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汀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SFC—云南联合基金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季节内振荡
  • 8篇热带
  • 8篇MJO
  • 7篇孟加拉湾
  • 7篇季风
  • 7篇降水
  • 5篇热带印度洋
  • 5篇西南季风
  • 3篇纬向
  • 3篇夏季
  • 2篇汛期
  • 2篇汛期降水
  • 2篇雨季
  • 2篇热带季风
  • 2篇主汛期
  • 2篇主汛期降水
  • 2篇夏季风
  • 1篇低频
  • 1篇低频振荡
  • 1篇冬季降水

机构

  • 13篇云南省气象局
  • 10篇云南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维艾思气...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作者

  • 16篇李汀
  • 14篇琚建华
  • 3篇牛法宝
  • 2篇陶诗言
  • 2篇严欣
  • 2篇刘一伶
  • 1篇杨素雨
  • 1篇杨修群
  • 1篇李跃清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印度洋MJO活动对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对1979—2008年热带太平洋30—60 d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日本气象厅降水资料的分析,发现热带东印度洋MJO强度和传播状况影响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及相关低频环流、对流和降水分布。当热带东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较活跃时,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活动在4—8月比其不活跃时提前约20 d(约1/2个周期),其对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影响可持续整个季风期,使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不仅酝酿期和活跃期提前发生,季风期有所延长,季节内振荡也更强。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具有明显的北传和东传特征,北传沿孟加拉湾通道从赤道向副热带推进,而东传则沿10°—20°N从孟加拉湾向东传至南海地区。春末夏初时热带东印度洋MJO的异常状况,正是通过对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东传和北传的影响,进而对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在季风期的酝酿、维持和活跃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同时体现在强度和时间上。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强度与热带东印度洋MJO在4月21日—5月5日的活动呈现显著负相关,当热带东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较活跃时,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强度较大,在5—8月经历3次季节内振荡波动,低频对流场和环流场在1—3位相(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为正位相)和4—6位相(负位相)时呈反位相特征,这是由MJO低频对流的东传及在孟加拉湾和南海这两个通道上的北传引起的。从印度半岛到菲律宾群岛的降水在1—3位相和4—6位相上分别为正异常和负异常,其中,在第2位相(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波峰)和第5位相(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波谷)时分别为降水最大正异常和最大负异常。反之,在热带印度洋MJO在春末夏初不活跃年时,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
李汀琚建华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MJO季节内振荡孟加拉湾
银行内呼中心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贵州省建行内部呼叫中心项目是为了响应贵州省建行银行行内要求,是加强业务覆盖范围提高网点服务水平的关键项目,他改变了以往服务对象只是建行客户,是贵州省建设银行突破传统的方式,调整服务对象,针对网点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产生疑问时...
李汀
关键词:商业银行软件复用知识库系统
MJO活动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被引量:44
2012年
本文分析了1979~2008年5月MJO(Maddenand Julian Oscillation)不同位相上大尺度环流对流和水汽输送的异常情况及其对云南5月降水的影响。按MJO活动中心位置从西向东分为8个位相,在不同位相上,云南5月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第4~6位相(MJO对流中心位于赤道印度洋中部至西太平洋)降水偏多,而第7~8位相(赤道太平洋中部以东)和第1~3位相(赤道印度洋中西部)降水偏少,其中以第6位相的降水正异常和第2位相的负异常最为显著。在MJO1~8位相中,对流主体从热带印度洋东移。在第1~3位相,孟加拉湾还未形成西南向水汽输送,而云南又处于水汽辐散区,降水较少;第4位相时对流主体到达90°N附近,部分对流云系向孟加拉湾北传,并在孟加拉湾生成气旋性环流,向云南输送水汽,云南降水增多;第5位相时对流主体传到南海,部分对流云系在南海北传,同时在南海形成北传的气旋性环流;第6位相时赤道MJO对流主体虽然东移出孟加拉湾,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两个气旋性环流依然继续北传,孟加拉湾气旋东部的西南风和南海气旋西部的东北风在云南交汇,云南被强烈的水汽辐合区控制,降水最充沛。第7~8位相时,对流主体减弱,东移到南海和西太平洋一带,孟加拉湾转向为偏北风,停止向云南输送水汽,且云南处于水汽辐散区控制,降水偏少。因此,MJO主体在东传过程中,激发了热带对流在孟加拉湾和南海两条通道上的北传,强盛的水汽输送和两个海区气旋环流的有利配置是造成云南5月降水的重要原因。
