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锦楼

作品数:54 被引量:66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污染
  • 10篇城市
  • 9篇生态
  • 7篇生态系统
  • 7篇
  • 6篇复合生态
  • 6篇城市生态
  • 5篇生态修复
  • 4篇电池厂
  • 4篇蓄电池厂
  • 4篇生态文明
  • 4篇生态文明示范...
  • 4篇湿地
  • 4篇示范区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壤
  • 4篇人工湿地
  • 4篇污染土
  • 4篇污染土壤
  • 4篇粒径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贵州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武夷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3篇黄锦楼
  • 20篇王如松
  • 9篇阳文锐
  • 8篇李锋
  • 4篇周传斌
  • 4篇金家胜
  • 4篇石垚
  • 3篇陈琴
  • 2篇张云
  • 2篇徐华清
  • 2篇刘晶茹
  • 2篇李栋
  • 2篇陈玉碧
  • 2篇任贝
  • 2篇苗明升
  • 2篇欧金明
  • 2篇陈展
  • 2篇柳敏
  • 2篇赵波
  • 2篇郝鹏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2007北京...
  • 1篇2007中国...
  • 1篇2009中国...
  • 1篇2010中国...
  • 1篇第二届全国复...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生态的共轭调控方法——以门头沟共轭生态修复为例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的共轭生态调...
金家胜王如松黄锦楼
关键词:城市生态复合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矿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部水蚀沟壑地带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农用地和公路附近裸露地沙粒含量高于其他利用方式,土壤沙质特征明显。受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在土壤粒级组成、持水性能、有机质和全N、全P、全K含量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特性,与原生景观草地相比,农用地中的有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了50%。公路附近裸露地的有机质、有效P和速效K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不同复垦年限的煤矿复垦土地土壤养分含量都较低,表明单纯使用自然恢复的方法很难恢复土壤的性状。
徐华清黄锦楼王永荣杨水平陈玉碧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
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异位修复技术的二次污染及其防治被引量:26
2017年
欧洲和美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表明:60%~90%的被污染场地存在有机物污染问题,其中挥发与半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针对VOC/SVOC污染场地,采用异位修复技术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践中可能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主要介绍了土壤气提、土壤机械通风、热脱附、土壤淋洗、生物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6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的原理,重点讨论了异位修复技术过程中共通的土壤挖掘、清运、堆放等中间环节产生的以及不同技术自身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VOC/SVOC污染场地修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马妍董彬彬杜晓明张大定门著铭黄锦楼蒋成杰李发生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二次污染防治
6种湿地填料对含铅废水中铅吸附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为评价人工湿地常用填料对含铅废水中铅的吸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利用湿地处理特殊重金属废水筛选出更为适用的湿地填料,研究了沸石、砾石、磁铁矿石、陶粒、石英砂和膨胀珍珠岩六种湿地填料对废水中铅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当废水中Pb2+浓度为200mg·L-1时,各填料对废水中Pb2+的吸附能力依次为沸石>磁铁矿石>砾石>石英砂>膨胀珍珠岩>陶粒,其中经磁铁矿石和沸石吸附处理后出水中Pb2+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0mg·L-1)。沸石、磁铁矿石和砾石对铅的等温吸附曲线表明,沸石对铅的吸附容量较砾石和磁铁矿石大。综合考虑吸附效果和经济性能,认为采用砾石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废水中Pb2+的填料,同时在砾石中掺入一定量沸石可以提高湿地填料的吸附效果。
陈琴吴永贵许连煌熊宇霏张枢吴寅黄锦楼
关键词:含铅废水
污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和装置,涉及污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污水处理方法依次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植物过滤层处理、小粒径滤料过滤层处理、大粒径滤料过滤层处理所述污水的流向为下行流向;所述植物过滤层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小粒径...
黄锦楼姜姗
氢经济——一种全新能源经济的思考
近代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以煤炭、石油等矿物碳氢能源基础之上的。在崭新的21世纪中,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中国以及全世界都必须面临着应该如何调整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因此氢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逐步被提到了历史日程上来...
陈亮周文华陈敏黄锦楼
关键词:能源氢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堆肥生物修复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堆肥生物修复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先后经历了快速降解阶段和缓慢降解阶段;堆肥第21天后,六六六和滴滴涕降解率均达60%以上;γ-HCH降解效果最好,其次为β-HCH,α-HCH和δ-HCH的降解效果差别较大;p,p’-DDE的降解效果要好于p,p’-DDD,初始质量浓度为0.03mg/kg的p,p’-DDT未得到降解;微生物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作用均较明显。
王定美徐智黄锦楼张陇利李季
关键词:堆肥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郑州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产业生态规划
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协调二者关系的重要载体,产业系统的生态化成为城市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从"生态基础+目标+战略+模拟+布局"的角度构建一...
郝鹏黄锦楼周传斌熊文涓
关键词: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产业复合生态系统SWOT分析适宜性分析
文献传递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污染场地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71
2007年
确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以北方某废弃农药厂为例,结合专家判定采样法与网格采样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中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分两种情形将大于土壤环境基准值的区域划定为治理范围.结果表明,由于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主要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依据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后,以此标准确定的治理范围较大,而基于健康风险水平阈值所确定的修复范围和修复成本较小,较合理且经济可行.采用风险评价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确定污染场地的污染范围,为今后的场地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思路.
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陈展李锋
关键词:土壤修复
某铅蓄电池厂土壤中铅的含量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被引量:12
2013年
以西南地区某搬迁铅蓄电池厂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车间分层采集了48个(共18个土壤样点,其中3个样点只采集表层,15个样点分0~20、20~40、40~60 cm三层采集)土壤样本,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了土壤中铅的含量,研究了铅在该蓄电池厂不同车间表层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和土壤剖面中铅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该搬迁铅蓄电池厂不同车间表层土壤(0~20 cm)中铅的含量介于18.18~52 332.50 mg.kg-1之间,其最大含量严重超过国家相应标准(HJ 350-2007);土壤中铅的累积排序为:4车间>2车间>废铅存放坑>污水处理站>3车间>5车间>1车间>原4车间>包装车间>办公区.②在该厂区内,铅的剖面分布表明土层深度对铅的累计无显著影响;与一般的自然土壤或城市土壤中铅在表层的累积情况不同,铅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均能实现较高的累积.③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该厂区内土壤中的铅普遍存在生态风险,在大量富集的车间存在"很强的生态风险",该铅蓄电池厂局部富集的场地如果要开发利用,必须经过修复治理.
郑立保陈卫平焦文涛黄锦楼魏福祥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风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