牙周指数,术后3个月时采集种植体龈周菌斑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时拍摄X线平行投照根尖片进行影像学测量;术后3个月时进行取材,制作硬组织切片并行Van Gieson(VG)染色,用SPSS 25.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 mm组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均明显高于2 mm组和3 mm组;1 mm组中,满足PI≥2的检测位点数最多,且符合种植体周炎诊断标准的PD≥5 mm或BOP阳性检测位点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菌斑群落结构分析显示,1 mm组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坦纳菌属(Tannerella)和普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较3 mm组更高。X线片结果显示,1 mm组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resorption,MBR)与嵴顶骨吸收(crestal bone resorption,CBR)明显大于其他2组。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3组中,1 mm组骨嵴顶高度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2 mm组与3 mm组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2 mm组和3 mm组,1 mm组PI最高,且发生了明显的骨吸收和软组织炎症,而2 mm组和3 mm组没有发生明显的骨吸收。因此,1 mm的种植体间距更容易发生种植体周炎。
胡佳慧王海丞黄洁周笑天王佐林
关键词:动物模型骨吸收
纤维连接蛋白EDA片段的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基因Ⅲ型重复序列有3个可变剪接区,分别为EDA、EDB和IIICS。在肿瘤、胚胎及创伤愈合等细胞增殖和迁移活跃的组织中,EDA+FN呈高表达,而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本文就其特性、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杨月王海丞彭靖李翠英江久汇
关键词:EDA纤维连接蛋白可变剪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