李汀严欣琚建华
关键词:MJO孟加拉湾水汽输送
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NCEP/NCAR风场、垂直速度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日向外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运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方法,对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简称ISO)的特征和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气候平均状况下ISO在亚洲季风区存在5个活动中心,其中包括南海南部地区(5°N~15°N,110°E~120°E)。气候平均状况下南海ISO在5~9月有三次比较明显的活跃过程。以850hPa风在西南方向上的投影(Vsw)经30~60天带通滤波后的绝对值在南海区域的夏季平均定义了当年南海夏季风ISO活动指数,以此确定了南海夏季风ISO活跃年和不活跃年,并由此提取了两者在逐日序列和水平分布场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对南海夏季风ISO活跃年与不活跃年ISO信号差别的研究发现:在南海夏季风ISO活动较活跃年份的一个完整周期的8个位相合成中,低频对流中心从热带印度洋西部东传到达南海后,受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底层东风气流阻挡等其它动力和热力因素的影响转向东北传。春季南海地区较强的Walker环流和对流活动有可能作为南海夏季风ISO活跃的前期信号。
琚建华刘一伶李汀李跃清
关键词:年际变化前期信号
亚洲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云南主汛期降水的影响Ⅱ:云南主汛期季节内振荡活动过程及其对MJO活动的响应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NCEP OLR、风场再分析资料和日本APHRO_MA_V1003R1降水资料,针对云南主汛期季节内振荡(ISO)活跃年分析了对应低频对流场、环流场和降水的异常特征,以及热带印度洋大尺度振荡MJO分别激发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和南海热带季风ISO,从而对云南主汛期ISO和降水产生的影响。在云南主汛期ISO活跃年,低频对流场和环流场在云南ISO波动的1~3位相和4~6位相呈反位相特征,这主要由热带印度洋低频对流东传、北传和副热带西太平洋低频对流西传造成的。热带印度洋的低频对流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沿孟加拉湾西岸向西南—东北方向传播,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活跃并继续向云南传播;另一方面沿孟加拉湾以南继续东传到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ISO活跃并北传到副热带中国东部地区,再沿副热带西传至云南,越过云南后与沿孟加拉湾西岸从东北方向传来的低频对流在孟加拉湾以北地区交汇,完成了一个经纬向接力传播的周期。云南主汛期降水在1~3位相由于副热带低频对流西传和孟加拉湾低频对流东北向传播而处于正距平(第2位相降水最多);在4~6位相,由于副热带低频对流抑制区西传和孟加拉湾低频对流抑制区东北向传播而降水减少(第5位相降水最少),云南主汛期降水与当地低频对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热带印度洋MJO较强时,4-7月以两条路径向云南的三次传播增强和提前,使得云南主汛期ISO活动也加强,对应产生三次低频对流活跃期,这种MJO由热带印度洋向云南的传播需要30~40天的时间。因此,正是热带印度洋MJO分别对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和南海热带季风ISO的激发,使得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这两个亚洲夏季风系统共同作用于云南主汛期ISO,影响当地降水。
李汀琚建华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夏季风期间(5-10月)都有约3次半的波动。夏季风期间,在阿拉伯海—西太平洋纬带上,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有4次从阿拉伯海的东传和3次从西太平洋的西传,其中7月后东传可直达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在夏季风期间都有4次季节内振荡的经向传播,但孟加拉湾在约15°N以南为季节内振荡从热带东印度洋的北传,在约15°N以北则为副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南传;而在南海则是4次季节内振荡从热带的北传。在以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分别划分的6个位相中,都存在1—3位相和4 6位相中低频对流、环流形势相反的特征,这是由热带东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东传和北传所致。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沿西南东北向经过约14 d传到孟加拉湾,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东传,经过约6 d到达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经过约25 d到达华南,形成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向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45 d)。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主要是在20°N以南的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而东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除了这种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外,还有在20°N以北的东亚副热带地区存在雨带随南海低频对流的北移而北移。
