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32例低位椎管内肿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T10 椎体节段以下的低位椎管内肿瘤 32例患者均予手术切除 ,全部切除 2 7例 ,部分切除 5例。结果 32例中早期误诊 15例。术后随访 6个月~ 3年 ,2 9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 ,3例下肢肌力及感觉减弱 ,无一例复发。结论 以临床特征为基础 ,配合X线片、腰穿脑脊液检查、MRI检查可降低低位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 ,应尽早手术。
- 杨明陈正形端木群力黄东辉
- 关键词:疗效手术切除误诊
-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 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型、手术适应征、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操作要领进行探讨。方法对25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总结。所有患者行骨盆平片、闭孔斜位、髂骨斜位等X线片检查,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按AO分型法分型。伤...
- 杨明张剑黄悦万双林胡志军范顺武
- 文献传递
- 成人术后椎间隙感染及诊治被引量:2
- 1998年
- 成人椎间隙感染多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并发症,临床较为少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笔者自1985年~1997年间收治7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诊治认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1~52岁,平均46岁。腰_(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6例,腰_5~骶_11例。椎板开窗5例,全椎板切除2例。腰_(4~5)椎间隙感染6例,腰_5~骶_11例。术后5天出现症状1例,14天出现症状2例。
- 端木群力杨明宗维民朱红
- 关键词:椎间盘髓核摘除腰椎椎间隙感染
- 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骨折
- 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历史长、经历曲折而缓慢的过程,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随着骨科生物力学、冶金技术和检查设备的发展,近二十年来在治疗方法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 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以往对于跟骨骨折,...
- 端木群力黄东辉赵琦辉刘新功武垚森杨明张春
-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骨折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粉碎性跟骨骨折
- 文献传递
-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5
- 2002年
- 端木群力杨明黄东辉
- 关键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马尾神经受压大鼠脊髓圆锥神经元的形态、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鼠马尾神经受压后脊髓圆锥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数量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以及探讨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SD大鼠分为马尾受压模型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造模术后30min、2h、4h、8h、1d、3d、1周、2周、3周取样。采用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马尾受压后脊髓圆锥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测定BDNF mRNA阳性细胞的数量。计算单位面积内的阳性细胞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马尾受压后不同时间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马尾神经受压可导致脊髓圆锥神经元形态结构出现明显伤害性改变。TUNEL染色与BDNF mRNA原位杂交显示,阳性细胞分别于制模术后8h、4h起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多,并于术后3d达高峰,术后3周上述阳性细胞的数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马尾神经受压后,可导致相应脊髓圆锥神经细胞结构的明显变化,其凋亡数量明显增加,说明马尾受损可导致中枢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这可能是马尾综合征逾期手术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马尾严重受压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BDNF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对神经...
- 杨明章明万双林黄悦张剑范顺武
- 关键词:马尾神经脊髓圆锥细胞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 培养的大鼠间皮细胞的抗凝与纤溶功能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测定培养状态下间皮细胞的抗凝与纤溶作用的强度并与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作比较 ,为血管假体内腔铺被细胞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取SD大鼠大网膜、主动脉、皮下结缔组织作间皮、内皮及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取 3类细胞第 3代融合后 4 8h的无血清培养液 ,放射免疫法测定 6 酮 PGF1α(前列环素的代谢产物 )的含量 ,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结果 间皮细胞培养液中6 酮 PGF1α浓度显著高于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也高于成纤维细胞 ,但与内皮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培养状态下的间皮细胞具有与内皮细胞相似的功能特点 ,可能成为血管假体内腔铺被层的理想材料。
- 杨明章明陈正形韩永坚
- 关键词:间皮细胞抗凝功能纤溶功能放射免疫法人工血管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骨折椎体骨折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骨折椎体发生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12例(618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男107例(121节),女405例(497节);年龄51~91岁,平均(70.38±7.59)岁;单节段骨折406例,双节段骨折106例;骨折节段为T4~L5;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为一1.0~一5.2SD。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椎BMD、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等情况)、椎体前/中缘高度恢复率及骨折治疗的节段等。结果52例(10.16%,52/512)患者出现非骨折椎体骨折,4例发生骨折椎体再骨折。52例非骨折椎体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88±7.74)岁,其中女性占94.23%(49/52),平均BMD的T值为(一4.03±0.60)SD,初次双节段骨折比率为51.92%(27/52);456例无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0.2l±7.56)岁,其中女性占77.19%(352/456),平均BMD的T值为(一2.89±0.55)SD,初次双节段骨折比率为17.32%(79/456);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骨折椎体骨折组与无骨折组BMI、骨水泥注入量、椎间盘渗漏数、椎体前/中缘高度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2例发生非骨折椎体骨折患者中,32例(61.54%,32/52)骨折发生于非邻椎,20例(38.46%,20/52)骨折发生于邻椎;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程度、女性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导致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骨折椎体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 宁磊万双林杨明黄兆波刘超蔡宏歆范顺武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
- 大鼠马尾神经受压后脊髓圆锥神经元HSP70、BDNFmRNA表达的变化
- 目的了解马尾神经受压后是否导致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的变化,测定表达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了解马尾受压后脊髓神经元是否具有自我保护与修复功能。
- 杨明万双林张建锋范顺武
- 文献传递
-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九例被引量:18
- 2002年
- 端木群力杨明黄东辉
-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