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东渡
  • 4篇东渡扶桑
  • 4篇锁国
  • 4篇清初
  • 4篇明末
  • 4篇明末清初
  • 3篇锁国政策
  • 3篇民间贸易
  • 2篇中国文人
  • 2篇僧侣
  • 2篇商品经济
  • 2篇中日文化交流
  • 2篇文化交流
  • 2篇文人
  • 2篇明清
  • 2篇国文
  • 1篇典籍
  • 1篇新论
  • 1篇兴盛
  • 1篇兴盛原因

机构

  • 12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12篇李晓燕
  • 1篇王伟
  • 1篇杨婧

传媒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天中学刊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世纪闭关锁国体制下中日民间贸易探究
2009年
17世纪,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方贸易几乎完全停滞,民间贸易却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此期,中日民间贸易主要表现为商船往来与货物交流两种形式。繁荣的民间贸易对两国社会文化,尤其是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晓燕
关键词:锁国政策民间贸易
明清之际中日文化交流途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即使在两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期,文化交流与人民的友好往来也没有停止过。17世纪,中国处于明清之际,而日本正处于江户时代(1603~1867年)初期,中国和日本虽然分别实行闭关与锁国的外交政策,但仍然通过中国文人与僧侣东渡扶桑、民间贸易以及战争等3种途径进行文化交流。
李晓燕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明朝僧侣东渡扶桑民间贸易
17世纪锁国体制下中日民间贸易兴盛原因探究
2003年
1 7世纪 ,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两国的官方贸易完全停滞 ,但民间贸易却兴盛不衰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锁国政策与中国区域社会利益的矛盾 ,中国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以及日本江户幕府对中国商船去日贸易的鼓励等。
李晓燕
关键词:民间贸易兴盛原因社会利益商品经济锁国政策
17世纪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中的开放性被引量:4
2004年
17世纪,中日在对外关系方面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史学界对这项政策具有的封闭性研究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它所蕴涵的另一项特性--开放性。中国"闭关"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中外贸易,尤其是中日民间贸易屡禁不止,两国贸易往来事实上成为"公开的秘密"。日本"锁国"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德川幕府主动开放长崎一港,与外界进行交流。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中日文化交流的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使此期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李晓燕
关键词:闭关锁国开放性
明末清初中国文人与僧侣东渡扶桑的原因及影响
2005年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和僧侣,由于明末战乱、日本德川幕府的支持等原因,纷纷东渡扶桑,形成了一次移民浪潮。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又一次高潮。在这过程中,中国人在宗教、哲学、医学、建筑、书法、音乐、武术以及造船业等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晓燕
关键词:明末清初文人僧侣东渡扶桑
通识教育中历史育人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历史学本身就具有育人功能且内涵丰富,具体包括人格修养、历史思维、公民意识、辨识真伪、批判质疑、文学修养、审美情趣等内容,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优良美德,也是中国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大学通识教育追求的人文理想高度契合。历史是最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的学科,理应且必然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历史通识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关键是课程和教师,以史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归根结底需要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来落实、需要学高身正的教师去实现。
李晓燕杨婧王伟
关键词:通识教育育人功能课程教师
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市民文化的发展被引量:1
2004年
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给吴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变化。其中,市民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吴地市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浮华奢侈之风的追求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的转变。
李晓燕
关键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市民文化
17世纪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被引量:1
2008年
17世纪,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两国虽然没有建立在正式外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却以文献典籍和旅日华侨为重要载体,通过繁荣的民间交往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对两国特别是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晓燕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文献典籍旅日华侨
明末清初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以冲突和战争为途径
2013年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冲突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李晓燕
关键词:明末清初文化交流
日本锁国新论被引量:1
2010年
终江户一代,日本实施了锁国政策,但这种锁国并非常规理解的紧闭国门,拒绝与外界进行一切交流的锁国。事实上,日本不仅保持着与中国、荷兰、朝鲜等国的联系,而且通过中国人与荷兰人获得外部情报,并通过推广兰学接触西方科学成果。正是这种非常规的锁国,一方面维护了日本国内两百多年的和平与稳定,有效地阻止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维护了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将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晓燕
关键词:江户时代锁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