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
- 作品数:28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单侧上尿路完全性梗阻的CT表现与其病理、生理学对照
- 2004年
- 目的:探讨急性完全性上尿路梗阻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生理的对应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一例有明确梗阻原因的急性上尿路完全性梗阻病历,并完善B超,静脉肾盂造影,CT双肾动态增强扫描,膀胱镜检,肾脏造漏术。结果:急性完全性上尿路梗阻影像表现有肾盂轻度扩张积水,肾实质弥漫性肿大,肾周漏尿,肾盂、输尿管内可见造影剂影等,一系列影像表现均与急性上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关。
- 李洪李汝辉张德军曾茹雪
- 关键词:CT病理学生理学肾积水
-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坏疽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探讨坏疽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疽性胆囊炎28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分析坏疽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胆囊增大,平均值5.63cm。胆囊壁水肿增厚,平均值0.5cm。胆囊壁广泛/灶状模糊24例,胆囊周围脓肿12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2)胆囊壁分层状线样强化,轻度强化23例,中度强化5例;3)胆囊动脉存在单支狭窄、闭塞13例。结论胆囊壁增厚,结构模糊,甚至消失,胆囊壁分层样细线样强化,强化幅度差,是坏疽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MPR、MIP显示胆囊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是诊断坏疽性胆囊炎最有力的佐证。
- 李洪张海兵周柱玉李汝辉
- 关键词:坏疽性胆囊炎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
- Ⅱ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 2002年
- 目的 :探索 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研究 CT、MR对该病的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经 CT、MR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 级星形细胞瘤 6例 ,全部资料均具备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实质性病变 ,密度均匀者 3例 ,见中央坏死者 2例 ,纯囊性病变 1例 ;水肿及占位程度中度者 5例 ,完全无水肿者 1例 ;增强后无强化至轻度强化 5例 ,环状显著强化 1例。结论 : 级星形细胞瘤基本影像特征为以实质性病变为主 ,瘤周水肿以及占位程度以中度者居多 。
- 李洪李汝辉
- 关键词:CTMR
- 粟粒型脑结核瘤的MRI诊断
- 2006年
- 目的:通过分析粟粒型脑结核瘤MRI表现,总结粟粒型脑结核瘤的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倒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证实的粟粒型脑结核瘤患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及Gd—DTPA增强T1WI。结果:全部病例颅内病灶无法计数,病灶广泛、弥漫分布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半球。病变呈两种形态分布:2/3病变呈环状表现,1/3病变呈结节样表现。直径〈3mm者,病变呈结节样表现,MRI信号特点为等T1,长T2信号,病灶周边无水肿或水肿轻,增强后呈显著结节状强化;直径≥3mm者;病变主环状表现,MRI信号特点为中央呈长T1、短T2信号,环呈等T1、长T2信号,病变周边水肿明显.增强后呈显著环状强化,中央区域无强化。结论:粟粒型脑结核瘤病变以环状病灶为主,其中央短T2信号是诊断结核瘤的特征性MRI表现.恰当的窗技术有利于结核瘤特征的显示。
- 李洪李汝辉
- 关键词:结核瘤颅内MRI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回盲部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回盲部常见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4例回盲部常见肿块样病变患者的MRI资料,采用盲法分析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血供特点,比较回盲部慢性炎症、结核、肠癌及淋巴瘤4种病变的MRI信号差异。结果研究纳入慢性炎症25例,肠结核12例,肠腺癌21例,淋巴瘤6例。4种病变形态学表现、DWI及血供特点如下:(1)淋巴瘤组肠壁厚度高于慢性炎症组、结核组及肠腺癌组(P<0.05),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与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容易出现黏膜线样强化及同心环征(P<0.05)。(2)4种病变肠管表观扩散系数值依次减低,仅肠结核组与肠腺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种病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回盲部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CT不典型病变的重要补充手段。
- 邹庆明兵张海兵宋思思李洪
- 关键词:回盲部肿块扩散加权成像
- MSCT后处理技术对坏疽性胆囊炎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探讨坏疽性胆囊炎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坏疽性胆囊炎(A组)及20例单纯性胆囊炎(B组)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64层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MPR及MIP后处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MSCT影像特征。结果:A组胆囊最大横径(4.43±0.88)cm大于B组(3.04±0.66)cm,P=0.000。A组胆囊壁水肿,其厚度(0.37±0.10)cm大于B组(0.28±0.09)cm(P=0.005);A组24例(86%)胆囊壁广泛/灶状模糊。A组胆囊壁呈不完整线样强化,轻度强化23例(82%),中度强化5例(18%);B组胆囊壁完整线样强化,轻度强化2例(10%),中度强化15例(75%),重度强化3例(15%),两组强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中13例(76%)清晰显示胆囊动脉并狭窄、闭塞;B组3例(16%)显示胆囊动脉轻度狭窄。以胆囊最大横径≥4.40cm、胆囊壁厚≥0.32cm、胆囊动脉单支及多支狭窄闭塞为指标诊断坏疽性胆囊炎的符合率为79%。A组中26例(93%)合并胆囊结石,12例(43%)合并胆囊周围脓肿,16例(58%)合并腹膜炎;B组中18例(90%)合并胆囊结石。结论:胆囊显著增大,壁增厚,结构模糊甚至消失,胆囊壁不完整线样低强化并合并胆囊周围脓肿、腹膜炎,是坏疽性胆囊炎影像特征;胆囊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是诊断坏疽性胆囊炎最有力的征象。
- 李洪张海兵明兵周柱玉李汝辉
- 关键词:胆囊炎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
- 临床Ⅲ期甲状腺癌的CT诊断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甲状腺癌的CT征象,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为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经手术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20例病例中,肿块直径大于等于4cm者13例,病变表现为单结节或多结节形,气管—食管窝受侵者5例,气管受侵者2例,食管受侵1例;肿块直径小于4cm者7例,病变表现为结节样或弥漫性,病变引流区颈动脉鞘区域淋巴结肿大5例,锁骨上区淋巴结肿大3例、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病变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晰,病变内部密度基本均匀,未见大片状液化、坏死区,无液平面,但偶见钙化。结论临床Ⅲ期甲状腺癌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形态大小,浸润范围及密度改变,因而能为手术前的可切除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李洪李汝辉孟义兴曾琦
- 关键词:淋巴结肿大可切除性评价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DR与螺旋CT在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DR与螺旋CT在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医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57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后对患者进行DR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在腹腔出血、肠系膜撕裂伤、胰腺损伤、肾脏损伤、脾脏损伤、肝脏损伤、纵隔气肿、纵隔血肿等胸腹部创伤中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DR。结论相对于DR,螺旋CT诊断胸腹部创伤的准确率较高,考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采用DR和螺旋CT结合的诊断方式。
- 李汝辉李洪
- 关键词:DR螺旋CT胸腹部创伤
- 腹腔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CT检查.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腹腔淋巴结结核40例,并对其CT检查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淋巴结结核好发区域为肠系膜、门腔间隙、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腹主动脉周围腰2椎体以上区域淋巴结,其强化特征为“簇状”,“分房状”强化。结论:腹腔淋巴结结核相对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有一定特征性。
- 孟义兴李洪李汝辉
- 关键词:腹腔淋巴结结核CT检查
- 64层CT对右下腹痛病因的诊断研究
- 明兵邹庆马春陈淑君李洪张勇唐继芳王周璇
- 该课题是德阳市科技局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9SZ044-5)右下腹痛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常见的临床征象,临床病因诊断困难,64层螺旋ct主要应用在这些领域提供腹痛的病因诊断,指导临床制定合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因诊断64层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