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36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病理
  • 7篇肿瘤
  • 7篇病理学
  • 6篇皮肤
  • 6篇临床病理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病理分析
  • 3篇淀粉样
  • 3篇淀粉样变
  • 3篇血浆
  • 3篇应激
  • 3篇预后
  • 3篇鼠肺
  • 3篇酸化
  • 3篇皮肤淀粉样变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机构

  • 3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州市海珠区...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省康复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 1篇揭阳市人民医...

作者

  • 36篇李斌
  • 10篇曾勉
  • 9篇李智
  • 9篇韩建德
  • 9篇何婉媚
  • 7篇张万鹏
  • 6篇罗柏宁
  • 5篇李扬
  • 3篇常敏婵
  • 3篇蒋玉洁
  • 2篇陈伟玲
  • 2篇陈燕珠
  • 1篇潘斌才
  • 1篇廖悦华
  • 1篇毕颎
  • 1篇蒋光愉
  • 1篇陈连周
  • 1篇杨智云
  • 1篇黄晓卉
  • 1篇廖绮曼

传媒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被引量:14
2013年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由于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重叠,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鉴别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极易误诊。笔者对各种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发生部位、MRI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发生于颅底的10例脊索瘤、5例脊索样脑膜瘤、3例脊索样胶质瘤和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脊索瘤主要发生于斜坡伴骨质破坏,T2WI呈高信号和"蜂房征",组织形态学可见脊索样特征和"液滴"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弥漫性强阳性。脊索样脑膜瘤位于鞍旁海绵窦,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并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肿瘤组织中黏液样基质和典型脑膜瘤区域比例不均匀,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数目不等,除表达上皮膜抗原外,D2-40表达阳性率为4/5。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增强后呈均匀致密强化灶、边界锐利;上皮样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恒定表达阳性外,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也位于斜坡,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脊索瘤相似,但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性标志物,Galectin-3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颅底脊索样肿瘤有各自较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对于易混淆的病例,除�
潘斌才李斌罗柏宁李智
关键词:脊索瘤脑膜瘤神经胶质瘤颅底肿瘤
硫代黄素T在皮肤淀粉样变染色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寻找硫代黄素T对皮肤淀粉样物质特殊染色的最佳浓度。方法:在20例标本中分别用1%、0.5%、0.1%、0.05%硫代黄素T分别染色。结果:0.1%硫代黄素T对皮肤淀粉样物质染色效果较好。结论:0.1%硫代黄素T是显示淀粉样物质的一种良好方法。
李斌张万鹏韩建德
关键词:荧光显微镜皮肤淀粉样变
定量病理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定量病理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定量病理技术进行检测诊断,并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将定量病理技术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定量病理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率为96.55%,与手术病理的1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癌细胞转移组细胞核最小和最大直径、细胞核周长、细胞和面积明显大于癌细胞无转移组,而DNA指数小于癌细胞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病理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率高,且能有效诊断癌细胞转移情况,尤其是对腋淋巴结呈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之一。
李斌郑晓克卢晓芳脱颖
关键词:乳腺癌
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亚硝酸化应激在ghrelin干预下的变化
目的 观察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亚硝酸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ghrelin组,前两组各设术后6h、12h、20h亚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ghrelin组于...
曾勉何婉媚李斌
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亚硝酸化应激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肺亚硝酸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以CLP表示)和ghrelin组。ghrelin组于术后3 h及15 h腹腔注射ghrelin,各组于术后20 h采集标本。我们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肺湿/干重、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93.17±0.54)%]对比,脓毒症组[(85.62±1.09)%]及ghrelin组[(88.71±0.86)%]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hrelin组血清SOD活性较脓毒症组升高,但P>0.05;两组间的肺湿/干重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20 h,与脓毒症组(1.08±0.05)比较,CLP术后20 h ghrelin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0.87±0.03)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hrelin组硝基酪氨酸表达水平较脓毒症组低,P<0.05。【结论】ghrelin能下调肺组织iNOS蛋白的表达,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亚硝酸化应激程度,并有提高血清SOD活性的趋势,但ghrelin没有改善肺湿/干重比。
何婉媚李斌曾勉蒋玉洁常敏婵
关键词:生长激素释放肽脓毒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Annexin 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Annexin A1蛋白在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探讨Annexin A1表达的病理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构建组织芯片包含胃癌原发灶及相应的转移灶70对、癌旁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nexin A1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合病理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分析Annexin A1表达与病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nnexin A1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在胃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0(5.7%),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率为17/70(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ANXA1的表达与TNM高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灶ANXA1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ANXA1表达阳性是胃癌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nnexin A1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的早期死亡密切相关。
张珑涓李斌谢至陈连周黄晓卉苏乔李雯毕颎
关键词:胃癌ANNEXINA1预后
