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石柱

作品数:207 被引量:1,76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0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0篇虫病
  • 119篇吸虫
  • 118篇血吸虫
  • 105篇血吸虫病
  • 105篇吸虫病
  • 35篇钉螺
  • 30篇疫情
  • 22篇寄生
  • 22篇寄生虫
  • 21篇寄生虫病
  • 19篇湖北钉螺
  • 17篇日本血吸虫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0篇疫情通报
  • 10篇流行区
  • 10篇寄生虫病防治
  • 9篇急性血吸虫病
  • 8篇血吸虫病流行
  • 7篇疫情分析

机构

  • 200篇中国疾病预防...
  • 33篇江苏省血吸虫...
  • 2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5篇湖北省疾病预...
  • 14篇复旦大学
  • 14篇湖南省血吸虫...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2篇四川省疾病预...
  • 10篇卫生部疾病预...
  • 9篇云南省地方病...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云南省疾病预...
  • 4篇浙江省医学科...
  • 4篇山东省寄生虫...
  • 4篇荆州市疾病预...
  • 3篇丹东市疾病预...
  • 3篇荆门市疾病预...
  • 3篇重庆市疾病预...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卫生部

作者

  • 204篇李石柱
  • 106篇周晓农
  • 69篇许静
  • 48篇曹淳力
  • 40篇王强
  • 35篇吕山
  • 28篇张利娟
  • 25篇郭家钢
  • 20篇钱颖骏
  • 20篇杨坤
  • 17篇朱蓉
  • 16篇党辉
  • 16篇秦志强
  • 15篇祝红庆
  • 15篇王立英
  • 15篇郑浩
  • 13篇余晴
  • 13篇鲍子平
  • 12篇付青
  • 12篇徐志敏

传媒

  • 105篇中国血吸虫病...
  • 25篇中国寄生虫学...
  • 10篇国际医学寄生...
  • 9篇热带病与寄生...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Entomo...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年份

