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方

作品数:62 被引量:1,302H指数:2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9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遥感
  • 15篇三江平原
  • 12篇土地利用
  • 10篇生态
  • 7篇耕地
  • 6篇植被
  • 6篇生态系统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湿地
  • 5篇土壤
  • 5篇覆被变化
  • 4篇信息系统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海湾
  • 4篇NDVI
  • 4篇GIS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国家海洋环境...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吉林省土壤肥...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61篇李方
  • 42篇宋开山
  • 40篇王宗明
  • 39篇张柏
  • 29篇刘殿伟
  • 10篇张树清
  • 8篇国志兴
  • 7篇付元宾
  • 7篇刘焕军
  • 7篇任春颖
  • 6篇金翠
  • 6篇康婧
  • 5篇黄妮
  • 5篇徐京萍
  • 5篇段洪涛
  • 5篇张素梅
  • 4篇杨婷
  • 4篇袁蕾
  • 3篇靳华安
  • 3篇张春华

传媒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生态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环境保护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海岛滨海湿地水鸟识别方法、分布查询系统及介质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岛滨海湿地水鸟识别方法、分布查询系统及介质。利用新颖的区域卷积网络模型和全卷积网络模型对图像中存在的目标水鸟的整体及其关键部位进行自动检测与定位;并利用深度卷积概率神经网络...
康婧李方付元宾张安国雷威袁蕾
文献传递
高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面积及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4
2005年
以ASD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大豆的冠层高光谱,同期采集了对应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确定性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趋势;并建立了以近红外与可见光波段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比值植被指数RVI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350~680nm、760~1050nm波谱区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相关性较大,而在红边区680~760nm的波段相关性较大;导数光谱则在红边区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相关程度高。而通RVI方式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能较为准确估算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
宋开山张柏李方段洪涛王宗明
关键词:反射率冠层叶面积指数地上鲜生物量
三江平原桦南县景观格局时序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基于RS和GIS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MSS、TM)数据,对1954~2005年三江平原桦南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与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0年间,桦南县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的2种景观类型,1986年以后,耕地成为研究区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1954~1976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速率较大,主要是草地、湿地大面积被开垦为耕地;1976~1986年期间,有大面积湿地、林地转化为耕地;1986年以后,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趋势变缓。景观指数在过去几十年期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大规模开发与以上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存在密切关系。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强共同作用于区域景观格局。
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树清李方刘焕军
关键词:遥感GIS耕地景观指数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研究编制
关道明夏登文阿东付元宾柯昶胡恩和栾维新刘百桥王权明徐伟李方韩爱青马红伟王伟伟张子鹏
该项目采用近年来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和海洋开发利用现状的最新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开展了7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提出了海洋保护区保有量指标和主要行业用海布局建议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渔业用海保障、围填海规模控制等量化指标。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划
一种海岛生态脆弱性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岛生态脆弱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海岛生态暴露度进行评估计算;所述海岛生态暴露度包括自然压力B1、人为干扰B2;S2、对海岛生态敏感度进行评估计算;所述海岛生态敏感度包括生态状况B3、环境状况...