李汀琚建华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
MJO对2011年秋季云南干旱期间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可能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探讨2011年10月26~30日云南南部一次强降水过程发生的可能原因,采用诊断、合成和相关等分析方法,得到2011年10月的强热带低频振荡过程是云南南部强降水过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11年10月中下旬热带低频振荡在印度洋地区异常活跃,特别是热带低频振荡对流中心在第2位相(印度洋中西部)维持了9天(20~28日),强降水过程就发生在此期间。26~30日虽没有明显冷空气配合,但热带低频振荡进入第2位相后云南上游(孟加拉湾地区)开始出现持续稳定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随着南支槽的东移和副高的缓慢东移,水汽在槽前西南气流和副高外围气流的引导下源源不断向云南南部输送水汽,是南部出现强降水过程的直接原因。相关性分析和合成分析表明,热带印度洋-5°S^5°N,65°E^90°E地区的对流与云南南部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当热带低频振荡对流位于第2位相(印度洋中西部),云南上游水汽条件明显改善,南部降水异常偏多。关注热带低频振荡的演变和发展,对于把握类似2011年秋季这样的强降水过程预报是有帮助的。
杨素雨李汀牛法宝琚建华
关键词:气象学强降水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比较被引量:25
2013年
本文运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和APHRO_MA_V1003R1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异同以及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比南海热带季风爆发更早、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向北推进更北.(2)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建立过程缓慢,主要是索马里越赤道西南气流的逐渐加强和热带印度洋ITCZ(赤道辐合带)的逐渐北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建立过程迅速,主要是东亚大槽的一次替换过程伴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突然东撤和热带西太平洋ITCZ的突然北跳.(3)孟加拉湾西南风纬向分量较强,季风建立前后主要变化在于偏西风的强度;而南海西南风经向分量较强,季风建立后风向突然逆转,东南风由于副高东撤而迅速被西南风取代.(4)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撤退较快,而南海季风则撤退较慢.(5)根据季风进程将夏季风期划分为季风发展期(5月)、强盛期(6—8月)和减退期(9—10月).其间对流活跃区的发展和推进、季风槽的位置以及对应降水区域均有明显差异.(6)在夏季风期,孟加拉湾和南海经度上分别存在着由ITCZ北抬引起的、在季风槽对流活跃区上升而在南北两侧下沉的、南北对称分布的季风经向次级环流.由于孟加拉湾和青藏高原强大热源的存在,孟加拉湾上升区南北跨度比南海的更大;孟加拉湾经圈环流更加稳定,而南海经圈环流的南北摆动更明显;孟加拉湾上升中心区比南海的偏北;在季风减退期,由于南海ITCZ撤退较慢,其上升区比孟加拉湾上升区偏北.
李汀琚建华
关键词:季风环流季风降水
热带印度洋MJO活动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云南汛期降水的影响
本文运用两种MJO指数、NCAR/NCEP再分析资料、日本降水资料和云南省站点资料等,立足于季节内振荡(ISO)理论,研究了热带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化;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亚洲夏季风系统,分析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
李汀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雨季降水
预测夏季南海季节内振荡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研究印度洋热带东传季节内振荡(MJO)活动和南海地区季节内振荡(ISO)活动的关系,发现MJO与南海ISO之间存在较稳定的高滞后相关,因此有可能利用春季和初夏MJO的活动来预测后期初、盛夏南海ISO的活动。通过对MJO活动与南海地区ISO活动物理关系的揭示,有可能以季节内振荡理论为基础,对夏季南海ISO活动提前15~50天进行预测。这样的预测试验在2008年取得了成功。这种建立在季节内振荡理论物理基础上的预测方法,较单纯的经验、统计预测有一定的进步,希望能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服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琚建华刘一伶李汀白玉洁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MJO夏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