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劲松

作品数:371 被引量:5,321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4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5篇农业科学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5篇土壤
  • 98篇土壤盐
  • 91篇盐分
  • 77篇土壤盐分
  • 55篇盐渍
  • 45篇盐碱
  • 39篇水盐
  • 37篇盐渍土
  • 34篇盐渍化
  • 27篇盐碱地
  • 27篇土壤水
  • 27篇碱地
  • 25篇灌溉
  • 24篇土壤盐渍
  • 23篇黄河三角洲
  • 22篇作物
  • 21篇地下水
  • 19篇土壤盐渍化
  • 17篇电磁感应
  • 15篇KRIGIN...

机构

  • 370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中国科学院南...
  • 2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安徽工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1篇中国科学院烟...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石河子大学
  • 6篇扬州大学
  • 5篇河海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4篇沈阳化工学院
  • 4篇江苏省水利厅
  • 3篇黄河水利职业...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山东省农药研...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371篇杨劲松
  • 152篇姚荣江
  • 122篇刘广明
  • 69篇余世鹏
  • 48篇王相平
  • 33篇谢文萍
  • 29篇李晓明
  • 28篇李冬顺
  • 22篇陈小兵
  • 20篇杨奇勇
  • 16篇刘梅先
  • 16篇陈德明
  • 15篇张新
  • 14篇吕真真
  • 14篇邹平
  • 14篇吴亚坤
  • 14篇刘春卿
  • 13篇金雯晖
  • 13篇刘洪强
  • 12篇徐力刚