付元宾池源齐玥于姬李晴李方姜德刚石洪华李秀珍严立文袁蕾马恭博杜宇吴楠康婧王伟伟
文献传递
宽波段与窄波段植被指数估算大豆LAI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分析比较几种常见宽波段植被指数和高光谱窄波段植被指数与大豆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力,通过建立不同植被指数与LAI之间的统计回归模型,发现各植被指数均与LAI曲线相关,相关关系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幂函数关系和指数函数关系。对于全部植被指数和窄波段植被指数而言,一阶微分绿度植被指数1DZ-DGVI对大豆LAI的估算效果最佳;而对于宽波段植被指数而言,以宽波段三角植被指数B-TVI的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发现,在估算大豆LAI方面,窄波段植被指数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性,有些植被指数甚至还没有其对应宽波段植被指数表现的好。不论从回归分析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来看,还是从模型检验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来看,B-TVI的表现与1DZ-DGVI的表现相差不多,因为两者回归分析和模型检验的RMSE分别相差0.0153、0.0083,模型检验的相对误差仅相差0.0043,这表明宽波段光谱植被指数可以用来监测大豆LAI。图2,表3,参22。
靳华安刘殿伟宋开山王宗明李方刘焕军
关键词:植被指数
利用地形和遥感数据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被引量:102
2010年
在GIS支持下,选择地形因子和遥感植被指数,建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应用回归克里格(Kriging)方法,预测吉林省农安县土壤养分(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个环境因子中,相对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地面粗糙度和地形湿度指数与有机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全氮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对高程、坡度、地面粗糙度、河流动能指数以及NDVI在土壤养分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中贡献较大,是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最优因子。有机质和全氮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受地形和植被的综合作用,同时与土壤类型密不可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克里格方法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分布插值方法。
张素梅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李方任春颖黄健张惠琳
关键词:遥感土壤养分地形特征地统计学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的珊瑚礁不同底质光谱可分性及珊瑚色素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珊瑚礁遥感监测的任务之一是获取底栖物质的组成及分布,但由于珊瑚礁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及复杂的光谱,使得目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底栖物质信息提取还存在较大难度。珊瑚礁不同底栖物质的光谱特性是开展珊瑚礁遥感监测的基本先验知识,但目前关于不同珊瑚种类的光谱特性分析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和模拟卫星遥感数据,开展珊瑚礁不同底质类型的光谱特性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造礁石珊瑚种间及种内的光谱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不同珊瑚体内色素组成对珊瑚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最后甄选了四种常用卫星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底质类型的光谱可分性。结果显示,利用反射光谱曲线值的大小能较好的识别沙和白化珊瑚,而利用蓝绿红波段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值能有效识别出海藻、海草和健康珊瑚。对于不同种类的珊瑚而言,科、属、种、珊瑚形状、珊瑚颜色的不同均会对珊瑚的反射光谱造成影响。叶绿素含量(包含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与珊瑚反射光谱值相关性较好,是影响珊瑚光谱反射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虫黄藻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珊瑚光谱反射率,但不如叶绿素影响明显,其密度的高低会影响珊瑚光谱在局部波段的峰值特征。在目前常用的多光谱卫星数据中, Landsat8数据具有可观测近岸的蓝波段,具备识别沙、白化珊瑚、海藻、健康珊瑚、海草的能力,而IKONOS和Quickbird可识别沙、白化珊瑚和海草。相对而言, SPOT5表现较差,仅能识别沙和白化珊瑚。在不同种类珊瑚的识别方面,多光谱遥感数据由于无法捕捉特征波段,需要采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有效识别。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扩大珊瑚礁底质样本数据集,并建立珊瑚礁光谱库,为今后我国珊瑚礁遥感监测体系建立提供数据�
徐京萍李方孟庆辉王飞
关键词:珊瑚礁遥感叶绿素虫黄藻
2000~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1
2009年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是LUCC环境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江平原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然而,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论文应用以遥感观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估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沼泽湿地向耕地的转化是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征。2000~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3.28×104hm2,主要来自林地、草地和湿地的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26.20×104、10.81×104和22.45×104hm2。过去5年间,三江平原平均NPP由401.1 g C m-2a-1下降为377.5 gC m-2a-1,其中沼泽湿地平均NPP下降了7.8%,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平均NPP均呈下降趋势。2000~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地区净初级生产总量由4.37×104G g C a-1下降为4.11×104G g Ca-1,减少量为2 575.1 G g C a-1,减少率为5.9%。三江平原地区2000年和2005年的气候因子变化不大,其对NPP的影响可以忽略。土地覆被变化直接导致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和频率加剧对于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具有重要影响。
王宗明国志兴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树清李方金翠杨婷黄妮
关键词:NPP遥感三江平原
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总体思路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但有关实践仍缺少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文章从美丽海湾概念辨析入手,探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重点任务,提出要做好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示范引领推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健全美丽海湾保护的实施路线。
李方许妍付元宾于春艳梁斌闻平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