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山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阴阳
  • 6篇中医
  • 5篇辨析
  • 4篇问题辨析
  • 3篇阴阳平衡
  • 3篇逻辑
  • 3篇逻辑问题
  • 3篇黄帝
  • 3篇黄帝内经
  • 3篇扶阳
  • 2篇药学
  • 2篇医药学
  • 2篇易经
  • 2篇数据库
  • 2篇同义
  • 2篇同义词
  • 2篇中医药
  • 2篇中医药术语
  • 2篇中医药学
  • 2篇《易经》

机构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8篇王正山
  • 14篇张其成
  • 2篇朱建平

传媒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技术语
  • 1篇中医学报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阴阳的本质及数学特性被引量:5
2015年
从阴阳本义出发,区分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具体属性上的阴阳)。具体阴阳可以测量,具有确定性和可判定性,这与抽象阴阳模糊笼统的情况不同。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前提而存在,在这个角度上说,阴阳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关系,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和可传递性。中医学广泛利用阴阳作说理工具,经常以中值、均值或者对立属性作为默认参考,以具体属性值偏离默认参考的程度来论其阴阳虚实。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可判定性数学特征
中医清升浊降理论及其逻辑问题辨析
是经典中医里面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当论及清浊之阴阳时,一般以轻清者为阳,重浊者为阴.清升浊降是中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从类比自然界中的浮力现象而来.然而,根据浮力原理,物质在液体里上升还是下降,只与该物质的密度(轻重)...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中医学逻辑问题
经典中医气味阴阳理论相关问题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气味是中医药性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以气味分阴阳,则有气与气相对之阴阳、味与味相对之阴阳、气味相对之阴阳。气味各有厚薄,气味因其厚薄又可以各分阴阳。经典中医理论中关于气味阴阳的论述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其中气味之阴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4个,气味之厚薄及其阴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8个。这些问题长期未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四气阴阳药性理论逻辑问题
基于模式识别的中医药术语同义词自动提取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模式识别的中医药术语同义词提取方法,包括准备辞典、编写提取程序、按规则提取同义词、结果审核、同义词归并、有效性评价等步骤,准确率(P)约为94%,召回率(R)约为94.5%。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中医药术语同义词的自动提取可提高同义词提取工作的效率。
王正山朱建平
关键词:中医药学同义词模式识别数据库管理系统
气化动力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气"和"气化"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根本。"气化"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它需要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气化动力"问题。作为传统六经之首的《易经》,其解释变化的动力,主要有2个角度:1阴阳的对立与相互作用;2气与气的"感应"。前者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后者则主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谐性。《黄帝内经》继承了《易经》的思想,既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又注重气与气之间的感应。关于气化动力,《黄帝内经》中最有创新性的观点是"阳化气,阴成形",它指出了"形""气"转化的关键,有很大的科学潜容性和临床价值。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易经》《黄帝内经》
论郑钦安的阴阳平衡观及其源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析郑钦安的阴阳观及其源流,加深对火神派思想的研究。[方法]阅读陈修园、刘沅、郑钦安、卢铸之等人著作,并参考当代研究成果,分析郑钦安的阴阳观及其来源与流变。[结果]郑氏在阴阳关系上,主阴阳平衡观,并无明显的"贵阳贱阴"论调,用药也不偏主扶阳。郑氏的阴阳观,主要受刘沅影响,与陈修园差异很大。其后卢氏宗之,并加以发展,将"以水火立极"的郑氏"火神派",演化成为"以火立极"的卢氏"火神派"。极其弊也,论病皆谓阳虚,用药偏爱温热,这已明显偏离郑氏的初衷。[结论]郑钦安在阴阳关系上,主要持阴阳平衡观,后学未得其全,独重阳气,偏爱温热,实违郑氏本意。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郑钦安火神派扶阳阴阳平衡陈修园
中医清浊理论相关问题辨析被引量:7
2015年
"清浊"是经典中医的一对非常重要的"元概念"。当论及清浊之阴阳时,一般以轻清者为阳,重浊者为阴。但这与寒热阴阳、气味阴阳以及营卫阴阳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另外,"清升浊降"是中医学中与"清浊"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这个理论从类比自然界中的浮力现象而来。然而,根据浮力原理,物质在液体里上升还是下降,只与该物质的密度有关,而与用量无关;升提或下降之力的大小,则与密度和用量有关。而根据清轻者为阳主升的假设,药物在人体里上升还是下降,不仅与该药物的密度有关,而且与用量有关,二者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临床用药困惑。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阴阳逻辑问题
略论清代温病诸师的阴阳观
2014年
清代中医学最重要的进步是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因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治疗上"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须要处处顾护阴液,故温病学派给人的感觉一般来说是崇尚阴柔、好用寒凉、用药轻灵等等。这其实是治疗温病本身的需要,并非温病学诸大师的一隅之偏。清代温病诸师中,叶天士、王孟英等皆主阴阳平衡观,反对景岳之"贵阳贱阴"观点,反对空谈先天阴阳,认为无补于临床。而吴鞠通则持"阳大阴小论"和"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反对阴阳平衡,主"贵阳贱阴"论调。这些特点应该引起学术界重视。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温病学派扶阳学派叶天士吴鞠通阴阳平衡
中医阴阳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研究
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医阴阳学说进行研究: 上篇集中讨论中医阴阳的本质及数学特性。这是本论文最核心的内容。其中又分为四章: 第1章讨论中医阴阳的本质及基本数学...
王正山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阴阳阴阳平衡
文献传递
《五行大义》引《内经》考被引量:1
2013年
隋代萧吉的《五行大义》中有9处引用《黄帝内经》。索引原文与今本《黄帝内经》相比大多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如五脏的阴阳属性、肝为罢极之本、脾为仓廪之本等。《五行大义》可谓隋以前研究阴阳五行集大成之作,萧吉对所引《黄帝内经》之文,多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加以解释,与后世注有所不同。
王正山张其成
关键词:黄帝内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