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锋

作品数:103 被引量:1,99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经济管理
  • 14篇建筑科学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2篇城市
  • 42篇生态
  • 34篇生态系统
  • 19篇生态系统服务
  • 13篇生态服务
  • 13篇可持续发展
  • 13篇城市生态
  • 11篇生态服务功能
  • 11篇复合生态
  • 10篇土地利用
  • 9篇生态规划
  • 9篇生态用地
  • 7篇复合生态系统
  • 6篇生态安全
  • 6篇生态管理
  • 6篇城市化
  • 6篇城市土地
  • 5篇循环经济
  • 5篇生态环境
  • 5篇生态评价

机构

  • 10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国家林业局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北京市城市规...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3篇李锋
  • 50篇王如松
  • 11篇阳文锐
  • 11篇刘旭升
  • 10篇赵丹
  • 8篇黄锦楼
  • 7篇胡聃
  • 6篇宋英石
  • 6篇赵丹
  • 5篇周传斌
  • 4篇贾举杰
  • 4篇付芝红
  • 4篇金家胜
  • 4篇王效科
  • 4篇王洁
  • 4篇叶亚平
  • 4篇殷春雪
  • 4篇钱谊
  • 4篇程琳
  • 4篇陶宇

传媒

  • 28篇生态学报
  • 8篇城市环境与城...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环境保护科学
  • 3篇中国城市林业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规划建设
  • 2篇2009中国...
  • 2篇第四届中国青...
  • 2篇中国生态学学...
  • 2篇第一届生态智...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城市规划汇刊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林业科技管理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居住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以珠海华发新城为例被引量:9
2003年
居住区绿色空间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居住区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8项原则,并以珠海华发新城为例,从滨河公园、住区外围防护绿色空间、建筑组团外围和庭院绿色空间、建筑架空底部绿色空间、屋顶和垂直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
李锋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汪敏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规划
海峡两岸16个沿海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辨识其复杂的功能特征,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宁波、温州、天津、厦门、大连、无锡及台北、高雄、新竹、台南、台中、基隆16个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与中国台湾岛西部沿海典型城市为研究区,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国内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及两岸沿海城市特色指标,构建两岸沿海典型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各自的功能及其协调发展程度。在自然子系统方面,由生态空间为基础,通过量化其提供的服务与自身代谢能力,说明自然子系统功能;社会子系统则通过其自身基本的人口承载能力、安全保障相关的社会稳定性及城市文化延续性进行判断;经济子系统功能需涉及当前的状态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在此分别由生活富裕度与产业竞争力两方面进行探讨。基于3个子系统标准化后的数值构建协调系数,借以量化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台湾地区城市发展阶段相对超前,演化过程也相对成熟,于社会、经济子系统及整体功能上都有较高的功能值。依据本研究现有数据分析结果,16个典型城市中,单就各个子系统功能得分,自然子系统功能以台湾地区基隆市及大陆地区温州市较佳,社会子系统以台湾地区台北市及大陆地区厦门市较佳,经济子系统以台湾地区台北市及大陆地区北京市较佳。由于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提升,因此,台湾地区的基隆市及大陆地区上海市在社会、经济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上亦有另一方面的借鉴意义。
张小飞王如松李锋李正国宋治清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城市地表硬化对银杏生境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城市大规模的地表硬化改变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中植物的正常生长。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仪ECH2O测定了不同硬化地表下土壤含水率(WCS)和土壤温度(Ts),利用LI-6400光合仪,并配备荧光叶室,测定了银杏生长的环境因子和银杏生理生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表硬化对银杏生长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气温度(Ta)和土壤温度(Ts)升高,空气相对湿度(RH)和土壤含水率(WCS)下降,银杏对地表硬化的生理生态响应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降低,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增大,叶片含水率(LWC)下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下降,硬化程度越高,银杏受到的胁迫越重;受城市地表硬化的影响,银杏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减少,而用于热耗散和荧光耗散的比例增加,城市硬化地表上银杏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CO2利用效率(CUE)明显下降。
宋英石李锋王效科付芝红赵丹
关键词:银杏生理生态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展望被引量:86
2014年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保证。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保障生态基础设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善性尤为重要。在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类型进行了概述;从城市湿地生态基础设施、绿地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地表硬化的生态工程改造3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生态基础设施结构与功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首次提出了城市表面生态学的概念与研究展望,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强化与调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与表面生态学的整合研究将对城市水文效应(内涝)、灰霾效应(PM2.5)、热岛效应、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等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科学方法。
李锋王如松赵丹
关键词: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
常州城市生态用地及其服务功能优化方法
城市土地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提供自然生态服务的基础。城市生态用地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所必需的最小生态服务功能用地。城市生态用地通过绿色斑块和生态...
李锋阳文锐张小飞王如松赵丹
关键词: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中国城镇PM_(2.5)浓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文章以2010年中国城镇城区为研究单元,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中国7大地理分区城镇PM_(2.5)浓度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风速、NDVI和DEM与PM_(2.5)浓度的关联度为中度,其余为强度关联。地形因素对华北地区的城镇PM_(2.5)浓度影响最大,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华南地区城镇PM_(2.5)浓度影响程度较小,年平均风速对各分区城镇PM_(2.5)浓度均有较强的影响。生态因素对各区域城镇PM_(2.5)浓度均有中度或强度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城市化因素对各区域城镇PM_(2.5)浓度多为中度影响,经济因素对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影响程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PM_(2.5)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韩婧李元征陈新闯李锋
关键词:PM2.5灰色关联模型影响因素
资源型工业城市的产业生态转型与循环经济建设
产业生态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在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和合理规划进行产业的生态转型与循环经济建设,逐步建立起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生...
李锋王如松
关键词:生态转型循环经济
文献传递
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研究
<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王如松研究员主持,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实验、数据收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努力而完成的.本研究基于共轭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提出门头沟区经济、自然和社会...
王如松李锋黄锦楼金家胜周传斌欧阳文锐柏樱岚欧金明李栋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农村生态卫生基础设施集成系统效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实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居民对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村镇生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卫生状况、促进生态循环、保障生态安全为基本任务,对于提升农村生态服务功能,改善农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为研究单元,结合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污水生态化净化、粪尿分离式生态厕所等整套人居环境改造工程,从营养物质循环、面源污染消减、节约水资源、投资收益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视角分析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表征生态卫生基础设施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集成后的生态卫生基础设施每年实现2 956.9 kg氮、348.81 kg磷循环回归农田,避免直接排放环境中而加重农村面源污染;源分离便器的使用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水3 241.2 m^3,人工湿地工程全年可以提供中水10 220 m^3;相比于工程改造前,村庄向大气排放的氮减少了83.5%,向水体和土壤环境排放的氮消减了68.13%,磷消减了56.61%;集成系统全年可以降低用于化肥和水费支出的经济投入6.63万元,内部收益率12%,大于基础利率10%,经济效益明显。此外,生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也创造了就业岗位。文章试图探索适宜北京山区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途径,为广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及生态文化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郜彗金家胜李锋周传斌李秀霞
关键词:生态卫生生态服务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淮北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本研究鉴于淮北市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地位,用1998—2007年的数据对淮北市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历年淮北市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8至2007年淮北市的总体发展形势是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逐渐走向协调,其中2003年到2004年是淮北市总体发展的转折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由基本不协调转向基本协调。最后提出在淮北市临近资源枯竭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生态建设,加大产业转型力度。
程琳李锋邓华锋
关键词: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协调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