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纲

作品数:52 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地震
  • 14篇震情
  • 14篇震情述评
  • 6篇地震活动
  • 6篇前兆
  • 5篇震前
  • 4篇地震预报
  • 4篇震源
  • 4篇列车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速报
  • 3篇应力场
  • 3篇宇宙
  • 3篇宇宙线
  • 3篇速报
  • 3篇台网
  • 3篇全球地震
  • 3篇中子
  • 3篇中子监测器
  • 3篇M

机构

  • 38篇中国地震台网...
  • 15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国家地球...

作者

  • 51篇李纲
  • 22篇刘杰
  • 12篇余素荣
  • 7篇陈棋福
  • 7篇黎明晓
  • 6篇李丽
  • 6篇张小涛
  • 6篇程佳
  • 5篇吉平
  • 5篇余怀忠
  • 5篇张永仙
  • 4篇陈颙
  • 4篇郭铁栓
  • 3篇丁鉴海
  • 3篇汤毅
  • 3篇申旭辉
  • 3篇龙海云
  • 3篇孟令媛
  • 3篇张吉龙
  • 2篇王宝善

传媒

  • 18篇中国地震
  • 7篇地震
  • 3篇地震学报
  • 3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自然科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前中子监测器计数率异常现象探索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中国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国际地球物理年推荐的标准仪器)10年的资料,研究宇宙线高能粒子正常背景变化、干扰因素及其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发现在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平静的状态下,连续数天打破正常日变化规律和计数率增高现象(高于5倍均方差)可能是距台站一定范围内的强震特别是大震前的临震现象,并与宽频带数字记录到的地震前驱波及地磁日变化异常在时空分布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宇宙线高能粒子可能反映震前包括震源场在内的孕震立体电磁环境异常变化,其机理正在探索之中。
张吉龙丁鉴海申旭辉李纲余素荣
关键词:宇宙线高能粒子中子监测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基于台网目录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余震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主震发生后至2012年5月12日,我国地震台网在龙门山断裂区域内(102°E—105°E,30°N—34°N)共记录93837个地震事件,其中80995次事件含有深度信息.本文以台网地震目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余震频次-震级关系变化显示,与主震断裂活动直接相关的余震活动在主震后4个月内基本结束.余震释放能量的空间分布及演化分析显示,在主震后6~24h即有可能捕获未来余震区的大致展布乃至余震发展趋势.
李丽Lok Bijaya Adhikari李纲高福旺
关键词:余震汶川8.0级地震
地震活动时空关联研究
构造应力场的变化,G-R关系式的b值可能发生非线性偏离.分析两者关联时间域出现的地震异常活动,以推进中强地震的短期预测研究.时间变异系数的前探性研究可能近似,但它能反映出未来时段构造应力场起伏变化的大致状态。利用这一前瞻...
顾瑾萍李纲黎明晓
关键词:中强地震构造应力场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各断层段强震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5
2011年
在搜集整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裂带的断裂分段、特征地震和古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给出东边界断裂带各断层段的长度、宽度、特征地震震级、错动距离等参数.以GPS速度场为约束,利用弹性位错模型反演各断层段深部的年平均滑动速率;针对某些特征地震断层段,根据错动距离及复发周期,确定其位错年积累速率.比较这二种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给出所有断层段上地震位错年积累速率和地震复发周期.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模型逐次反演1700年以来所有M≥6.8级地震对各断层段位错积累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纳入特征地震的离逝时间中,得到了离逝时间与复发周期的比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获取了各断层段的临震危险程度.震例研究表明,当比值为0~1时,断层较安全;当比值>1时,断层段地震危险程度较高.2009年的结果表明:临震危险程度接近或大于1的断层段有鲜水河断裂带塔公段、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小江断裂带蒙姑-东川段、东川-寻甸段和宜良-澄江段,其临震危险程度分别为1.35,0.92,1.17,1.04和1.09.
程佳刘杰甘卫军余怀忠李纲
关键词:特征地震复发周期滑动速率
地震活动时空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构造应力场的变化,G-R关系式的b值可能发生非线性偏离。分析两者关联时间域出现的地震异常活动,以推进中强地震的短期预测研究。
顾瑾萍李纲黎明晓
关键词:应力场变化地震活动
2012年震情述评
2013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2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8.2级地震(图1)。
吉平李纲刘杰
关键词:震情
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地震发生趋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以所建立的川滇地区主要活动块体及其周边断裂带的模型和前期利用GPS及水准资料反演所得到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作为基础,将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错动量加入到三维断裂几何模型中,计算出汶川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然后基于该同震形变场和活动断裂三维几何模型反演了各条断裂对该同震形变场的反映,并通过与各断裂带长期运动速率对比,得到了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各主要活动断裂带发震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作用下,在川滇交界东部地区,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地震危险性提前了305a,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大致提前了19a,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别提前了21a和12a,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分别提前了9.1a和18a,马边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则提前了51a;对川滇交界西部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西段、怒江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中甸断裂带等断裂带地震的能量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相反在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小江断裂带等历史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减速作用.
程佳刘杰甘卫军李纲
关键词: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地震危险性
2010年2月27日智利M_W8.8地震前全球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智利地震前全球不同时空范围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发现:①智利地震前出现了两类地震空区:第一类空区为1900年以来形成的360km长的MW≥8.0地震空段,第二类空区为震前5年形成的780km长的M≥5.5地震空段;②1986—2010年,智利中南部仅发生1次MW7.1地震,表现为显著的MW≥7.0地震平静异常;③2007—2009年,南美板块M≥6.5地震显著平静,平静打破后3个月发生了智利MW8.8地震;④1993年以来,南美板块中、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⑤智利地震的发生是2004年开始的全球MW≥8.5地震活跃时段的继续发展,根据前2个活跃时段的特点,认为今后数年全球还将发生数次MW≥8.5地震,且环太平洋地震带是MW≥8.0地震的主体活动地区.
薛艳刘杰李纲
关键词:智利地震地震空区环太平洋地震带
2013年震情述评被引量:1
2014年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3次(表1),其中包括1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3年5月24日鄂霍次克海8.2级地震(图1).2013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与2012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明显增加,能量释放明显减少.2013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黎明晓薛艳李纲孟令媛吉平刘杰
关键词:震情
2007年震情述评
2008年
李纲刘杰余素荣
关键词:震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