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康活

作品数:91 被引量:558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6篇水稻
  • 34篇栽培
  • 22篇选育
  • 22篇栽培技术
  • 21篇优质稻
  • 21篇种质
  • 21篇核心种质
  • 19篇育种
  • 18篇高产
  • 17篇抛秧
  • 17篇晚稻
  • 16篇中晚稻
  • 15篇一季中晚稻
  • 10篇高产栽培
  • 9篇水稻核心种质...
  • 9篇高产栽培技术
  • 8篇免耕
  • 8篇免耕抛秧
  • 8篇超级稻
  • 7篇马铃薯

机构

  • 86篇广东省农业科...
  • 17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广东省农业厅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省农业机...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 1篇广州气象卫星...

作者

  • 91篇李康活
  • 45篇周少川
  • 32篇黄庆
  • 31篇李宏
  • 29篇黄道强
  • 28篇卢德城
  • 26篇陆秀明
  • 25篇刘怀珍
  • 25篇王志东
  • 25篇赖穗春
  • 25篇周德贵
  • 14篇王重荣
  • 14篇张彬
  • 13篇李惠芬
  • 10篇刘晓津
  • 9篇李一聪
  • 7篇杨观宋
  • 7篇梁友强
  • 6篇邹积祥
  • 6篇程永盛

传媒

  • 50篇广东农业科学
  • 8篇中国稻米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现代农业装备
  • 2篇全国第十五届...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村实用...
  • 1篇作物多熟种植...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5篇199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DGGE图谱条带的数量及亮度有较大区别,且有几条特征性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0—15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菜稻菜模式"(RVCs)>"休闲轮作模式"(FRCs)>"蔬菜连作模式"(VCCs);15—3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FRCs>RVCs>VCCs。UPGMC聚类分析表明,RVCs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各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RVCs和FRCs;与主成分因子1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种植模式为RVCs和VCCs,与主成分因子2正相关程度较高的是FRCs。可见,水稻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种植模式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开治徐培智李康活周少川陈建生唐拴虎张发宝黄旭
关键词:土壤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试验初报被引量:3
2013年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每667 m2产量为491.84~582.80 kg,在水管的条件下产量水平较高,每667 m2比湿润管理增产35.93~38.71 kg,增幅7.11%~7.31%,差异达显著水平;水管的分蘖力较强、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植株较粗壮、穗子较大、穗粒数较多,群体的颖花数较多,籽粒充实饱满,千粒重较大;水管还表现出根量较大、根系发达,白根数较少、根活力较弱,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上升。
李康活刘怀珍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
加工型马铃薯粤引2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2005年
介绍了从国外引进的适合广东种植的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粤引2号的生物学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毒病,结薯集中,薯肉色白,还原糖含量较低,切片后薯肉不易变色等特点,适合油炸薯片和薯条加工。结合品种特性,辅以配套的栽培技术,如选用脱毒种薯、植前种薯处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可获得高产。
李一聪刘晓津李康活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施肥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2008—2009年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008—2009年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3.4%~27.32%和12.86%~25.61%,增产极显著;在施肥处理中,控氮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9.69%~12.27%和9.59%~11.29%,达极显著水平;在控氮施肥处理中,控氮、控氮无磷、控氮无磷增钾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控氮施肥处理增产的原因主要是高峰苗数适宜、有效穗数较多、穗子较大、群体颖花数显著增多,个体与群体之间比较协调。控氮增钾施肥的抗倒能力明显增强。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康活李惠芬张彬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控氮施肥技术
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一季中晚稻)和再生稻的穗粒结构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留桩高度40 cm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原因是其较高节位(第3、4节)的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康活李惠芬张彬
关键词: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
优质稻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育种体会被引量:9
2012年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常规优质稻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南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具有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对黄华占在湖南的表现、黄华占的培育及育种体会进行了总结。
周少川李宏李康活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
水稻连续免耕抛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初报被引量:43
2000年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稻田 ,分层跟踪测定其理化性状 ,结果表明 :粘质土采用免耕抛秧后 ,各土层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 ;中壤土免耕 1年后各土层的物理性状和大部分养分指标改善 ,免耕 2年后 0~ 5cm土层的物理性状和部分养分指标改善、5~ 1 0cm和 1 0~ 1 5cm土层的物理性状及大部分养分含量不如常耕抛秧 ,免耕 3年后各层养分含量及物理性状总体水平均下降。提出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连续免耕抛秧的时间不同 。
刘怀珍黄庆李康活陆秀明程永盛付华刘军
关键词:水稻免耕抛秧土壤理化性状连作
广东冬种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广州、惠州地区不同播期对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壮旺,商品性较好,产量也较高,同时市场价格也较高,种植者可获得较好的效益,是广州、惠州及周边地区适宜的最佳播种期。
刘晓津李一聪曹静彭晓江王春玲安康邱道寿李康活
关键词:马铃薯冬种作物播种期气候特征
优质稻新品种丰泰占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被引量:2
2013年
丰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以泰澳丝苗与丰粤占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抗倒性强,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米质为国标、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缺点是分蘖力较弱。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赖穗春黄道强周少川王志东李宏卢德城周德贵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品种栽培要点
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型水稻新品种黄软占的选育及其育种方法——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实例被引量:3
2012年
介绍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型水稻新品种黄软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载培技术要点。以选育黄软占为例,总结了选育优质常规稻品种的4点体会:建立核心亲本性状的详细档案、设计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案、有机综合田间表型性状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选择、通过严格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优良品种。
王志东周少川赖穗春李宏黄道强卢德城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关键词:优质稻栽培要点育种方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