传媒

  • 53篇土壤
  • 38篇土壤学报
  • 36篇土壤通报
  • 3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0篇农业环境科学...
  • 9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中国土壤与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15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4篇2017
  • 10篇2016
  • 25篇2015
  • 22篇2014
  • 20篇2013
  • 20篇2012
  • 36篇2011
  • 28篇2010
  • 21篇2009
  • 24篇2008
  • 29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13篇2004
3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用石膏对苏北滩涂盐渍土浸提液电导率换算关系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土壤饱和浸提液、土水比1︰1浸提液和土水比1︰5浸提液3种方法,测定了苏北滩涂地区施用石膏改良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和p H。结果表明:未用石膏改良的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与土水比1︰1及1︰5浸提液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和0.979;在施用石膏情况下,土壤饱和浸提液和土水比1︰5浸提液电导率均随石膏添加有一定程度升高,且二者之间仍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换算关系为:ECe=1.42+6.86×EC1︰5(r=0.980**);且施用石膏能显著改善土壤碱化程度,降低土壤p H。本实验研究条件下,建议研究区石膏施用量为3 g/kg(即0.6 kg/m2)。
李芙荣杨劲松姚荣江余世鹏吴晓卫
关键词:电导率石膏PH
电磁感应仪用于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协同克立格估值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理论,分析了0~40cm和40—80cm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在对协同区域化变量进行交互半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协同克立格法,以电磁感应仪EM38测得的土壤表观电导率作为协同变量,对各层次的土壤盐分进行估值。结果表明: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各层次土壤盐分均表现中等强度的变异和空间相关性;随机性因素是引起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原因;协同区域化变量间均表现为正相关,且协同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优于单一变量。同普通克立格法相比,协同克立格法估值产生的均方误差减小13.1%~17.8%,平均标准误差减小5.83%~17.6%,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提高37.6%~42.6%。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精准定量化、科学管理与合理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姚荣江杨劲松
关键词:电磁感应仪土壤盐分
土壤盐分和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CoKriging估值——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为例被引量:44
2006年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层盐分和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和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表层积盐作用明显;各层土壤盐分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土壤含水量除表层为中等变异强度外,其余各层为弱变异强度;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土层盐分和含水量均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对K rig ing插值结果分析表明,研究区各土层盐分和含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存在着空间上的相关性和变异性,表层土壤盐分和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微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地下水性质是主导深层土壤盐分及含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采用表层土壤盐分及相应土层含水量对深层土壤盐分进行CoK rig ing估值,均能提高估值精度,采用表层土壤盐分对深层土壤盐分进行CoK rig ing估值的精度要明显高于采用土壤含水量,其估计方差减少百分数最大达到167.36%。
姚荣江杨劲松刘广明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空间变异特征半方差函数KRIGING插值
基于EM38长江河口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结合GIS技术和地统计方法对长江河口地区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M38所测土壤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EC1∶5)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显著水平,其中以EMh+EMv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盐分含量统计特征表明,土壤盐分含量变幅较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各层土壤盐分含量均值介于0.7136~0.8137g/kg之间,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盐分含量均值逐渐增大,总体上盐分分布具有一定的底聚性;各土层含盐量均呈现中等变异强度,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在水平方向上含盐量的变异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趋弱。盐分含量空间分布表明,各层土壤盐分含量由南向北、自东向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盐量不断升高。盐化土面积百分比表明,该地区大部分为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和中度盐化土所占比例较小,但由于含盐母质和地下水矿化度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存在巨大的潜在性威胁。运用EM38测值解译所得土壤盐分含量真实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土壤盐渍化状况,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及防范提供依据。
张同娟杨劲松刘广明
关键词:EM38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
采样数量与空间插值方法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质量评价空间预测精度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空间插值方法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不同对土壤质量评价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的土壤质量指数为例,从359个土壤采样点中抽取了340,170,90,50,30五个样本子集,通过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4种插值方法,分别对其空间变异和布局进行了解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对预测精度影响不显著,而采样点数量则显著影响了土壤质量指数空间分布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在华北平原县域尺度上,以土壤质量评价作为调查目的的土壤采样中,90个样点是比较适宜的采样数量。同时,将我们的结果与Cochran最佳采样数量计算公式获取的最佳采样量比较后发现,Cochran方法获取的最佳采样数量明显偏低,若不考虑实际的空间变异情况,仅仅使用Cochran公式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空间预测不准确。
张贝尔黄标赵永存张晓光孙维侠胡文友杨劲松
关键词:土壤质量评价空间插值方法华北平原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优化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被引量:5
2014年
为寻求合理的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通过设置4种灌水量水平(0.8E、1.0E、1.2E和1.4E)和2种灌水矿化度(2、3g/L).研究灌溉制度对土壤盐分动态和冬小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剖面盐分均呈表聚累积特征;冬小麦收获后,矿化度2g/L且灌水量小于1.2E和矿化度3g/L。且微咸水灌水量小于等于1.2E时,表层0~20cm土壤有次生盐渍化的危险。矿化度3g/L、灌水量1.4E时,冬小麦收获后表层0~20cm土壤属于轻度盐渍化土壤。灌水量为1.0~1.2E时.2种矿化度的微咸水处理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封丘地区微咸水灌溉制度以矿化度2g/L、灌水量为1.2E为宜。
王相平杨劲松余世鹏刘广明姚荣江
关键词:土壤盐分水分利用效率蒸发皿蒸发量灌溉制度优化
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盐碱障碍因子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对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围垦于2005年,种植于2007年)盐碱障碍因子分析发现,农田土壤处于脱盐碱化阶段,其盐分均值为1.78 g/kg,属轻度偏中度盐渍化,但其变幅大,空间变异性强,盐分大值呈斑块状分布于田块中。同时,其pH高,均值达9.83,碱化特征明显。海涂围垦农田土壤盐分与pH的剖面分布均较均匀,垂直变异性弱。离子分析结果显示,海涂围垦农田土壤盐分以NaCl为主,除K+外,土壤可溶性离子按其与盐分和pH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Cl–、SO24、Ca2+、Mg2+、Na+,分别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另一类为CO32、3HCO,分别与pH值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同类离子之间互呈显著正相关,而两类离子相互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或极弱正相关。K+既与土壤含盐量和pH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也与除SO24和Ca2+外的所有离子呈正相关。结合研究区气候特征,在消减新围垦海涂农田土壤盐碱障碍因子的过程中应积极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增强盐分的淋洗,并重点防止土壤的碱化过程。
张建兵杨劲松姚荣江余世鹏曲长凤李芙荣
关键词:可溶性离子
地下水作用条件下粉砂壤土盐分动态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用粉砂壤土土柱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 ,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及其矿化度作用条件下非饱和粉砂壤土的盐分动态规律。在相同地下水埋深情况下 ,处于盐分动态平衡状态时的各模拟土柱相同层次土壤溶液浓度 ,与地下水矿化度呈良好正相关关系。在相同地下水矿化度条件下 ,土体积盐速率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关系 ,但是各土柱相同埋深土体达到盐分动态平衡状态时的土壤溶液浓度差别不明显。对地下水埋深及地下水矿化度对耕作层土壤溶液浓度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
刘广明杨劲松李冬顺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盐分动态
基于遥感与电磁感应仪数据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目前黄淮海平原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与磁感应电导率仪(EM38)在田间定位、定点测量,对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利用Kriging、指数回归和回归-Kriging3种不同的方法对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空间结构特征,符合指数模型分布,具有极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3种不同的方法对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riging法、指数回归法及回归-Kriging法在描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上相似,但指数回归法与回归-Kriging法对于盐分的分布表达更具体,更细致。综合运用多种数据源的方法,即遥感影像数据与EM38测量数据相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土壤盐分空间预测的精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由北向南、自西向东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趋势效应。
吴亚坤杨劲松刘广明
关键词:遥感KRIGING插值EM38
苏北滩涂区施肥对菊芋生长和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通过在苏北滩涂区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菊芋地下、地上干物质累积,及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是苏北沿海滩涂菊芋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在氮肥供应充足情况下,适当增施磷肥(75kg·hm-2)可以增加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小于150kg·hm-2时,土壤中氮素处于净消耗状态,施氮量225kg·hm-2时,不仅可以获得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的最大产量,且有助于土壤氮素的累积。硝态氮是苏北沿海滩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且降水是导致硝态氮淋失的重要原因。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氮素淋失的风险加大。
赵秀芳杨劲松蔡彦明姚荣江李冬顺韩建均
关键词:菊芋施肥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氮素累积养分淋失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