  • 6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16篇2019
  • 21篇2018
  • 22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17篇2014
  • 24篇2013
  • 15篇2012
  • 13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3年
本文围绕我国6次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不同防治时期对推进我国血吸虫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当前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治标准的必要性。并基于文献复习与提炼、回顾性调查、专家论证、完善指标等工作基础,就修订完成我国新的《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的背景进行了阐述。
周晓农许静林丹丹汪天平梁幼生钟波李石柱杨国静姜庆五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遗传标记分析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结构特点,为研究其侵入途径和扩散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利用CO I基因扩增引物对中国大陆60个采集点的581个福寿螺标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利用DnaSP 5.10.01进行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析,并通过Network 4.2.0.1进行单倍型网络分析。综合GenBank上可利用的福寿螺单倍型和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进行进化关系分析,了解中国大陆福寿螺的进化地位。结果共获得556条有效序列,分属25个单倍型,其中6个单倍型频率较高,占整个样本的96.0%。进化分析表明我国存在Pom cea canaliculata和P.insula-rum2个种。P.insularum单倍型与国外报告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结构复杂,可能有多种来源和扩散模式。
吕山张仪刘和香胡铃柳伟刘琴李石柱胡薇Jurg Utzinger周晓农
关键词:福寿螺种群遗传学COI基因
血吸虫病疫情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建立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的血吸虫病疫情评价指标体系,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设计调查问卷,选择20位从事血吸虫病防治、科研和管理的专家进行德尔菲法调查,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建立血吸虫病疫情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经过2轮调查,确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的血吸虫病疫情评价指标体系。居民病情、家畜病情和螺情等3个一级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60 2、0.335 2、0.304 6。二级指标中,家畜感染率的组合权重最高,为0.335 2;钉螺感染率组合权重最低,为0.093 3。结论建立的血吸虫病疫情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合理、全面、权威性强,可为《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许静徐俊芳朱蓉林丹丹汪天平李石柱郭家钢周晓农
关键词:血吸虫病指标体系德尔菲法钉螺
快速识别血吸虫易感性水体技术研究Ⅰ动物皮膜制作与检测效果初报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制与观察仿生动物皮膜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为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监测提供新技术。方法采用猪皮制作仿生动物皮膜及检测装置,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分别观察其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同时设哨鼠法为检测对照组。结果室内试验盆水体中投放10、30、6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 h和2 h,仿生动物皮膜组均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仅在60条尾蚴组发现了阳性哨鼠。模拟现场观察发现,试验环境水体中投放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 h和4 h后,仿生动物皮膜组分别有2(2/4)、3个(3/4)和4(4/4)、3个(3/4)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分别有2(2/4)、1只(1/4)和2(2/4)、3只(3/4)检测到了阳性哨鼠。结论仿生动物皮膜可检获日本血吸虫尾蚴,且敏感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哨鼠检测法。
彭国华魏望远钱科胡主花李石柱郭家钢余晴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尾蚴仿生技术
灭螺酯杀螺效果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实验室评价灭螺酯的杀螺效果,并观察经灭螺酯处理的钉螺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灭螺酯杀螺机制。方法采用实验室浸杀法,浸泡24、48、72 h后取活螺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蛋白含量测定及紫外分光光度法作酶活性检测。结果灭螺酯在5.00 mg/L浓度下浸杀钉螺效果明显,死亡率达96.67%。经1.25 mg/L灭螺酯浸泡24 h的钉螺软组织的NOS、AChE、ACP和AKP的酶活性较溶剂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SDH和LDH的酶活性相较溶剂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均>0.05)。结论灭螺酯对钉螺的杀灭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影响钉螺的神经介质传导、扰乱需NO参与的循环、代谢和运动功能、并阻碍其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从而使钉螺多项生理生化功能紊乱,最终导致钉螺死亡。
罗秉荣姚俊敏王味思李石柱杨敬陈绍荣罗家军刘榆华段李平
关键词:湖北钉螺杀螺效果酶活性
绦虫病/囊尾蚴病现场问卷调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开发了针对绦虫病/囊尾蚴病的现场信息采集系统,旨在实现对绦虫病/囊尾蚴病流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提高疾病信息管理的智能水平。该系统包括应用层、核心层和数据层3层架构,采用Browser/Server整体架构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该系统能够使疾病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更加精准,标准化的数据可为后续数据分析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李焕璋薛靖波钱门宝臧新中夏尚王强陈颖丹李石柱
关键词:绦虫病囊尾蚴病问卷调查信息采集系统流行病学调查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分析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科学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的要求,在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的潜在流行县(市、区)共设立454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及感染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2016年,全国454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筛查本地居民129 971人,血清抗体阳性者3 852例,其中3 801例血清抗体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发现粪检阳性者21例(湖南省19例,江西省2例),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02%(21/129 971);血清学方法筛查流动人群共97 474人,血清抗体阳性者980例,其中953例血清抗体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发现粪检阳性者9例(浙江省8例,湖南省1例,均为输入性感染者),监测点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01%(9/97 474)。全国的监测点均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监测点共检测家畜12 769头,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牛)1头。监测点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2 371.69 hm^2(1 hm^2=10 000 m^2),查出有螺面积6 999.57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136.77 hm^2,分布于安徽省和上海市;除湖北、湖南和广东省以外,其余各省监测点复现钉螺面积125.22 hm^2,但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稳定,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例和感染性钉螺,人、畜保持血吸虫低感染状态。局部新发现或复现钉螺。
金嘉宁党辉张利娟钱颖骏吕山李石柱周晓农孙军玲许静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
2005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分布、特点和原因。方法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突发疫情标准,对2005年各省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和突发疫情报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全国共报告血吸虫病突发疫情6起,其中湖北省报告5起,四川省报告1起,共报告急感病例55例,其中确诊病例30例,临床诊断病例25例;6起突发疫情中,疫情未控制地区4起,传播阻断地区2起;疫情发生时间较为集中,主要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感染人群主要为农民和学龄儿童,感染方式以农业生产、戏水游泳为主,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2005年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下降明显,血吸虫病防治的难点与不足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李石柱郑浩徐志敏朱蓉吴晓华郭家钢周晓农夏刚王立英
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尾蚴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螺体组织和尾拗样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螺体内16S核糖体RNA(16S r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28S核糖体DNA(28S rDNA)基因及其体内寄生吸虫尾拗的NADH脱氢酶亚基1(ND1)、28S rfNA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样本螺和寄生吸虫种属。结果共检测拟钉螺样本382只,发现无叉形、双叉形、燕子形等3种形态吸虫尾拗,阳性率分别为20.94%(80/382)、3.40%(13/382)、7.07%(27/382)。基于16S rRNA、COI、28S rDNA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拟钉螺与滇池德拉维螺(Delavaya dianchiensis)同源性较高、聚在同一个分支。基于ND1、28S rDNA4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无叉形尾拗吸虫属侧殖吸虫科,燕子形尾拗吸虫属孔肠科,双叉形尾拗吸虫可能为不同于中华血吸虫(Schistosoma sinensium)和勾形卵血吸虫(Schistosoma ovuncatum)的另一种血吸虫。结论初步了解了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种属分类,但更明确的分类关系和危害性等尚有待深入研究。
杜春红吕山张云李石柱熊孟韬何志海李志华吴明寿孙佳昱任银本陈春琼顾琼王云松董毅
关键词:拟钉螺钉螺吸虫尾蚴16SRRNA基因COI基因血吸虫病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被引量:26
2017年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从控制向消除阶段迈进,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流动人口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对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特征进行系统回顾,分析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防控工作提出建议,供血吸虫病防治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
关周吕山李石柱许静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动人口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