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与银屑病相关性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水平和可能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点滴状(36例)、斑块状(36例)、红皮病型(30例)、关节型(15例)、脓疱型(30例)共银屑病患者147例及正常对照(36例)血清中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整菌、培养液和胞浆提取物的IgG、IgM和IgA抗体。【结果】各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不同水平的抗两种微生物三类成份的抗体,整菌抗原免疫反应最强,点滴状银屑病抗体水平最高;点滴状和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两种微生物IgG、IgM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抗β-溶血性链球菌抗体与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有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提取物抗体,两种微生物对银屑病的免疫反应有相似之处,提示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与银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陈小红韩建德李斌吴勤学
关键词:银屑病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球蛋白
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背景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是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分类中的WHOⅠ级肿瘤,分为单纯型、复合型和非特殊型3种组织学亚型。由于缺乏典型的"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成为临床极具挑战性的诊断难点。本文回顾分析1例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该少见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6岁,因反复头痛、头晕,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额叶皮质病变入院。过去3年内至少癫发作2次,抗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手术全切除病变,肿瘤内可见囊性区和囊壁上附着的神经胶质增生结节。神经胶质结节主要由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弥漫性分布构成,可见一些散在分布的神经元,未见典型"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邻近大脑皮质部分区域可见"微柱结构"形成,符合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Ⅰa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胞质突触素和胞核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弥漫性强阳性,胞质CD34、S-100蛋白和原癌基因BRAF V600E灶性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2%。荧光原位杂交未见1p/19q-共缺失。最终病理诊断为(右侧额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非特殊型,WHOⅠ级,伴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b型。术后未行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规律随访1年,术后第3和6个月时分别复查头部MRI,未见肿瘤复发,也未再出现癫发作。结论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组织学亚型临床少见,易误诊为低级别胶质瘤,青年患者出现癫发作和大脑皮质病变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须作为第一怀疑诊断而加以鉴别,结合CD34、R132H-突变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BRAF V600E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1p/19q分子检测对明确诊断和组织学�
李扬李斌杨智云李智
关键词:额叶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suPAR、PCT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测定82例脓毒症患者、29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入组当天血浆suPAR、血清PCT水平,记录APACHEⅡ和SOFA评分。观察脓毒症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31)入ICU第1、3、5、7天、出科或死亡当天血浆suPAR、血清PCT变化趋势,分析suPAR、PCT、APACHEⅡ和SOFA评分在预测死亡中的价值及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患者入组第1天血浆suPAR水平(13.89±0.65ng/mL)高于SIRS组(8.22±0.61 ng/mL)和健康对照组(4.65±0.30 ng/mL)(P<0.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19.18±4.83 ng/mL)高于SIRS组(1.10±0.77 ng/mL)(P<0.001)。存活组随时间延长血浆suPAR、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而死亡组血浆suPAR和血清PCT值随时间延长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各时间点血浆suPA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在第1、3、5天,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血清PCT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第7天和出科/死亡当天,死亡组较存活组血清PCT升高(P均<0.05)。脓毒症患者第1天血浆suPAR的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65,以血浆suPAR值12.01 ng/mL作为区分存活与死亡截点的灵敏度是87.1%,特异度为72.5%。suPAR联合APACHEⅡ评分区分脓毒症死亡和存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57,高于单个指标suPAR(AUC0.765)和APACHEⅡ评分(AUC0.83)。血浆suPAR分别与血清PCT(r=0.326,P<0.001)、APACHE II评分(r=0.492,P<0.001)、SOFA评分(r=0.386,P<0.001)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血浆suPAR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判断,而血清PCT在早期不能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判断,suPAR联合APACHE II评分可提高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效能。
常敏婵李斌陈伟玲曾勉
关键词:脓毒症SUPAR降钙素原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ADAMTS-13变化及其与血栓前状态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COPD血栓前状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7例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其中40例AECOPD,27例稳定期COPD)、21例健康对照者(11例吸烟健康者,10例非吸烟健康者)入组当天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ADAMTS-13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及血栓前状态的各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果】AECOPD组、稳定期COPD组、吸烟健康组及非吸烟健康组血浆vWF水平分别为(12.5±1.9)、(9.8±1.5)、(5.5±1.9)及(3.8±1.3)pg/mL,呈依次下降趋势,协方差分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ADAMTS-13水平分别为(261±59)、(396±74)、(668±138)及(913±131)ng/mL,呈依次上升趋势,协方差分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DAMTS-13与血浆vWF(偏相关系数-0.661,P<0.001)、D-二聚体(偏相关系数-0.357,P=0.028)、纤维蛋白原(偏相关系数-0.402,P=0.004)及IL-6(偏相关系数-0.275,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全身炎症反应和吸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血浆ADAMTS-13水平下降或许是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形成的机制之一。
蒋玉洁曾勉许元文何婉媚陈瑞滔李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状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炎症反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