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翠菊

作品数:57 被引量:383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职业病
  • 22篇职业病危害
  • 10篇关键控制点
  • 6篇噪声
  • 6篇控制效果评价
  • 6篇本底
  • 5篇毒物
  • 5篇职业病危害因...
  • 5篇化学毒物
  • 5篇风险评估
  • 5篇高本底辐射
  • 4篇危害分析
  • 4篇工频
  • 4篇工频电磁场
  • 4篇
  • 3篇电站
  • 3篇预评价
  • 3篇职业病危害因...
  • 3篇生活垃圾
  • 3篇装箱

机构

  • 56篇广东省职业病...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广东电网公司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州市体育科...

作者

  • 57篇温翠菊
  • 33篇苏世标
  • 22篇陈建雄
  • 21篇闫雪华
  • 20篇黎丽春
  • 17篇李荣宗
  • 16篇邹剑明
  • 15篇刘明
  • 12篇耿继武
  • 8篇李旭东
  • 8篇徐海娟
  • 7篇温贤忠
  • 6篇陈惠清
  • 5篇冯本秀
  • 5篇温薇
  • 5篇杨敏
  • 5篇周珊宇
  • 4篇丘创逸
  • 3篇张丹英
  • 3篇陈嘉斌

传媒

  • 20篇中国职业医学
  • 14篇中国卫生工程...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广东省职业健...
  • 2篇广东省职业健...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九次全国劳...
  • 1篇广东省劳动卫...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运码头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储运码头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风险以及防护措施,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以集装箱、石油、化学品、散粮、煤码头职业病危害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HACCP),采用职...
李旭东邹剑明苏世标陈建雄闫雪华温翠菊
关键词:职业病疾病预防
文献传递
HAZOP技术在某化学品码头装卸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技术,预防和控制某化学品码头装卸作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方法: 基于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结合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
李荣宗陈惠清温翠菊刘明苏世标
关键词:职业病疾病预防健康管理
文献传递
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与SOD1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与SOD1rs1041740、rs2070424、rs10432782和rs4998557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同一噪声暴露强度噪声作业人员...
李旭东陈建雄刘明陈惠清温翠菊杨敏黎丽春苏世标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噪声性听力损失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
文献传递
阳江高本底辐射对居民机体MGMT基因和T-AOC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居民MGMT基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照人群选择恩平市横陂镇(CA)出生并长大男性居民。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中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用化学比色法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结果HBRA和CA人群外周血有核细胞中MGMT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85±0.319、0.414±0.365,血清中T-AOC含量分别为(28.81±6.36)μ/ml、(11.41±3.78)μ/ml。与CA组相比,HBRA组人群该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本底辐射对居民MGMT基因和抗氧化有影响。
黎丽春邹剑明苏世标陈建雄耿继武徐海娟杨敏温翠菊冯本秀
关键词:高本底辐射MGMT
噪声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职业性噪声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上述可供借鉴的定量评估方法中,IS01999:2013和NIOSH1998的方法要求使用的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水平和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不便于推广,并且上述两种...
刘明苏世标胡世杰徐海娟温翠菊李荣宗刘文慧
关键词:噪声暴露风险评估
移动式排烟罩对电焊烟尘的控制效果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对移动式排烟罩治理集装箱制造业焊接工艺的电焊烟尘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设计安装电焊机移动式排烟罩,并按职业卫生评价规范布点,现场采样检测,分析与评价技术改造工程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技术改造前,共测定46个电焊作业工作岗位,电焊烟尘(总尘)浓度超标率为100.0%,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大值为26.7mg/m3,超标5.7倍。经安装移动式排烟罩技术改造后,测定46个电焊作业工作岗位,电焊烟尘(总尘)TWA平均浓度由13.6 mg/m3下降到2.6 mg/m3,超标率下降到13.0%。结论采用移动式排烟罩能有效控制集装箱制造过程中焊接工艺产生的电焊烟尘浓度,值得推广应用。
丘创逸陈建雄张东辉温翠菊闫雪华邹剑明
关键词:电焊烟尘集装箱制造控制效果评价
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析和控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对某煤矿矿井新建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检验检测法对某生产能力为4 Mt/a煤矿矿井新建建设项目(简称"新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明确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生产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结果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矽尘、噪声和手传振动。个体煤尘超标率为69.0%(20/29),个体矽尘超标率为85.7%(6/7),个体噪声超标率为26.9%(7/26);掘进工具凿岩机手传振动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24.6 m/s2,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检出疑似粉尘作业人员观察对象63人,疑似噪声作业人员观察对象6人,检出率分别为4.6%(63/1 354)和2.3%(6/264);但无检出疑似职业病病人。结论该新建项目粉尘、噪声和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尚未达到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的要求,作业人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健康损害,应采取综合防治对策,以有效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
温翠菊刘明赵雷苏世标李荣宗
关键词:煤矿矿井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手传振动职业病危害分析
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风险评估是指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客观地认识事物(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辨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的过程。
刘明苏世标胡世杰徐海娟温翠菊李旭东李荣宗刘文慧
关键词:噪声风险评估
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慢性长期持续性照射对居民周围血热休克蛋白(HSP)70mRNA、痰样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国广东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广东恩平市横陂镇(CA)出生并长大的年龄相仿的男性居民作为对照人群。分别抽取周围血5ml、连续3d痰样,并测定周围血HSP70mRNA、痰样HSP70蛋白的水平。结果在HBRA和CA居民周围血HSP70mRNA水平分别为血清中(0.551±0.358)和(0.584±0.400),痰样HSP70为(1.439±0.851)和(1.925±0.719)。与CA组比较,HBRA组人群周围血HSP70mRNA、痰样HSP70水平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然高本底辐射长期作用于人体,其周围血、痰样HSP70表达有一定降低,尚不能判断长期低剂量辐射与HSP70表达高低的关系。
温翠菊邹剑明苏世标耿继武黎丽春杨敏邹飞
关键词:HSP70DNA损伤
广东省2006—2016年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描述2006—2016年期间广东省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病和分布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治建议。[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对"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东省2006—2016年尘肺病报告卡信息进行整理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包括病种构成、发病年份、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地区、行业、企业规模、经济类型等分布情况。[结果]2006—2016年期间广东省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病例2 362例,分期以壹期(1 470例,62.24%)为主,病种以矽肺(1 568例,66.38%)为主,其他尘肺(351例,14.86%)和电焊工尘肺(252例,10.67%)为辅。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从2006年(74例)急速上升到2011年(284例),达到小高峰后,2011—2015年呈"锯齿式"曲折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高峰(309例)后,2016年(259例)降至2014年水平。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中,男性2 313例(97.93%),女性49例(2.07%)。壹期新病例发病年龄M(P25,P75)为44(38,49)岁,接尘工龄M(P25,P75)为9(6,14)年。各类职业性尘肺病的高发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6.21%)。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城市分别为佛山市(556例,23.54%)、广州市(434例,18.37%)、深圳市(272例,11.52%)、中山市(208例,8.81%)和韶关市(167例,7.07%)。发病病例有企业聚集、群体发病的趋势,2006—2016年中发病的1 036家企业中25.39%的企业有2例以上的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私有经济类型企业(55.72%),小型、中型企业尘肺病比例高(分别为37.30%和34.16%)。[结论]广东省职业性尘肺病主要以矽肺为主。目前发病形势整体仍处于高发期,但占全省职业病总数的比例自2013年起呈下降趋势。
周珊宇温贤忠李旭东陈嘉斌温翠菊
关键词: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风险评估发病年龄接尘工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