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21例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收治的2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月~11岁,平均7.2岁;伤后6~7d开始逐渐恢复。16例痊愈出院,5例出院时肢体仍有轻瘫(2例原有面瘫患儿仍有轻度面瘫),随访3~5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儿童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其生理发育特点有关,早期诊断和合适的治疗、护理,绝大多数可获治愈。
- 黄瑞宏周希汉林进平邓金莲胡惠华黄陈铭
- 关键词:儿童发病机制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的1374例颅脑外伤患者中32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与同期40例术后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术后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及手术次数是影响患者颅脑外伤术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大多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形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可以是某单一因素,也可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
- 林进平杨绮帆钱锁开
-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
- 15例儿童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方式、术中处理与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15例行开放性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硬脑膜均有行广东冠昊生物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行袋状缝合,回复骨瓣均用美国Blonet Microfixation公司2.0 mm接骨板及2.0×5 mm钛钉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经验。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11例恢复良好(73.3%),2例中度残疾(13.3%),1例重度残疾(6.7%),1例死亡(6.7%)。结论儿童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方式因根据术前及术中患儿颅内情况选择,若情况允许尽可能术中回复骨瓣对患儿恢复有利。
- 黄陈铭周希汉黄瑞宏李文生肖连福林进平
- 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儿童手术方式并发症
- 巢蛋白与神经干细胞被引量:14
- 2009年
- 巢蛋白(Nestin)表达起始于胚胎早期神经前体细胞,在胚胎脑中呈时空序列性表达,目前主要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标记蛋白,应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Nestin在中枢神经损伤后能重新表达,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最早、快速应答的敏感指标。其在多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病理级别及预后相关。
- 林进平钱锁开
- 关键词:NESTIN神经干细胞肿瘤颅脑损伤
- 可吸收内固定体在儿童颅脑损伤术中骨瓣复位固定的应用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体在儿童颅脑损伤术中骨瓣复位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9年3月行骨瓣复位固定的63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颅骨复位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研究组术中使用可吸收骨折内固定体(方头螺钉及直行骨板4孔)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对照组术中使用2.0 mm接骨板及2.0 mm×5 mm钛钉进行骨瓣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颅骨塑形满意度、术后影像学检查的干扰及固定材料的吸收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颅骨塑形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CT、MRI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中无伪影干扰,对照组患儿术后CT、MRI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中明确有金属伪影干扰;研究组固定材料术后8~18个月均吸收,对照组金属接骨板术后随访均无吸收。结论儿童颅脑损伤手术中骨瓣复位固定应用可吸收骨折内固定体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塑形满意度与金属固定材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固定材料可完全吸收,对影像学检查无伪影干扰,避免终生携带金属异物,有利于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 黄陈铭周希汉黄瑞宏李文生肖连福林进平
- 关键词:儿童颅脑损伤骨瓣复位
-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损伤后的脑组织中巢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损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外伤组、高压氧治疗组,各组再分为伤后1d、3d、7d、14d和21d五亚组(n=6);按改良的Feeney法制作重型脑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所有大鼠受伤脑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结果外伤后大鼠伤侧脑皮层中巢蛋白表达水平随伤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在伤后14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受伤脑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水平高压氧治疗各亚组均明显高于外伤各相应亚组(P<0.01),而外伤各亚组又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上调脑组织中巢蛋白表达可能与其对受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有关。
- 林进平黄瑞宏周希汉陈昌勇黄陈铭李文生肖连福
-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巢蛋白神经保护
- Ommaya囊置入外引流治疗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OMMAY囊置入外引流术治疗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OMMAY囊置入外引流术治疗急性脑积水18例,择期视病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7例病人有效随访3—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V级5例,Ⅳ级7例,Ⅲ级3...
- 黄瑞宏黄陈铭林进平邓金莲胡惠华
- 关键词:脑积水
- 文献传递
- 介入溶栓术治疗对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对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病3 h以内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发病3 h及以上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进行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7、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及血清BNP、Hcy、PPARγ水平、减少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林进平黄瑞宏李文生李凯刘琼
- 关键词:介入溶栓术神经功能生活质量B型钠尿肽同型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 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幕上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幕上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为幕上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5例幕上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采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后3、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7、14天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3、7、14天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上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GOS评分分级情况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的GOS评分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幕上临界量高血压脑出血能短期内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GCS评分情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较好。
- 黄陈铭周希汉黄瑞宏李文生肖连福林进平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组织扩张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随后根据有无再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与再出血组,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并发症发生率(22%)与再出血发生率(18%)与观察组(89%、18%、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手术时机(<6 h)、术前收缩压(≥200 mmHg)与术前舒张压(≥120 mmHg)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术后再出血患者,高血压病程≥10年、手术时机、术前血压状况是主要危险因素。
- 林进平黄瑞宏李文生李凯刘琼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手术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