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诗言

作品数:122 被引量:4,250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暴雨
  • 32篇夏季
  • 30篇环流
  • 24篇季风
  • 20篇梅雨
  • 19篇降水
  • 17篇大气环流
  • 16篇灾害
  • 14篇梅雨锋
  • 13篇气候
  • 12篇热带
  • 11篇洪涝
  • 10篇涝灾
  • 10篇洪涝灾害
  • 9篇汛期
  • 7篇中尺度
  • 7篇水汽
  • 7篇气象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中国气象局培...
  • 6篇国家气象信息...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云南大学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2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21篇陶诗言
  • 33篇张庆云
  • 27篇卫捷
  • 16篇张小玲
  • 13篇孙建华
  • 12篇赵思雄
  • 12篇张顺利
  • 8篇琚建华
  • 7篇高守亭
  • 7篇徐祥德
  • 6篇梁丰
  • 6篇吕俊梅
  • 5篇金祖辉
  • 4篇陈烈庭
  • 4篇黄真
  • 4篇陈联寿
  • 4篇陈隆勋
  • 3篇朱福康
  • 3篇王昂生
  • 3篇丁一汇

传媒

  • 23篇大气科学
  • 19篇气候与环境研...
  • 16篇应用气象学报
  • 11篇气象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气象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灾害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 14篇2004
  • 13篇2003
  • 12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被引量:24
2006年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张小玲陶诗言卫捷
关键词:长江流域洪水
1999及200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的物理成因分析被引量:66
2004年
分析了 1 999及 2 0 0 0年夏季华北严重干旱气候灾害及其物理成因。这两年华北夏季严重干旱灾害是欧亚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和长期持续的结果。在干旱持续时期 ,欧亚 35~ 45°N范围的纬度带存在EU型静止波列。这个静止波列的遥相关强迫作用以及干旱灾害区域下垫面的正反馈作用是造成 1 999及 2 0 0
卫捷张庆云陶诗言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物理机制干旱气象灾害
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5
2004年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MM4就1991年7月2日江淮暴雨进行模拟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尺度地形对暴雨降水的影响。在模拟工作中,人为地将模式地形中长江中游的大别山地区及其紧邻地域的海拔高度降为50m以下,而并不改变大尺度环境的各要素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地形的改变使中尺度暴雨中心位置和强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局地地形的改变也只在有限区域内对局地中尺度降水系统产生影响。
冯强叶汝杰王昂生陶诗言许焕斌高守亭
关键词:中尺度地形暴雨降水减灾措施MM4模式
冬半年东亚寒潮的研究
陶诗言
冬半年东亚寒潮的研究是1951年进行的,该项工作总结了东亚寒潮的过程,指出寒潮不是局部环境演变的问题,而是北半球长波调整的结果,它概括了中国寒潮的几种主要发展过程,并指出寒潮的预报方法。该项工作的主要成果至今仍是合乎客观...
关键词:
关键词:冬半年
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41
1998年
根据NCEP/NCAR1980~1995年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年以来5个ElNino和LaNina年冬、春和夏季200、500和850hPa合成高度场、风场、流函数场及温度场。发现在冬季ElNino(LaNina)年亚洲上空的环流型不利(有利)于寒潮向南爆发,导致亚洲冬季风和大洋洲夏季风弱(强)。在ElNino(LaNina)年冬季华南和青藏高原降水或降雪量为正(负)距平,这使得在晚春和初夏南亚的加热慢(快),导致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小(大),因而出现弱(强)夏季风。我们还发现强ElNino年冬季,在印度洋-亚洲上空出现类似于东太平洋-北美上空的PNA遥相关,我们称之为印度洋-亚洲遥相关型(IA),引起亚洲冬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过程都是由IA遥相关型引起的。
陶诗言张庆云
关键词:季风遥相关型厄尔尼诺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被引量:129
2000年
利用中国194站 1961~1995年日降水资料及 NCEP 1979~1997年候格点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洲地区自春到夏的雨季开始分布。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自春到夏存在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和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前者于4月初开始于华南北部和江南地区,随后向南和向西南扩展,于4月末扩展到华南沿海和中南半岛,这个雨带主要是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侧转向的SW风以及南亚地区冬春副热带南支西风槽中西风汇合而形成的,是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后者是南海热带季风爆发后使原来由江南移到华南沿岸的副热带季风雨带随副热带高压北进而北进,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江南出现第二次雨峰,形成梅雨期和江淮及华北雨季。同时,热带季风雨带也自东向西传播到达南亚地区而形成热带季风雨季。还讨论了 1998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期的季风由副高北侧形成的新生气旋进入南海造成南海中部西风和南海越赤道气流转向的SW季风加强汇合而形成,因而是东亚季风系统中环流系统季节变化造成的,和印度季风无关。在南海季风爆发期阿拉伯海仍由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南亚仍是上述副热带反气旋北侧NW风南下后转向的偏西副热带气流所控制,索马里低空急流仍未爆发,赤道西风并未影响南海。
陈隆勋李薇赵平陶诗言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南海季风爆发越赤道气流南海中部季风系统印度季风
灾害性的未来警告——评“中国灾害研究丛书”
2001年
陶诗言
关键词:书评灾害学灾害问题研究方法
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259
1998年
夏季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受中高纬度环流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了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风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降水环流型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强弱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夏季梅雨期异常的降水与中高纬度阻塞型的建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高压建立并稳定时,亚洲中高纬度及东亚东部地区的距平场易分别形成+-+的距平波列,东亚地区距平波列的这种分布形势及其相互作用常常造成东亚夏季特别是梅雨期降水偏多;反之,当鄂霍次克海为低值区时,亚洲中高纬度和东亚东部地区的距平场易形成-+-的距平波列,东亚距平波列的这种分布形势不利于东亚夏季梅雨期的降水。因此,在考虑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形势及其对同期降水的影响时,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及其与低纬环流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张庆云陶诗言
关键词:降水环流影响中高纬度环流
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利用1961~2008年NCEP再分析和NOAA延长重构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基于海气系统关键区的前期信号分析,建立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东亚冬季风强度与前期(9~10月)黑潮及其延伸区和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异常(SSTA)密切相关。强东亚冬季风活动与黑潮及其延伸区正SSTA和热带西印度洋负SSTA相对应。东亚冬季风强度还和一个前期(10月)北半球环流型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环流型的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太平洋东北部、北美和北大西洋。文中探讨了这三个预测因子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预测意义,并揭示了其影响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可能物理过程。该预测方法的历史拟合率和试报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定性预测。
刘实布和朝鲁陶诗言隋波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环流型海温异常
东亚季风与我国洪涝灾害被引量:34
1997年
陶诗言李吉顺王昂生
关键词:东亚季风洪涝灾害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